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的香气里,往事就这么飘着。那些去了就再也不会回来的时光,藏在每个人的心里,藏在不同的角落,自有轻重,自有深浅。
“我想吃块蛋糕”,周映的话把美好的回忆暂时拦住了。
“走吧,一起去挑。”晓鸥说。
“我随便就行。”海灵有时候会很随意。
三个人都去挑蛋糕了,海灵一个人坐着,独自又飘了回去。
没有人知道海灵的心里,有个地方,藏着事。藏得重,也藏的深。
海灵藏的最深的事其实也发生在同一年,紧随在白色情人节被引进到303后。白色三月之后一转眼就是初夏,1997年的初夏。
这个初夏,对303来说,有事发生。
这个初夏,晓鸥失去了她的爱情,这是大家都知道的事。另外的一件事是大家都不知道的,海灵的心里住进了一个人。
1997年有一件很大的事:香港回归。系里来了通知,7月1日晚上天安门广场会有大型群众纪念香港回归活动,北京各高校都要排练集体舞,参加广场汇演。
周映一边啃着零食,一边拉着脸说:“惨喽,以后课余时间都要去排练那什么集体舞了。这大夏天的,这是要把人都晒成干儿么?”
“那你就跟系里请假,说你有神经病,不适合参加排练。”海灵跟周映,永远是对头。
“你才有神经病呢,你有病。我凭什么不去,我必须去。跳不跳舞的不重要,重要的是会有男生舞伴,希望我可以被分配到一个帅的。”周映对帅哥的出现充满期待。
“花痴!”海灵挤出2个字。
“你才花痴。”周映不服气的冲着海灵做了个鬼脸。
操场上,集体舞指导老师在排队形。
“一个男生对应一个女生,两人一组。新闻系女生站在白线的左侧,面向东,摄影系男生站在白线右侧,面向西……”老师手里拿着大喇叭,在夏天的太阳底下调度着。
海灵的对面,不偏不倚,端端正正的站着一个人,江川。就是那个在情人节晚上,周映提到过的、家里不太行的江川。
六月的太阳火辣辣的,空空的大操场上没有一丝荫凉。音乐一遍一遍的放着,老师不停的示范着动作。只求场面的广场集体舞,动作并不复杂,也不要求多优美,只要求看起来整齐就可以。除了同一组的两人不时的变换一下位置外,和做广播体操也差不了多少。
有一组穿插的动作,男女相对而行,要求眼睛看着对方。男生原地站立不动,一只手背后,另一只手高举到头的位置,牵引着女生围绕男生转360度,之后男女各自后退成两排。
海灵和江川,第一次四目相接,两人的手第一次轻轻触碰。
海灵自己的心,自己知道!
但,海小姐,是锋利而高傲的! 海小姐的心,除了她自己,没人能懂。
海灵在学校里,算是抢眼的女生了。齐耳的短发,总是梳理的一丝不乱,化着精致的淡妆。还有香水,海灵喜欢用香水。海灵床铺上的那些香水,都不便宜。
海灵自己也知道,在某种程度上,她算女生楼的一景。很多女生会用各种眼神看她,羡慕的、嫉妒的,甚至不屑的。
特别是那种不屑的眼神,让海灵反倒越发得意。
张爱玲说过“一个女人,倘若得不到异性的爱,也就得不到同性的尊重”。海灵觉得这句话说的特别好,她甚至把这句话推演为:一个女人,得不到同性的嫉妒也就很难得到异性的爱慕。所以,这种不屑的眼神,在海灵这反而成了某种资本,成了铠甲,给她力量,可以帮助她抵抗一切。
于是在别人不屑的眼神里,海灵对她们更加的不屑。
男生对海灵这种女生,也是泾渭分明的两个阵营。一个阵营喜欢围着她转,喜欢约她,和她亲近。这个阵营里的男生,到不见得是打心里对海灵有多喜欢,更大的意义在于:我有足够的资本可以交往这样的女生。
另一个阵营的男生则不去招惹她。所谓的“不去招惹”里其实深深的、隐隐的含着“不敢”的成份:海灵穿的衣服、背的包都不是穷小子可以承受的。
180块钱一条的真维斯牛仔裤,在当时的校园里,已经算得上奢侈品了。大多数同学的牛仔裤也不过100块钱。即使这样,真维斯这种品牌的牛仔裤海灵是不会穿的,海灵穿利维斯。更有传言,说海灵的李维斯都是外国货,跟国内的不是一个版型。
真维斯跟利维斯,两个都是“维斯”,感觉却差了不少,仿佛一个是天上的,一个是地下的。很多男生的牛仔裤连真维斯都够不上,利维斯就更别提了。
连一条利维斯也没有的男人,哪里来的底气去接近海灵呢?
