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堂内一片寂静,王莽此时面色铁青,看着殿中文武,怒火中烧,匈奴居然狮子大开口,不仅想让自己嫁女求和,还必须割地,赔偿匈奴出兵的损失,如此一来,自己的损失谁来赔偿?如果答应匈奴,自己颜面何存?想到此,王莽内心的怒火更加旺盛,拿起砚台,扔下台阶,响起一声脆响。
就在这时,大殿内所有官员跪伏在地,高呼:“陛下息怒。”
可考虑河北局势,王莽又不得不隐忍,如果与匈奴人的战争继续,恐怕铜马军和刘峰的伪汉军都会趁机南下,再有东面的赤眉军,西面的隗嚣军,南面的绿林军,这些势力都深深的威胁着自己的帝位。
在想到上个月出使河北的储夏,死在铜马军刀下,这是公然对抗皇权,铜马军敢擅杀朝使,足见他们对朝廷的蔑视,这些乱匪必须铲除,想到这,王莽强压心中怒气,尽量缓和语气道:“众卿都起来吧。”
待众人起身后,王莽无奈道:“匈奴人提出的条件确实苛刻,但眼下局势,河北堪忧,众卿都说说,朕是否应该答应匈奴?”
大殿内再次变得安静,所有人只低头不语,没人敢接王莽话茬,不知过了多久,王邑挺身走出,雁门郡大败王莽并没有追究王邑的责任,只让他官复原职,重新接任大司空,此时王邑已来到大殿中央,弯腰行礼,朗声道:“微臣愚见,匈奴仅有兵马十万余人,想要镇守雲中,定襄,雁门三郡都已十分吃力,若在想挥军南下,恐怕能调用之军不足四万,此等形势下,匈奴想要南侵,根本不具威胁。”
说到这,殿内顿时哗然,众人你一言我一语的讨论着,但王邑何等聪明,他早已窥出王莽已有妥协之心,话锋一转,沉声道:“但是匈奴有两个强大的盟友,一个是凉州刘峰,一个是幽州华融,这两大势力合兵有四十余万,而我们在河北的兵马仅有二十余万,想要同时抵抗三路兵马,恐怕会得不偿失,必败无疑。”
说到这,王邑故意长叹,又道:“不如暂且答应匈奴的要求,暂停并州的纷扰,专心对抗各路匪军,只要匪军平息,河北的根基会渐渐稳定,那时在全力抗击匈奴,必胜无疑,望陛下三思。”
王邑的话正中心坎,王莽微微点头,这时,国师刘歆走出,来到王邑身旁,深施一礼,缓缓道:“臣也认为王邑之言可行,西凉刘峰敢贸然东进,入侵北地郡,其背后助力,就是匈奴人,只要匈奴人休战,刘峰等同断臂,那时我大军东进,全力抗击刘峰,还可趁机收复蓬勃军权,缉捕进京,严惩不贷,以儆效尤,陛下以为如何?”
“正和朕意。”
王莽心中的怒火已消,此时心情大好,只要大致方向拟定,逐步收复河北失地,新朝还能重新走向昌盛,想到此,王莽又道:“可即使匈奴答应停战,河北尚有数十股乱匪作乱,恐怕非一朝一夕能够铲除,故此,朕想在从南方募集军队北上,众卿以为如何?”
这时,朝班中走出一人,名叫李圣,官拜侍中大夫,此时已来到大殿中央,双手抱拳,高声道:“陛下,河北之乱已久,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平息,如若再从南方调兵,恐怕南方根基不稳,那时四方群起,陛下再从何处调兵?”
“南方堪忧?”
王莽反复念叨这句,不久,王莽似乎意识到了什么,轻叹一声,无奈道:“李卿所言极是,但不知卿可有良策,助朕尽快稳定河北乱局?”
李圣微微点头,“陛下,娄奔军屯守定襄郡月余,从不与匈奴开战,后因大司马挥军北上,娄奔转战雲中,名义上是牵制匈奴大畲军和荭牟军,其实,他是去解救弟弟娄飞燕,此事人人皆知,后因匈奴围攻北道仓,娄奔回援不及时,导致大司马孤军被围,惨败南归,而娄奔此时却又屯军回岢岚县,坚守不战,怠慢军心,使多少次大好机会尽失,此等蠢人统兵,怎堪大用?”
