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我要读书
这一年赵春华似乎走上了人们所说的“桃花运”。
他刚刚挑着被盖走进门,吉顺嫂子已经坐在了他家的堂屋里。她一看见赵春华,就高兴的说:“赵春华,你回来了?我表妹慧琳过来等你都等了几多天了。”
由于赵春华对吉顺嫂子说的那个叫做慧琳的表妹并不认识,再加上刚才在村口与曹薪水的一场遭遇令他的心里十分不爽,反应也不热烈。
放下铺盖,赵春华感到口渴,便到水缸里舀了些水喝。吉顺嫂子对着赵春华睡的那间厢房里喊:“慧琳表妹,出来吧,你要找的人回来了。”
一个脸色白里透红,面目俊俏结实的高挑个子女孩从赵春华以前睡的房间里笑盈盈的走了出来,站到了赵春华的面前。
赵春华仔细一打量,这女孩差不多长到跟自己一般地高大,美丽漂亮的瓜子脸上,眉毛似两撇清丽的柳叶,下面是一双会说话的美丽眼睛。
她即使什么也不说那双美丽的双眸已经把她对赵春华的喜悦之情表达出来了个十分之八九。
赵春华看着慧琳,发现她衣着得体,让人看着也十分舒服养眼。
由于她的脸上血色充盈,再配上那细花的红色棉袄,把她的黄金比例的凸凹有致的身材衬托得成熟靓丽。
赵春华平时接触女孩,大都只是用眼睛的余角瞄上一瞄。因为他觉得值得自己用正眼去看的女孩除了冯丽娟似乎还没有遇见过。
即使是冯丽娟,就是经常在他的梦里出现的那个窈窕美丽且靓丽得叫他灵魂出窍的有着三千青丝的女孩,在他心目中的印象也只是像雾中的一朵鲜花。
现在眼前这位名字叫做慧琳的女孩,自然不及他的梦中那朵鲜花的十分之八九。他似乎对这个女孩有些印象,然而又像是全然没有印象。
“你不认识我了?我叫慧琳,我们在工地时常见面的呀。”女孩很大方的对赵春华作自我介绍。
赵春华终于在头脑里找回来对自称是慧琳的女孩的一点印象:
她之前在工地上休息时也常同她的几个女伴们到处走走的,跟自己见了面她也总要与自己相视笑笑。
她笑得很真诚,用她的那双会说话的眼睛直接与赵春华的双眼对视,颇流露出她对赵春华的好感与喜欢。
赵春华还在参加兴修青龙河水利枢纽工程主干渠时就听说,慧琳是她那个县的大红人,大队共青团的书记,铁姑娘队的队长。
在工地,赵春华看见她挑着一担土飞一样跑着冲上那个渠道大堤的身影,自己就产生出一股男人一定要胜过这个女孩的豪气。
不过他也明白,即使自己一天挑了比她还要多的土,也难得有人会把自己拿到工地的高音喇叭里去表扬。
而慧琳和她的铁姑娘队就不同,每天工地上那个高音喇叭都在表彰她们。
因为慧琳的父亲就是她们那个县最有名气的大队党支部书记。
赵春华依稀记得好像在某本书里读到过这样一句话说,古时候那些官员的红顶子都是用人血染红起来的。
“也许慧琳的父亲的许多先进事迹也是靠卖过头的超产粮垒出来的吧?”赵春华有时怀了不敬的心理这样想。
原因就是慧琳她们那里跟自己所在地生产队这里比起来来,号称湘西南地区粮食产量最高的地方,人平均口粮每年却要少二百来斤。普通人家就是拌着红薯丝的饭也没有办法保证吃饱。
所以女孩慧琳并不十分留恋那个即使有着很有名气和亲亲的父亲与家庭的故乡,只想嫁到一个杂粮饭能吃饱肚皮并且能跟自己喜欢的男人一块自由自在过日子的地方。
毕竟人的如果老是肚子不吃饱,又老是在那么一个环境里戴了面具跳舞,一天下来都很不好受。
因为吉顺嫂子回娘家对她说过赵春华他们这里好,姑娘便瞄上了赵春华。
“既然你们认识,又在工地经常见面,那就是相互了解和有感情的了。自古男人追女人,如今太阳从西边出,我表妹追你都追到你屋里来了。”吉顺嫂子目光直视着赵春华快人快语,“赵春华,你表个态,愿不愿意要我表妹做老婆?”
