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郡战役的打响,掀开荆襄动乱的序幕,在刘演夺取舂陵后,严尤与陈茂连夜率军,日夜兼程,向武关进发,同时接连下达数道军令,命令宛县、雉县、博上县、冠军县等七处县城,立刻招募乡勇,固城死守。
与此同时,青徐战争也进入了白热化阶段,自樊崇撤出齐郡后,田况便挥师西进,一路攻克齐郡大小县城十余处,彻底将赤眉军在青州的势力赶出,而与此同时,另一路兵马沿洛阳,缓缓向东进发,主将乃是太师王匡,副将更始将军廉丹,率兵七万,沿原武县一路东进,向东平进发。
两路军队呈包围状,将赤眉军团团围堵在兖州境内,战争一触即发,此时,樊崇率领主力部队驻守在鲁郡境内,严加训练,准备迎接大战。
大帐内,樊崇猛拍桌案,愤愤看着逄安,怒斥道:“你不是说,不出一月,天下形势必会有变吗?”
停了下,樊崇又道:“如今看来,形势的确有变,但我却看不出哪里对我们有利!”
樊崇的愤怒皆因新朝的二次出兵有关,而北面,刁子都也率领五万大军屯驻东郡博平县,大有南侵之势,此等形式,的确对赤眉军不利,但逄安仍然相信,刘睿既然能说出天下形势会有大变,必是有所根据,想到此,逄安轻声道:“主公,南阳郡已然起义,刘演兄弟已经占据舂陵,而原绿林军此时已经分化,变成两股势力,分别占据江夏和南郡,而南阳郡平林县也有一支义军崛起,这等形式,正好映衬着新朝当灭的迹象吗?”
“砰??”
樊崇猛拍桌案,怒道:“不要管南阳郡,先看眼前,如今西线有新军七万,东线有新军五万,这两股势力若对我军形成包围,大事去矣!”
说到这,樊崇情绪略微激动,半响方才平息,这时,一直默不作声的谢禄走上前,呐呐道:“主公,军师所言极是,我们不能光看眼前,如果论实力,我军未必不敌新军。”
谢禄所言倒有几分道理,此时也不是追究谁对谁错的时候,此时樊崇已强压心中怒火,看向众人,冷声问:“梁郡的董宪军准备如何了?”
董宪奉命率兵驻守梁郡,陈兵五万,正好可以遏制王匡军东进之路,此时樊崇忽然问起,行军司马杨音走出,双手抱拳,朗声道:“主公,董宪已分兵三处屯守梁郡,扼守要道,估计不会有大问题。”
樊崇听完汇报,略微点头,又问:“依军师所见,我们是否要西进增援董宪?”
“主公勿忧,对付王匡军,我认为董宪完全可以胜任。”逄安轻声回答。
“何出此言?”樊崇再次问起,此时逄安已走到地图前,严肃道:“主公,梁郡虽然只有兵马五万,在数量上看,略显不足,但梁郡地形复杂,又有砀山可守,睢阳县也曾是梁国都城,城高墙厚,易守难攻,如此形势,主公不必担忧。”
说到这,逄安手指向上挪动半公分,指向东平郡,这里与东郡毗邻,是刁子都入寇兖州的必经之路,此时众人的目光也齐齐落在逄安手指上,半响,逄安叹道:“我军现在要提防两处,一处是檀乡军刁子都,拥兵五万,随时可能趁机南下,谋取利益,另一路就是驻兵齐郡的田况军,他拥兵五万,势力不可小觑,又依城固守,随时也会趁我军大战之时,出兵兖州,这两股势力,主公不可不防。”
樊崇微微点头,这时,门外一名亲随奔入,朗声道:“南阳郡送来一封书信。”
“南阳郡?”樊崇疑惑反问。
亲随双手将书信递上,回道:“送信之人只言,南阳故人相送,事关重大,让主公当面亲看。”
樊崇接过书信,向外摆手,亲随唱诺离去,这时,樊崇已撕开书信,借着烛光,扫视一遍,不禁大惊,这时,逄安走来,急道:“何人所书?”
