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09400000005

第五章

§§21.程门立雪

北宋时期,福建将东县有个叫杨时的进士,他特别喜好钻研学问,到处寻师访友,曾就学于洛阳著名学者程颢门下。程颢死后,又将杨时推荐到其弟程颐门下,在洛阳伊川所建的伊川书院中求学。

杨时那时已四十多岁,学问也相当高,但他仍谦虚谨慎,不骄不躁,尊师敬友,深得程颐的喜爱,被程颐视为得意门生,得其真传。

一天,杨时同一起学习的游酢向程颐请求学问,却不巧赶上老师正在屋中打盹儿。杨时便劝告游酢不要惊醒老师,于是两人静立门口,等候老师醒来。

赶上天气变化,不一会天空飘起了鹅毛大雪,越下越大,杨时和游酢为等不打扰老师,依旧在雪中耐心等待,这时游酢冷得受不了,几次想去叫醒程颐,都被杨时拦住了。

程颐一觉醒来,赫然发现门外的两个雪人!程颐深受感动,因为这件事,程颐特别耐心细致地教授杨时学问,可谓尽心尽力教,杨时不负重望,学到了老师的许多学问。

后来,杨时回到南方传播程氏理学,并且形成了自己的独特学派,世称“龟山先生”。

后人便用“程门立雪”这个典故,来赞扬那些求学师门,诚心专志,尊师重道的学子。

简 评

好一幅励志、感人的求学画面!尊师重教一直是我们倡导的传统美德,尊师是求知的一种谦虚态度,今天我们不必去老师门前“立雪”了,但至少应该做到课堂上应该认真听讲。

§§22.张祜受骗

唐朝后期,有个人叫张祜,他本是个诗人,因考进士不成,此后无心功名,浪迹江湖。因此结交了一些朋友,大家一起经常吟诗抒怀,或讥讽名流显贵,或比武论剑,张祜自以为得意,以豪侠自诩。

日子一长,豪侠的名声就渐渐传了开去。一天,张祜家里来了个武夫,在张祜家门前,高声问道:“这可是张侠士府第吗?”张祜一听有人找他,便出来迎见,只见来人高高大大,一身武士装束,腰佩宝剑,气度不凡,手里提着一个口袋,口袋里还滴滴答答地往外渗着血水,张祜惊异地打量着他,武夫抢先一步高声喝道:“你就是张侠士?”光是这声断喝,就吓了张祜一跳,见这人英气逼人,张祜心里着实害怕起来。一改平时骄横的神情,轻声答道;“正是,我就是张祜。”接着,小心翼翼地将这人迎入屋内,又让座又作揖,谦恭有加。

张祜已被他的气势震住,武夫就更加神气,大摇大摆坐下后,对张祜说:“我今天来,是有件喜事告诉你。我以前有一个仇人,我一直在追杀他,但十年未果,冤家路窄,今天恰巧撞到我的刀下,十年冤仇一日伸,好不痛快!你过来看这厮的人头。”他边说边拉过脚边的那个袋子,张祜一见鲜血就心理就害怕几分,连连后退不看看。武夫见状大笑,然后说:“这就是他项上人头!”武夫四处看看,问道:“有酒吗?快拿出来,我要痛饮。”张祜哪敢怠慢,急忙命人取杯斟酒,并恭敬地递过去。那人接过酒杯一饮而尽。然后说:“还有一件事,我想报答一位于我有恩的义士,今天恩仇同解,也好了却我的心愿,我早就知道你重义气,所以到你这来,就是要借十万吊钱,我好用来酬谢我的恩人。”说到这,他偷偷看了看张祜的脸色,又接着说:“侠士倘能不吝相借,今后,我可以为你赴汤蹈火,再所不辞,否则的话……请张侠士酌定吧。”说完,又顿了顿脚下的袋子。张祜慑于来人的威严早就如坐针毡了,见客人求助于自己,巴不得赶快打发他走,就立刻命人拿出钱袋,凑足了十万吊钱,又拿出家里一些值钱的东西一起交给了他。那个人喜形于色急忙接过钱物,连声说:“好,好,真不愧是位侠士!”并与张祜约定,钱送到,人即返回。然后,站起身来,踢一踢脚下的袋子,扬长而去。

武夫走后,张祜便把袋子拎到墙角,等他回来。可左等右等早过了约定的时间,天都快亮了,仍不见那人踪影。张祜有点坐立不安,不怕别的,就怕口袋里的人头一旦暴露,自己满身是嘴也说不清楚。他思前想后,觉得这事有点奇怪。又等了一阵子,张祜沉不住气了,决定喊来家里人,趁天还没亮,赶紧找个地方把那人头埋掉了事。家人刚开始缩手缩脚不敢动手,在张祜的斥骂下打开布袋一看,全呆住了,原来,袋子里是一颗血淋淋的猪头!

