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王诏令来了。
我带领着随从收拾利索跟着宣旨官进入了郑国王宫。
曹华,郑国王上,一个十一岁的少年能有什么主见?
我心里想着,还不是要靠高恒李振来出谋划策,而高恒李振我也都是拜会过了,他们各自都有小心思,想压制对方,今天我可能就是导火线,我的一场战争言论,就可能是导致一方压制一方的关键点,他们两个想通过我来煽动朝臣,让他们站入自己的阵营,来胁迫王上。
进入王上的大殿,也算是气势恢宏,但殿内却是寒风咧咧,不知道是我的感受,还是北方真的就是这样?
不是的,是感觉。
我对曹华行了跪拜之礼,等候曹华的免礼平身。
可整个宫殿却没有一丝回音,怎么了,基本的礼节都不讲了,这是要给我下马威啊。
我见如此,我便又高声的说道:“外臣李哲参见郑王。”
声音十分响亮,震动寰宇。
可能他们也感觉在这样下去不好收场,便听曹华身边的一个公公说道:“免礼平身。”
我站起身来,缓看了四周一下,但见殿内大臣各个是义愤填膺,摩拳擦掌,想要生吃了我似得,我没有理会,而是对上接着说道:“外臣奉我家王上指令,前来与贵国修缮关系,建立和平对等的外交关系。”
我第一次作为外交使节前来出使,但是以前电视上看到了那些外交辞令也是耳濡目染,出口成章,什么和平共处,互不干涉内政等都是张口就来。
我说明主要的来意,便不再说下去,而是等待他们的回话。
这是殿内有一人突然站出来大声斥责道:“你等南蛮之人,化外之地,谈什么和平对等,乖乖的向我王称臣才是。”
我靠,还没进入正题,就已经有人向我发飙了,这个发表之人代表着谁?是王上,还是高恒或者是李振?
这三个主要人物,并没有说话。
如此以来,我倒是小瞧了曹华王上,一个十一岁的年纪,竟然能如此沉得住气,不简单,我心中不由得一阵赞叹。
既然有人发起了挑战,而主要人物并没有发表意见,那我心里清楚,只有把这些人都理论过后才能听到主要人物的发声啊。
我本来担心何冲去滇国会遇到这样的事情,没想到遇上这种事情的居然是我,幸亏我对诸葛亮舌战群儒那章很是熟悉,要不然还真的丢了向国的脸面,你称我向国南蛮,那在印象中你们北方应该是胡地,那我岂不是要称呼他们北胡?心中虽是这么想,但是我也不敢直接称呼,便说道:“天下之大,其不知几万里也,汝何谈化外之地,北胡之地,民风彪悍,固步自封,夜郎自大,何有圣人之道?”
我说的面大而广,没有针对性,但也让他们自己琢磨。
这人什么也没有听进去,而独听进了圣人之道,便问道:“何谓圣人之道,你南蛮之地竟然妄称圣人之道,可笑可笑!”
可笑?
圣人之道,语出自《道德经》,你和我谈论圣人之道,那你不是撞在枪口上吗?
再说我刚刚创立了道教,最后收笔之语就是圣人之道,为而不争,巧言令色并不是真正的才能,隐而不辩才是人生修养的最高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