李圣之言,使王莽再次燃气心中怒火,这几日,长安街中流传一个谣言,说董忠挥军北上之时,娄奔故意调主力北上,进雲中,使董忠孤军奋战,而董忠兵败后,娄奔又回到定襄,但无论娄奔如何折腾,匈奴只是置若不理,如此便能看出,娄奔和匈奴已达成某种协议,亦或者说娄奔已和匈奴言和。
虽然这些是小道消息,不足信,但娄奔屯军定襄数月,战绩平庸,无大功,无大过,确实让王莽有些不满,此时李圣出言提醒,便掀起王莽心中怒火,只见他右手猛击御案“砰”,片刻后,王莽怒道:“娄奔的确不适合领兵,朕给他十万兵马,此时仅剩六万,若在耗下去,恐怕最后六万兵马都会折进去,故此,朕决定换掉娄奔,另择大将统领抚远军。”
王莽话语一出,李圣心中大喜,数日前,一个神秘人忽然拜访,让他离间娄奔,只要娄奔能调离抚远军,便会给李圣三百两黄金,在重金的诱惑下,李圣决定一试,此时王莽果然中计,提出调走娄奔,这让李圣心中燃起一片希望,似乎黄橙橙的金子就在眼前。
此时,王莽锐利的目光在众人身上游走,心中思索由谁接替娄奔军职,最终,王莽的目光落在李圣身上,便沉声道:“李圣,朕命你为并州牧,河北大都督,接替娄奔军权,掌管抚远军,归王安节制。”
李圣有些不知所措,王莽居然给自己如此高的职位,还让自己接管军权,这让李圣心中燃起一片希望,对金钱的希望和对仕途的希望,短暂的沉默,李圣立刻跪下,朗声道:“臣当尽忠职守,不负陛下厚望。”
王莽微微点头,又道:“朕会给你一道密旨,若娄奔公然抗旨,你可凭密旨诛杀娄奔。”
“喏。”
???
城防乃第一要务,此时天气转暖,王安在众将的陪同下巡视城楼,一名名士兵站在城垛旁,目视远方,一队队士兵往来巡逻,一丝不敢怠慢,不久,王安回头看向杨戬,笑道:“将军治军有方,令本王欣慰。”
杨戬微微一笑:“王爷谬赞了。”
这时,一名士兵急速奔上城楼,双手将一封书信呈上,口中高喊:“朝廷八百里加急,命司徒大人立刻北上,答应匈奴三大条件,尽早签订协议。”
王安点头,接过书信,士兵转身离去,这时,王安已打开信件,一目三行,很快看完,回头顾语众人道:“父皇决定让睦逮公主王捷远嫁匈奴,三天后从长安出发。”
众人惊愕,王莽这么快就答应匈奴的条件了吗?如此神速,难道朝廷真的打算放弃定襄等郡吗?就在众人疑云密布之时,王安笑道:“父皇答应与匈奴罢兵,就是为稳定河北做长远打算,如今父皇开金口,答应匈奴一切要求,那我们下一步,挥军西进,抵抗刘逢军。”
“王爷,那定襄,雲中和雁门郡咋办?”一名校尉开口问道。
王安略作沉思,毅然道:“总有一天,我会夺回这几郡。
这时,马宫仓促赶来,他已听说王莽圣旨到来,此时马宫已来到王安身前,略施一礼,急道:“陛下的圣旨如何说的?”
见马宫一脸着急,王安轻拍马宫肩膀,笑道:“马大人明日便可起行,赶往骆县,答应匈奴一切要求,并告知匈奴左贤王,我们的睦逮公主会在三天后从长安起行,远嫁匈奴,赔偿的钱款会在一月之后分批运往漠北,至于定襄,雲中和雁门等郡,我们也可以暂且割让。”
听到此,马宫不由轻叹,如此苛刻的条件朝廷都能答应,恐怕王莽是真的不想在和匈奴人打了,想到此,马宫凝视王安,无奈道:“王爷下一步如何打算?”
“呵呵,本王打算西进,对抗刘峰。”
马宫双眼微眯,口中默念:“对付刘峰?”
半响,马马宫一竖拇指,赞道:“王爷可趁机击退刘峰,削躲蓬勃军权,如此甚好。”
停了下,马宫又转喜为忧,低声道:“蓬勃雄心不浅,其野心不再刘峰之下,王爷此次西去,万万不可大意。”
王安点头,这时,马宫双手抱拳,向王安深施一礼:“老臣这次北上,定不辱使命,也请王爷一路保重。”
“司徒大人也多保重。”
马宫微微点头,转身离去,这时,王安看向杨戬,令道:“安排三千骑护送司徒大人,另外,命人赶往岢岚县,转告娄奔,让他退出定襄郡,转屯葰人县,严防铜马军窜入并州。”
杨戬唱诺,半响,王安看向众将,慨然道:“传令,十日后三军开拔,向西进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