张祜受了愚弄,羞愧难当,懊悔不已,但想一想这件事的前因后果,便自责道:“光是徒有虚名,才会这样被人欺骗,怪我技不如人,看不透这骗局,足该引以为戒呀!”

从此以后,张祜把平常的“侠士”举止收敛得干干净净。

简 评

人踏踏实实做自己,不要去徒冒虚名。张祜贪图侠士的名声,沽名钓誉。侠士不是吟几句放浪的诗句就能当的,装腔作势、自吹自擂不是长久之计。有句话说得好,有所骗必是因有所图。图侠士之虚名而给自己招来祸患,张祜知错能改,现在就核查一下,你顶了哪个虚名在自己头上?还是赶紧拿掉为好。

§§23.胸有成竹

北宋有个著名的画家,名叫文同,字与可。他最善画竹,他画的竹子可谓远近闻名,每天总有不很多人登门求画。文同画的竹子可谓神态倍显,生动活泼,妙趣丛生。

很多人都问文同画竹子的秘诀在哪?文同告诉人说因为他善于观察。他在自己家的房前屋后种上各种样的竹子,无论春夏秋冬,阴睛风雨,经常去竹林观察竹子的生长变化情况,琢磨竹枝的长短粗细,叶子的形态、颜色,每当有新的感受就回到书房,铺纸研墨,把心中的印象画在纸上。目积月累,竹子在不同季节、不同天气、不同时辰的形象都深深地印在他的心中,只要凝神提笔,在画纸前一站,平日观察到的各种形态的竹子立刻浮现在眼前。所以每次画竹,都能从容自信,画出的竹子,无不逼真传神。

人们夸奖他的画,他总是谦虚地说:“我只是把心中琢磨成熟的竹子画下来罢了。没有什么秘诀。”

有位青年也想学画竹,得知诗人晁补之对文同的画很有研究,前往求教。晃补之写了一首诗送给他,其中有两句:“与可画竹,胸中有成竹。”

“胸有成竹”即由此得来。比喻做事之前已作好充分准备,对事情的成功已有了十分的把握;又比喻遇事不慌,十分沉着。

简 评

心中空无一物,下笔必然无神。知识来自生活,生活中勤于、善于观察,做文章或者是作画才能有所依托。什么学问都是这样,即使再高深的学问,再大的道理都能在生活中得以映照。做个有心人,学问总是要先了解才能再研究。事先不做准备,一蹴而就的事情可真不多见。

§§24.农夫评画

宋代有许多著名的画家,其中不乏闻名后世的大家,宋时崇尚绘画,因此收藏画也成为一些文人官僚墨客的时髦风尚。当时有个名叫马知节的官僚,他收藏了很多名人字画。在他所珍藏的画中,他最喜欢的是一幅唐代著名画家戴嵩画的《斗牛图》。隔一段时间就要展开这幅画欣赏把玩,每次都赞叹不已,爱不释手。久而久之,看画人觉得画中的牛也像善解人意,主人一打开画卷,画中牛便似真牛一样跃然纸上,大眼圆瞪,牛角向前,跃跃欲试。