“南阳刘睿。”樊崇略微愣神,随即将书信递给逄安,逄安接过后,一目三行,很快看完,书信之中,大概介绍当前局势和朝中局势,很多消息,都是直指赤眉军,此时逄安已将书信递给杨音,环顾众人,缓缓道:“刘演已联合平林军,新市军在唐子乡会师,准备对新朝宛县发动进攻,彻底扰乱新朝在南面的布防,他希望我们能在东面做大,对新朝形成威胁,如此,北面的铜马军,白马军也会纷纷响应,再有西面的隗嚣军,刘峰军都会联合起来,那时,新朝危矣。”
说到这,逄安略微停顿,又道:“刘睿许诺我们,他会解决田况对我军的威胁,让我们全力对抗严尤军,我想,这或许对我们是一次机会。“
这时,樊崇轻叹一声,无奈道:“刘睿到底什么来头?他怎么对全国的局势了如指掌?”
“这??”见樊崇问起,逄安无奈道:“只打听得知,刘睿在河北威名显赫,斗杀匈奴,无人不知,还强占五原郡,闹得新朝无计可施,却又不敢得罪刘睿,但不知何时起,刘睿忽然悄悄南下,恐怕这条消息,连朝廷都不知道。”
“居然有如此神人?”樊崇不禁哑然。
半响,逄安无奈笑道:“应该说,他比传说中更厉害。”
帐内出现短暂的安静,不久,樊崇冷笑道:“此等强敌,他日必是我军一大阻力!”
???
长安城中,吴汉带着一名亲随悄悄行走在紫华坊的街道中,此时街中人迹寥寥,不久,一个豁大的门面出现在吴汉眼前,大门之上,一块大匾,上书刘府二字。
这是国师刘秀(即刘歆,见前文。)的府衙,此时吴汉的亲随已走上前,轻敲府门:“咚咚”
半响,府门缓缓打开:“吱呀”一声,一人探出头,略显不悦道:“谁啊?”
“这是拜帖,请帮忙呈上。”亲随将一两碎银和一张拜帖递给那人,那人一见银子,立刻笑逐颜开,媚笑道:“等着啊。”
说完,那人向府内奔去,不多时,那人又再次奔回,笑道:“我家老爷让你们进去。”
亲随回头向吴汉微微点头,吴汉掀开斗笠,快步走入刘府。
???
刘府后堂内,吴汉坐在软榻上,手里端着一杯热茶,轻轻吹气,啐一口,这时,门外传来急促的脚步声,很快,刘秀(刘歆)爽朗的笑声响起:“你就是吴汉?”
吴汉起身,略施一礼,笑道:“小民吴汉,参见国师大人。”
“免了吧。”刘秀(刘歆)大手一扬,也不回礼,大步走到主位上坐下,凝视吴汉,冷笑道:“你有什么要事,要见本官?”
吴汉略一沉吟,轻笑道:“有件很重要的事,国师大人可否屏退左右,你我单独详谈?”
“哦?”刘秀(刘歆)略显迟疑,最终,他还是答应了吴汉,看向一旁的管家,令道:“你们去房外等我。”
管家唱诺离去,这时,吴汉双手抱拳,轻声道:“半月前,青徐元帅田况上报朝廷,言大破赤眉军,国师可曾知道?”
“这个当然。”刘秀(刘歆)微微点头,这时,吴汉又道:“可是他曾谎报军情,国师也知晓吗?”
“枉议国事,其罪当诛,你到底是什么人?”刘秀(刘歆)警惕起身,看向吴汉,却见吴汉不疾不徐笑道:“我也只是想谋个前途,只要国师大人能将这件事上报朝廷,便是立一大功,到时,还望国师大人多多提拔才是。”
“就这么简单?”刘秀(刘歆)再次警惕问道。
“国师大人不相信我吗?”吴汉假作疑惑,反问道,半响,刘秀(刘歆)微微点头,问道:“你说田况谎报军情,可有证据?”
见刘秀(刘歆)动心,吴汉心中大喜,立刻将一块锦囊拿出,笑道:“证据都在这里了。”
???
走出刘秀(刘歆)府衙,吴汉向四周环顾,见无人注意,吴汉轻轻将斗笠戴上,看向亲随,冷笑道:“刘秀(刘歆)匹夫中计了。”
亲随略显兴奋,笑道:“将军,我们下一步怎么办?”
“按照主公的意思,我们再去拉拢其他人,去大司马董忠府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