赵春华彼时感觉十分惶惑:一方面是喜,像慧琳这么一个在人群中也算超尘脱俗的美丽标致女子做自己的老婆,别说那红白俏丽的眉脸,那高高挺起的胸膛,就是慧琳那与自己在梦中看到一样的一束马尾一样飘逸而活力四射的三千青丝,一同赶集走在街上都会把人艳羡死了。
赵春华从十三岁那年秋天考进大龙河区附中读书后不久就开始了那场改变了无数读书人命运的政治运动。
而正是那么一场运动让他与数以千万的同龄们失去了正常的通过读书和接受正规教育改变自己农家子弟命运的机会。
毕竟天资聪颖且又知道通过努力刻苦,小学时期学业一直不错的赵春华,从他的老师那里看到了自己向往未来的七彩虹一样绚丽无限的天空。
他的班主任毛知春老师与师母吕文馨老师是一对甜蜜的伉俪,男才女貌,珠联璧合。看到他们走在街上那靓丽身影,谁都会羡慕他们。
因为他们用他们的努力读书改变自己的命运,证实了在中国流传了几千年的那个“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的著名真理。
在毛知春老师的教育和影响下,赵春华的学习成绩提高很快。
赵春华也坚信只要自己付出了努力就一定可以像他的老师他们那样,不仅改变自己的命运,还能够为本地这一代莘莘学子趟出一条“知识改变命运”的通道。
嘴里一直不敢明说,其实赵春华在心里知道,正是这场运动让自己这一代人失去了学习文化科学的最佳机会,也是这场运动彻底破碎了他们这一代人所向往的前程和理想。
没有知识,没有文化,一介平平凡凡的农家子弟,空有一身力气,凭什么来改变命运?又凭什么来改变无数农家人的生存环境?
不能掌握文化知识,自己这一代人和这一辈子就只能重蹈祖祖辈辈世世代代没有文化的覆辙!
而且赵春华也慢慢认识到了,没有文化,没有高考考上大学那么一个平台,作为一个农家穷小子的自己的这一代农村青年,永远都不可能像在自己心中羡慕的老师那样能够与一个标致靓丽如师母般的有文化素养的女子一辈子一路同行。
东隅已逝,桑榆非晚。赵春华也想像前苏联著名作家高尔基那样把社会生活当作自己的大学,靠自学成才。
在参加农业生产劳动之余,他拼命的从各处搜集各种各样的书籍来阅读。
然而,尽管他饥不择食的把所有能搜到的书都拿来读了,头脑里根本不能具备系统的文化科学知识,
现在慧琳的出现,无异于让赵春华在澔渺的荒漠里看到了一抹生命的绿,似乎让他感悟到了一个美丽漂亮女人对一个男人一生的重要。
可是,在心灵的深处,凭着努力刻苦和有着聪明的头脑而学习成绩一直不错的赵春华,哪怕残酷的现实已经把他对前途理想的美梦碾碎了一千遍一万遍,可在水利会战工地上看到那些工程技术人员扛着仪器的身影,他的灵魂就能不安宁。
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在《赋得古草原送别》诗中,用了十个字来高度概括大自然或者说人类的更换交替与万类生机更替的颠扑不破的真理: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在赵春华的心里,尽管烺烊不灭的政治运动大火在他的心中燃烧了一千遍一万遍,但只要有一丝丝春风,那具有青春活力的青青之草就会茂密的生长起来,就还时时地让他在睡梦里发出“我要读书”的呐喊。
更重要的是,赵春华才一十七岁,才开始踏入人生之路,就这么娶个老婆生几个孩子终其一生,他的心里实在觉得不甘。
可是赵春华心里苦得什么都说不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