这一天,天气格外的好,马知节就把自己珍藏的字画拿出来,在厅堂前一幅幅地展开晾晒,并把《斗牛图》放在了最显眼的地方。正在这时,来了一位交租的农夫,连叫了他几声,马知节都没听到,始终目不转睛地盯在《斗牛图》上。农夫也把目光投向了这幅画,他先是漫不经心地看了看,突然,睁大眼睛,仔细观察起来,前后左右,换了好几个角度。马知节以为是这幅自己最喜欢的名画吸引了农夫,便露出得意的神情。谁知,看了一会,农夫竟摇了摇头,并不由自主地笑了起来。农夫这一笑让马知节感到诧异,他本来是想听农夫的称赞的,不料,农夫的脸上露出不屑一顾的神态。他很气恼,就问道:“你笑什么?”农夫一听马知节问他,便连忙解释说:“没什么,没什么,我不过是感到这幅画上的牛样子很特别,我还从没看过这样的牛。您千万不要怪罪我。”马知节听了,感到农夫话里有话,就继续问他:“你根据什么说这画上的牛很特别,它特别在哪呢?”农夫一看马知节没有怪罪他的意思,便大着胆子说:“本来我是不懂画的。但这幅画,画的是我最熟悉的牲畜,我们农夫每天都同牛打交道,真牛的生活习性我们最熟悉不过了。可这画上的牛同真牛相差太远了。”“这牛画得像真的一样,怎么能说同真牛有差距呢?”马知节一听更糊涂了,心想,我就是看这幅画上的牛真是太逼真了,才收藏它的,现在,你竟说牛画得不像,我倒要听听你怎么说。就对农夫说:“你说说看,差在哪里?”农夫又看了看那幅画,慢慢说:“牛在搏斗时,总是用力将尾巴夹在两腿中间,憋足了劲相斗,在这种时候,即使最强壮的大力士也不能把牛的尾巴拽出来。可你看,这幅画上的相斗的牛全扬着尾巴。这不是搏斗时的牛,却叫《斗牛图》。所以,我看这幅画画得不好,同实际不符,尽管牛画得很像,但生活习性没画出来,也就引人发笑了。”农夫一边说,一边指指点点。还一再邀请马知节到田野里去转转,看看真正相斗的牛是什么模样。

马知节听了农夫这一番话,由刚开始还有点生气,觉得农夫不懂画。后来想想越佩服起农夫来。他心想,即使是名画,在真正了解生活的农夫眼里还真是遇到了“行家”。农夫不懂话,农夫懂生活。他还是十分感谢农夫的坦言相告,并对农夫对事物细致的观察和深刻的了解给予了称赞。

简 评

脱离实际,靠主观假设和猜想去创作,自然会闹出笑话。中国古代曾有过一种说法叫做“韩马戴牛”,其中的“戴牛”就是指唐代著名画家戴嵩画的牛,可见影响之大。可“戴牛”却被一介农夫看出了纰漏,连封建官僚马知节听了农夫的话,也不得不点头称是。这说明一个道理,实践出真知,闭门造车要不得,关门画牛自然也不能得要领。

§§25.楚人驾船

有一个楚国人想学习驾船的技术,便他请了一位老船工当老师,老船工见他虚心好学,便耐心地教他驾船的技术。

开始他每一个动作,都严格按照老船工的指点去做,一招一式学得很认真。就这样,在老船工的精心指导下,他很快就能自己升起帆,提桨击水,得心应手地驾驶小船了。第一次试航,他驾着小船如行云流水,飞鸟掠空,快速向前划去,不多时就顺水漂出很远很远。

在此之后,楚国人不禁有些骄傲起来,学习起来也不那么虚心刻苦了。老船工整日和他在一起,当然看出了他的骄傲情绪,但没有当面批评他,而是将他带到水流湍急、礁石密布的水域进行试航。老舟工的本意是一方面教他一些更高超的技术;另一方面让他领悟学习的不易,掌握应付各种紧急情况的方法,适应各种水域。可巧的是,那一天赶上了一个难得的好天气,晴空万里,波澜不兴。行家都知道在这样的天气里驾船是最容易的。果然,这个楚国人驾着小船,在那水平如镜的河里随心所欲地行驶,非常顺利,自我感觉极好,以为自己完全掌握了航行技术,不禁沾沾自喜。他认为自己不需要再学习了,也不需要老师了,于是,他离开了老船工。

离开以后,他最初的几次驾船都很顺利。这样,对自己的驾船技术更加自信了。有一次,同别人谈起驾船来,有人说:“学会驾船技术容易,掌握娴熟却很难。在小河里容易,到大江大海里却很难。”没等那人的话音落下,他便显出一副不屑的神情,大言不惭地说:“再难的技术也由人来掌握,在我眼里,大海不过是个水池,大江不过是个水洼,没啥了不起的?”别人听他这么一说,都没说什么,纷纷离开了他。他见别人没有反驳他,以为是自己的能力征服了别人,就更加不可一世了。

