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评
一个人的德行不是靠豪华的住所,锦衣玉食的生活树立起来的。威望是在与大家同甘共苦的过程中通过品德建立的。不了解民众苦乐的首领绝不会是一个好首领。如果德行不好,再华美的衣服,再绚丽的装饰都不会赢来尊敬和爱戴。
§§2.舜孝感天
相传虞舜20岁以孝闻名天下。30岁为尧所知并娶其两女。50岁代尧行天子之政,在位39年。虞舜所处的时代,是历代政治家最为向往的社会。其时华夏族疆域扩大,政治清明,百姓安康。
舜的父亲名叫瞽叟,因为他有眼不识贤愚,便得了这样一个诨号。意思就是“瞎老头”。舜生下不久,母亲就死了。瞽叟不久又娶了一个年轻美丽的妻子,生下一个叫象的儿子和一个女儿,舜的日子就更不好过了。幼小的舜从未得到过父亲的疼爱。舜得不到一点家庭的温暖,性格却非常笃厚善良。父亲打他,舜就默默地流泪,实在忍受不了时,就独自跑到荒野里大哭一场。尽管这样,舜仍然仁爱地对待他的家人。
随着舜终于长大成人。他孝敬家人的贤名已传遍华夏各部。但是,他的父母待他依然如故,舜只好离家出走,来到了东方。
舜先在历山开荒种地,后来历山的农民受他的感化,都互相谦让起田界来。舜到雷泽打鱼,后来雷泽的渔夫也都争着谦让起渔场来。舜后来又去寿丘制造各种家具器物,人们听说后纷纷迁来居住,仅一年时间,这地方就成为了村庄,又过一年这里发展成了一个较大的集镇,又过一年已经发展为一个很大的城。舜的名声由此更加显扬。
天子尧很欣赏舜的天资和为人,决定让舜继承帝位,并把两个女儿娥皇、女英嫁给舜,让九个儿子伴随舜。在舜的感召下,尧的两个女儿都不以帝女自骄,而是像普通人家那样与邻里和睦相处。尧的九个儿子也都尊敬舜,性格也像舜一样日益笃厚恭谨。尧非常欣慰,于是赐给舜一把琴和一套细葛布衣,为他修建了几间谷仓,并且给了他一群牛羊。
舜虽然做了天子的贵婿,并没有忘记父母,他成家以后带着两个妻子去见家人。瞽叟一家人见舜携妻载物归来,非但没有收敛恶心,反而开始处心积虑地想把舜害死,以得到他的财产和妻子。
有一天,象让舜去修缮谷仓,舜回家告诉了妻子。两个妻子每人送他一个竹笠遮日。当舜爬上谷仓后,象和瞽叟就从下边搬走梯子,在谷仓放起火来。舜把两个竹笠举起,竹笠像鸟翼一样,增加了浮力,舜顺利逃出了谷仓。
瞽叟和象又想出另一阴谋。
这一天,瞽叟又叫舜去疏通水井。舜告诉了妻子。两个妻子每人送他一柄锋利的铲子。舜下井后迅速在井壁用两把铲子凿了一个洞穴,刚刚凿完,瞽叟和象就搬来土石,往井里填土,填了一阵,听听井里没有动静,以为舜已死去,非常高兴,于是立即跑回家去分财物。
象说:“主意是我出的,两个嫂嫂和琴分给我,牛羊财物,就给了爹妈吧!”说完就飞快地跑到舜家,拿着琴在那里摆弄,想得到两个嫂嫂的欢心。没想到,舜已用两把利铲把井凿通赶回家来。象见了大吃一惊,非常生气,过了好久才说:“我正在想念你呢!”
瞽叟和象还是不死心。他们又借赔礼之名邀请舜饮酒,想先把舜灌醉然后杀死。这个计划被舜同父异母妹妹听到了。她同情哥哥的遭遇,连忙把这事告诉了两位嫂嫂。当象来请舜吃饭时,两个妻子分别送给舜一包解酒的东西,然后舜就去赴宴了。
宴会上,陪酒的人都醉得不省人事,而舜却毫无醉意,这场阴谋又失败了。
经过这几件事以后,舜待对父母家人依旧如故。瞽叟和象最终悔悟,回心转意,一家人从此和和睦睦。
简评
舜用自己的一颗爱心感化有缺点的父兄,被人传为佳话。太史公司马迁赞誉舜说:“天下明德皆自虞舜帝始。”对于有缺点的父母该不该爱?舜用他的行动为世人树立了一个榜样。
§§3.曾子易箦
曾子病重,大家都为他的健康而深感忧虑。这天,曾子的几个学生前来看望老师的病情,大家都围坐在曾子身边,宽慰他,试图为他解除一点痛苦。曾子脸色苍白,浑身无力,强打精神和弟子们打招呼。师生间本来有好多话要说,可眼下学生们见老师病情这样重,都不忍心让老师多说话,于是便请求老师好好休息。曾子十分感激弟子们的体贴,但他知道自己时间不多了,于是想把自己的主张和知识尽可能多地传授给弟子,每说完一句话,就累得气喘吁吁,满头大汗。他的儿子曾元站在父亲身边侍候,见父亲这样痛苦,也劝他不要再说了。但曾子用微弱而颤抖的声音说道:
“我已经快不行了,现在不说恐怕以后就没有机会了”
周围都静静地听着,一时间屋里特别安静。看到曾子由于说话而心力衰竭、痛苦不堪的样子,大家不禁感动。这时一个小书童端着一盆水走了进来,他是为曾子擦汗来的。书童将水盆轻轻地放在曾子的床边,轻轻地为曾子擦脸。刚擦完,曾子就示意让他下去。书童明白了他的意思,急忙去端水盆,不小心将盆里的水溅到曾子身下的席子上,书童抱歉地说:“小人真是该死,把这么好的席子给弄脏了。”急忙用手巾去擦席上的水。
人们听书僮这么说,都不约而同地把目光投向那席子。有一个人情不自禁地说:“这席子既华美又光亮,大概是卿大夫用的!”
曾子听到这话,忽然想起来什么:“是的,这张席子是季孙氏赏给我的,因为生病没能更换它。我用它是不合乎礼制的。快扶我起来把这张席子换下来。”曾子叫他的儿子换掉席子。
曾元忙说:“您的病情这么重,不适宜挪动身体。”
曾子说:“君子爱护道德;小人贪图一时的安逸。只要是能够合乎礼制而死,那也值得了。”
听了父亲的一番话,曾元只好和周围的人一起将父亲抬起,生命垂危的曾子也就在这时离开了人事。人们将他放到了另一张席子上。众人悲痛欲绝,他们永远失去了一位不忘礼仪,具有高尚品德的老师、父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