海灵清楚的知道这些男生给自己贴的什么标签,她也不在乎这些标签。
她能猜的出来,当她涂着猩红的指甲油、穿着高跟鞋钻进在校门口等她的车里时,那些目睹了这画面的师哥师姐、师弟师妹们会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为她安排好各种情节。
而这些,海灵从来都不介意,总是高高的就那么在她们面前走过,把众人精心创作出来的情节很残忍的踩上一脚。
海灵如此的样子,越发的吸引着那些喜欢安排情节的看客。学校里关于她的各种故事,从来都很精彩。
江川呢,江川算哪个阵营的?
这或许是海灵在所有的不在意里,唯一在意的事了。
可以肯定,江川不是公然围着海灵的那一阵营的,绝对不是!但不知怎的,海灵觉得江川也不是那些看客阵营的。他好像跟其他所有男生都有点不一样,但怎么不一样,海灵又说不清楚。
海灵看不透江川,即使集体舞排练都一个多月了,海灵可以很坦然的按照老师的要求直视江川的眼睛,但是海灵还是看不懂江川的眼神。
江川,永远是同样的表情,海灵很难形容。或者,身在其中,反而迷惑了。
看不懂、看不透,都罢了,都不妨碍江川的那张脸就那么不着痕迹的印在海灵的脑子里。海灵小心的藏着这个秘密,不跟任何人说起。
有一天,海灵路过图书馆,忽然鬼使神差的想借一本和摄影有关的书。拉开图书馆装满图书卡片的小抽屉,海灵一张一张的翻:
《摄影技术技法》
《摄影理论与实践》
《摄影造型法测》
《摄影美学基础》
《摄影作品赏析》
海灵忽然觉得“摄影”这两个字充满魔力。
《摄影艺术的美学特征》的卡片映入眼帘,海灵忽然觉得自己就该借这本书,尽管这本书的名字看上去感觉过于专业,海灵还是莫名其妙的就喜欢这本书。拿着卡片走到借阅柜台,柜台后的管理员收了卡片。不一会,被借的书堆在一辆小推车上被推了出来。
《摄影艺术的美学特征》被拿上了柜台,翻开封底,书里粘着一个小纸袋。管理员抽出里面的借阅登记卡,把它递给海灵,指着一行空白处,要她在借阅人一栏签名。海灵忽然发现,这本书的上一个借阅人不是别人,正是江川。
海灵,拿着笔,把自己的名字写在了江川的下面。然后,拿着书走出了图书馆。
海灵还沉浸在回忆里,一盘精美的蛋糕摆在自己面前。
“给你买的巧克力幕斯。”庄慧说道。
咖啡和蛋糕,还有303的这四人,时间成了一张书签,就这样夹在了3月14号这天。
“我们去学校看看吧。”周映把最后一口蛋糕送进嘴里后说道。
四个人,在毕业半年后,再次站在了校园里。
她们经过信箱,晓鸥放佛看见当年的自己还在那里等着传达室的大爷分信;阶梯教室里,庄慧则看到当年的那次讲座,看到自己和天航的眼神相遇的一瞬间;到食堂,周映看见自己排队打饭的样子;最后她们来到操场,坐在操场一侧的**台上,晓鸥说:你们还记得咱们97年夏天为迎接香港回归在这跳集体舞吗?”
“当然记得,晒死了。”周映总是跳出来的最快。
此时的海灵,和江川跳舞时四目相对的画面,在她脑海里一遍一遍的闪,像電影。
最后四个人一起来到女生宿舍楼,楼前的自行车棚还在,传达室的李师傅还在。
晚上四个人去卡拉OK唱歌。
昏昏暗暗的包间里,海灵流利的点了一支烟,又让服务生开了一瓶红酒。周映握着麦克风,一边唱一边跑调,庄慧和晓鸥拿着沙锤和着音乐给周映打节拍。
“都跑到姥姥家去了”,周映刚唱完就听见海灵的评论了。“那怎么啦,要你管我,就唱就唱。我再唱一个!”周映还是老样子。
此时的包间,分明就是那些年里的303。
从歌厅出来,大家准备离开。海灵拉开出租车门的一瞬间,庄慧忽然很小声的对她说:“我遇到江川了。”海灵愣了一下,然后只轻描淡写的说了声“哦,是吗”,之后若无其事的转身,钻进车里走了。
庄慧看着她的车远去,如有所思。
天航来接庄慧。拉起庄慧的手,两个人走进了夜色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