为了显示一下自己的技术,这一天他独自驾船,击鼓直进,独自闯进一片水势凶险的河道。刚开始,一切都很顺利,他悠然自得地哼起了小曲。正在他得意忘形的时候,突然天气骤变,乌云密布,雷声隆隆。这时,楚国人还没感到害怕,他以为自己有高超的技术,一切都不在话下。谁知,飓风以排山倒海之势刮来,在水面上掀起了万丈波涛,巨浪互相撞击,发出震耳欲聋的响声;水像发怒的恶魔从底下翻滚向上,水面波涛汹涌;厚厚的乌云遮住了太阳,天色越来越暗。楚国人被吓呆了,他想调转船头,小船却完全不听他的调遣,他使出浑身节数,极力想使小船保持平衡。但是船根本不听他使唤,完全不在控制内,这时他才想起自己根本没有在颠簸的海上驾驶过小船,更适应不了这样复杂的天气和这样凶险的水域。船越来越控制不住,他越来越慌,手忙脚乱,不知所措,就只好任凭小船在波涛里颠簸、翻腾,听天由命。

过了很久,楚国人精疲力竭地瘫在小船中,手中的桨掉落了,船舵也丢失了,小船再也经受不住撞击了。直到这时,楚国人才知道自己有多么不自量力,在这灭顶之灾面前他终于醒悟了,喃喃自语道:“我自己骗了自己,本领没有学到手却硬要逞能,真是自作自受。”话没说完,小船在水面上颠了几颠,就被一个巨浪吞没了。

简评

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持之以恒的过程。也是一个在实践中不断提高的过程,没有哪一种知识有尽头。满足于一知半解或在学习上浅尝辄止、盲目骄傲,急于显示自己没经过实践检验的有限本领,贪功好胜,常常会吃大亏的。

§§26.孟效施行

鲁国有一位老汉姓施。他有两个儿子。这两个儿子聪慧好学,一个学习文学,一个学习军事。学成之后,施老汉觉得应该按他们的所长去干一番事业,便让他们去游历列国,自己寻找出路。

老大来到了齐国,齐国的国君经别人引荐接见了他,经过考核,发现他博学多才,就把他留下做王子们的老师。老大学有所用,便十分专心地传授知识。

学军事的老二来到楚国。正巧楚国招纳良将,老二便向楚王呈上了富国强兵的建议,楚王看后,觉得老二的确有军事才能。于是留下他做了军队的司法将军。就这样,两个儿子都得到了重用。家里生活富裕了,亲戚们也引以为豪。

施老汉的邻居姓孟,这个孟老汉也有两个儿子,一个喜欢文学,一个喜欢军事。见施家两个儿子相继加官进爵,十分羡慕,便也给他自己的两个儿子打点行装,让两个儿子出外游历列国。

孟老汉的大儿子先来到秦国,见到秦国的国王,便大谈仁爱慈善,不成想秦王最反感听这一套说教,况且当时秦国的实际情况与孟家老大讲的一点不符,秦王大喝道:“如今诸侯之间你争我斗,瓜分地盘,我现在迫切需要增强军队战斗力,你却喋喋不休让我慈悲治国,这不是叫我自取灭亡吗?”说罢,召来武士,不容分说,将老大处以宫刑,赶出了秦国。

老二去了卫国。他是学军事的,见到卫国国君就滔滔不绝地讲起加强军备的重要性。不料,卫国国君刚听了一会,便不耐烦起来,说:“你讲这一套是在坑害我的国家,我的国家是个小国,无力对抗兵力强盛的大国,只能对他们小心侍奉,求得他们的好感,怎能拿军事去对抗大国呢?如果听了你的意见,大国就会兴师问罪,我的国家必定遭殃。”于是,他下令砍去老二的双脚,因为他怕健全的老二到大国游说,鼓动大国加强军事力量,会对他的国家造成更大的威胁。

孟家两兄弟历尽万苦回到鲁国的家中,俩兄弟抱头痛哭后,一致埋怨邻居施家,他俩一同去了施家,不分青红皂白,就斥责施老汉一顿。施老汉待孟家两个儿子稍平静下来之后,慢慢地对他们说:“无论做什么事,都不能蛮干,应看准时机。你们俩虽然同我的两个儿子有一样的专长,但应用的效果却不同。天下的道理并不是永恒的,一成不变的。天下的事情也并不是完全一样的。具体情况要做具体分析,同样的知识,用到另一个环境就未必有效。以前没用过的知识,也并不是以后就不能用。因此,处理问题,不能照抄照搬,怎么能奏效呢?事情的成功与否,应该动脑筋、抓时机。”

施老汉语重心长地说:“你们错处在没有分清具体的实际情况,给需要军事的国家讲文学,需要文学的国家讲军事,正是违背了实际需要。即使拥有孔丘那样渊博的知识,掌握吕尚一般的计谋,也会陷入穷途末路。”

