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夫人者国之先,国者君之本。人主之体,如山岳焉,高峻而不动;如日月焉,贞明而普照。兆庶之所瞻仰,天下之所归往。宽大其志,足以兼包;平正其心足以制断。非威德无以致远,非慈厚无以怀人。抚九族以仁,接大臣以礼。奉先思孝,处位思恭。倾己勤劳,以行德义,此乃君之体也。
——李世民 《帝范》
白话
人是立国的先决条件。国是君王的根本。君主应像稳重高俊如山岳,也要像太阳和月亮一样,具有永恒的光热,普照万物。君主是老百姓行动的指南针,也是天下人民众望之所归。人君应该有宽广的胸怀和远大的志向,这样他的心才能包容宇宙,涵容万物。做为帝王,如果能使自己修养到平心静气,以公平正义之心对待天下大事,那么临事就能正确决断。没有威望和好的德行,就无法号召远方;没有慈善和深厚的爱心,就不能安抚万众。对待自己的九族亲戚要用仁德,对待自己的臣子要谦虚有礼。敬奉长辈先祖要考虑忠孝,高居皇位要时时想到谦恭谨慎。君王应该尽心尽力地勤政,以彰显自己的德义。如能做到以上所说,就具备了为君的大体。
家训史话
春秋时,楚庄王在宫廷举行宴会,朝廷的大臣们都出席了,筵席到了很晚还没有结束,人们都喝得半醉。突然大殿上的蜡烛灭了,屋里一片漆黑。当时趁着黑暗,有一人在黑暗中拉扯王后的衣服。王后急中生智,伸手把这人的帽带子给拽断了,并悄悄地告诉庄王说:“有人拉我的衣服,我把他的帽带子拉断了。您快点上蜡烛,看看是谁。”庄王心平气和地说:“不要这样做!”于是,立刻下令说:“今晚和我一起痛饮,如果大家不拉断自己的帽带,就不算是喝得畅快。”于是在场的官员纷纷把帽带都拽断了。因此,谁也不知谁是被王后拽断帽带的人。
过了几年,吴国攻打楚国,在战斗中,总是有个人暗中保护庄王和敌人英勇作战,并五次冲入敌人军中,最后拿来敌军的头献给庄王。庄王感到十分奇怪,便问他:“我对你跟别人一样,为什么你却对我这样忠心呢?”那人跪下说:“我就是那个酒醉失礼,在宫殿被王后拽下帽带的人!本应该立刻处死的,但是,您却宽恕了我。我一直感到内疚,今天才有机会报答您,为战胜吴国出一份力。”
古训今鉴
酒会绝缨的故事广泛被人传颂,一是因为道理深刻,含义深远。君主能容人之不能忍,有胸襟有仁德,才会得到拥护和爱戴。作为一位拨乱反正的明君,唐太宗在“君体”方面言传身教,起到了表率的作用。他以高尚的德行和宽大的胸怀,开创了君臣和睦、共治天下的大好局面,成为后世君王治国的典范。唐太宗深知“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道理。正因为唐太宗抚民以静,以德治国,使民得以休养生息,从而使生产得以迅速发展,经济空前繁荣。成就 “贞观之治”的太平盛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