《全民阅读在中国》读后感
把作者的论文通读一遍后,感触颇多,想细细道来可本文虽短,却盘根错节所涉颇多,难以在短短一篇读后感内穷尽。我觉得文中最令人耳目一新的,就是关于时代对阅读的影响,此节含金量也是最高。
中国人那个时代的阅读量最大,有说民国的、有谈的,的确那两个时代剖析经典,可却并不是阅读量最大的年代。
千禧之交,以宁财神为代表的“三家马车”,拉动了网络小说这个崭新的领域。有一位经历的文坛红旗手,曾深恶痛绝的说过一句话:“文学变得越来越俗气。”他说的没错,网络小说这个新领域的扩展,不仅仅产生了巨大的商业效益,也加剧了文学作品世俗化的进程。其历史意义不亚于,明清之际的古典小说盛行和民国初年的“白话运动”。
网络小说盛行除了其世俗化的原因,还有它突破了纸质阅读的局限。古代人虽说“穷文富武”,可一本精装的书籍也是不菲,万卷书更是常人遥不可及。在书城蹭书和图书馆阅读虽成本低,可也有其不便利的一面。笔者曾在深圳中核书城经常一读一天过,若不是脸皮厚,还真待不下去。图书馆就更不用说,深圳罗湖区的图片馆都只是个空架子。
人人介有的手机,和网络小说的低流量消耗,使网络小说成为了3G时代的代表。
在2011年左右网络小说发展到了巅峰,《斗破苍穹》和《斗罗大陆》是那个时代的代表。
打发时间也好,真正喜欢也罢,不可否认的是,不被文坛认可的网络小说,让很多人有了阅读的习惯。
2017年随着4G的普及,网络小说开始走向低估,并在2018年网络小说成了新人的杀手。从这个时候开始,再没有一位网络作家走进人们的眼帘。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网络主播和网络游戏如鱼得水般的发展。其形成的高利润更让书虫们望尘莫及,大司马2018年斗鱼2000万的签约神话,不知酸死了多少写酸手的书呆子。
现在能静心阅读的人少之又少,别说是已步入社会自食其力的人,就连无所事事的学生也很少进行阅读。究其原因不过是时代变了,人们选择了更好的与外界接触的方法。网络上有些人就以此为中心,说中国人不爱阅读更把主播和短视频文化,吊起来一起骂。这里我引用民国大师鲁迅的一句话,“要保留国粹,也需国粹能保留我们。”
诸如抖音之类的短视频兴起不是没有原因,其全民参与性是网络小说所没有的,有笔不一定能写小说,能写小说不一定是在写小说。可短视频不一样,有个手机剪辑软件,谁不是“作者”。我有个在沿海上学的朋友曾很我说过,他们那有个土鳖无比的野鸡大学,学术成果没有,对当地的贡献实无,可其领导作秀能力实在出色,他们那责令全校师生关注的抖音视频是真的高产。从这点可以看出,什么人都能做抖音。
这是我的读后感,受个人能力所限,感有些多,读确实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