施老汉一番话让孟家人毛塞顿开。他们十分后悔在游说各国之前,没有弄清各国的实际情况,没有进行分析。

简评

知识的运用也讲究一个方法。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提意见自然也讲究针对性,适时、适事,用正确的知识解决需要解决的问题。不能投人所忌。如孟家兄弟弄巧成拙,反受其害。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三界统帅

    三界统帅

    被打回凡间?不!我不认命!六重天之主,我会回来复仇的!三界统一,我们势在必得!无人能挡!
  • 顾少的不乖妻

    顾少的不乖妻

    多年以后,她说:“初见,你是偏偏少年;后来,你是我的温暖……”他说:“初见,我已钟情,余生只为你。”
  • 团宠女主
  • 我是隐形富豪

    我是隐形富豪

    打工苦,打工累。打完一年又一年,苦不堪言。摊牌了,我是富豪!亿万富豪!
  • 鬼族九重天

    鬼族九重天

    这是一部编写了传奇色彩的小说,恐怖的下场和遭遇能够让人们的大脑充满了意识,只是为了驱逐鬼的存在,所有的驱魔师开启了修炼之路,那么多的恐怖型鬼怪屋全部被歼灭掉了,岁月无筹,刀剑无影,最恨无期,死亡的下场能够让鬼们感应到世界的仇恨,虽然痛苦无比可是依旧希望和此处相合。
  • 城宝图密码之五仙传奇

    城宝图密码之五仙传奇

    记载了羊城已经尘封了千年秘笈和宝物的《城宝图密码》,在即将被公开之际,遭不明势力干预和企图独吞。误打误撞获得线索的少男少女们,能否解开谜题,保全财宝,成就一段传奇佳话?
  • 命运魔神的创界之旅

    命运魔神的创界之旅

    民国小道士玄虚被系统团子陪伴跨越命运长河,成就命运魔神。是混沌中众位魔神的阴谋算计,还是临死时回光返照的大梦一场?初见鸿钧,是命运分支的偶然,还是命运运行的必然?本体沉睡中不断变强,是冥冥中的算计,还是命运的馈赠?纯粹的混乱是否真的没有意义存在?世界的毁灭能和意识有多大的联系?当元宇宙的概念引入适合野蛮生长的文明,对生命体是好是坏?杀兄弑父能被文明的生命体称为英雄,好人不长命,祸害遗千年。又当又立的恶心生命体真实存在,是真是假?众生为棋子,如何让他们在虚伪和愚昧中逐渐消亡?当有棋子超脱棋盘,万法皆空是否已成定局?成住坏空的佛家魔咒;孤阴不生,独阳不长的道家真理是不是所有世界的真谛?绝对的理智,绝对的理性,世界会因此变好,还是持续变坏?混沌中魔神们的俄罗斯套娃,无数的洪荒在命运中起起伏伏。修仙的真实世界最纯洁是怎样,最残忍又是怎样?让牲畜们相信黑森林法则,零和博弈,不要让他们有反抗的机会。
  • 阴阳鬼捕

    阴阳鬼捕

    我小时候因为好奇,误入村中禁地,不想为自己惹来杀身之祸,不得已我拜鬼捕为师,从此踏入术道江湖。
  • 我当创世神的那些年

    我当创世神的那些年

    (万界流,非创世流,第三人称,非第一人称)我从凡间来,更到凡间去。不拘名利场,却在红尘中。血染刀剑未沾衣,滚尘扑面不留痕。仙佛神圣难敌手,移星易宿谈笑间。英雄美人帝王将相,却难免生老病死悲欢离合。怪力乱神魑魅魍魉,也不过蝇营狗苟小肚鸡肠。呜呼!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
  • 野诱

    野诱

    陆醒,圈内实力男歌手,出道这些年兢兢业业搞创作,演唱会场场爆满,有一天粉丝突然发现,她们的偶像兼男朋友,暗搓搓的想去摸经纪人姐姐的手,有猫腻~温娇,陆醒的经纪人,名字叫温娇,却和娇俏毫不沾边,粉丝们说经纪人姐姐又美又飒,每次有正式场合或者活动和陆醒出席都好像大佬出街,明明是经纪人,走起路来比女明星还气场全开。温娇怎么也想不到,自己带了三四年的狼崽子长大了,居然背地里琢磨着怎么把她叼回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