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城中,有一个生的秀气的书生,和一个长得漂亮的姑娘。书生整日读书,闲暇时光以画画书法为乐。姑娘整日待在闺房,因家中秉承着女子无才便是德的规矩。姑娘每日郁郁不得志,闲暇时便会让身边的小丫鬟去买几颗花种,在自家庭院栽种。
天有不幸,书生家中的坊间生意一日不一日,父亲也因押运货物,遭到歹徒毒害,而那位姑娘家,却将生意经营的甚是红火,面对突如其来的变故,男孩只好变卖家中财产,从城南迁到了城北的一个坊间,迫于生计,只好将自己做的画拿到街头,变卖昔日的珍爱之物,说来也巧,男孩画的肖像,惟妙惟肖,引来众人前来哄抢,男孩也因此找到了门路,每日走上街头,给来往的顾客画上一幅肖像,渐渐的,男孩的名气在城北火了起来。
日复一日,北境有强敌压境,战况危急,朝廷赋税增重,百姓们的生活,也渐渐的不如以前,来找书生画画的也都少了。与此同时,城南,姑娘家的生意,也慢慢的惨淡。由于经营胭脂膏粉,来往的女性也变少了,女孩向父亲提议。女人爱花,不如我将自家在栽种的水仙,牡丹,在门口叫卖,送予来往的客人,一来他们欣喜,二来自家生意得到照顾。其父听完甚喜,应允下来。而书生的画慢慢的得到了城南富豪们的眷顾,邀他登门作画,书生得以生存。
一日,书生早早的出门,这是他近一个月来第一次登门作画了,于是他便早早的收拾好用具,背上画板,从城南往城北走去,虽是一座城,但城南走到城北,路途也显得十分遥远。书生一步一步的朝前走去,这时,突然一位女子拍了拍他的肩膀,说“你看这朵杜丹花长得多好,送于你吧”男孩回过头去,发现一个是一个女孩,男孩问“为何要送于我?”女孩一愣,平日里有各种的话去应对,可面对眼前的男孩,却通红了脸,不知该怎么作答。
女孩涨红了脸,不知怎么作答,男孩见状,便跟女孩说:“你的花还蛮好看的。”于是,转过头去,朝着前方去。女孩呆呆的立在了哪里。
“你画的可真好啊,这个眉毛,眼睛,简直是长上去的一样。”听到这样的夸赞,男孩不作答。因为苦读圣贤书,也不知道该说些什么花言巧语,于是便不做声。只是简单的答谢,之后,男孩重新收拾画板,背起画板,拿着那朵牡丹花往家的方向走去了。
路上,他瞥见了一个花铺,花很漂亮,和手中的一样。再往前走,花铺显得更加的清楚,里面坐着一位女孩,在阳光的照射下,同那些水仙牡丹融为了一体,男孩看的陶醉。想了想,走上前去,找了处不远不近的地方,卸下画板,拿出宣纸,轻轻的研墨,然后小心翼翼的在宣纸上画出轮廓,秀发,眼睛和眉毛,对待五官的绘制,男孩显得格外的认真。
太阳一点点的泛黄,男孩的宣纸也满满当当,他取出那幅画,收拾好画板,就走到花铺哪里,轻轻的拍了拍那个女孩的肩膀,说:“送你一副画,就当是今天早上那朵花的酬谢了。”
女孩接过画,看呆了,她见过那些画家做过的画,但是没见过有人能将肖像画画的如此栩栩如生,还不等女孩开口,书生便已经离去,是啊,也该走了,太阳都下山了。
不久后,北方战事吃紧,朝廷征兵,可迟迟征不来,无奈之下,只好抓壮丁充军。一家一户一人。消息慢慢的传开,长安城的百姓顿时如炸了锅的蚂蚁,都不想去当兵,见不到家人不说,只单单九死一生的危险,就足够吓到一群人。于是长安城里多了一个新的职业,(那些不想当兵的人,可以去砸断手指或者胳膊,依照情况而定。)男孩看到后,不由得叹息,若去,家中老母无人照顾,三月五月还好,家中积蓄尚够,若去个三年五载,仅靠这点军饷,可能连老母都无法养活。男孩犹豫了,可朝廷不给他犹豫的机会,一队兵马从城北而入,见人就抓,男孩也未逃脱。
女孩听到朝廷征兵消息后,心里一惊,从城南向城北走去,边走边打听,一位书生,家住何处。可终究还是来晚了一步,等女孩寻到男孩住处,天已漆黑,明月升起,只见到一个摆满书卷的院子和昏黄灯光照耀下的老妇人。女孩上前打听,发现那人竟是书生的老母,空洞的眼神,显得十分憔悴。
她不知道之后要面临什么,只知道这位老妇人,实属不易。于是,十天半月女孩来一次,慢慢的院子里种满了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