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郭印《次韵正纪见贻之计》:“情窦欲开先自窒,心里已净弗须锄。”
如果把女孩子比作一朵花的话,年少的叶子只是一朵含苞待放的花蓇朵,还有待于成长成熟,还需要春雨的滋润,春风的吹拂。正如白居易在诗中写道: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论语.子路篇》中,子夏为莒父宰,问政。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它告诉人们一个道理,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要用辩证的观点看待问题,缓则是快,相反,快则难达心愿。
柳树当然愿把时间缩短为零,愿做那天街的小雨,润泽叶子那块失爱的干涸心田,更愿做一缕春风,把那待放的情窦吹开抚醒。根据他最近学习的哲学思想,”内因是事物变化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变化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
爱不是过家家。他要等待,等待叶子的自我觉醒。他在心中默默地祈祷着那一天的早日到来,却想明确地告诉她,我伴随在你成长的每一个瞬间,行走在爱的路上你永远不会孤单。
柳树感觉得出来,叶子是喜欢和他在一起的,至于是否有爱,却没有十分的把握。尽管他想让自己表现出更大能量的洒脱,以示大男孩的风度,也难免落于俗套。他像所有恋爱中的人一样,神经过敏,对自己的能力和吸引力产生怀疑,一切皆在不确定之中。
叶子一天天的在向他靠近。多日来他用心用行动用理念在引导她,用强烈的欲望和期待在启发她。等待虽然是一种煎熬,却也酿造着许多的甜蜜。他需要那样的感觉,同时也需要那样的感动,还需要那样的陶醉。
十四岁的少女,正是在父母跟前撒娇卖萌的年龄,叶子却因生活的磨难,承受了太多太多,她变得压抑,甚至于情感自闭。越是迫切追求的东西,唯恐太容易得到,会意味着永久地失去,她便不自觉地将其深深地掩藏,比如温暖,比如爱。与柳树的相遇,她没有太多的外露,只是用感觉的触角抚摸着久违的亲切,从而唤醒了封闭在灵魂深处的渴望。柳树作为一个儿时的大哥哥,在有意无意地用温情喂养着那颗孤傲而又冰冷的心,还有一直寻求的安全和踏实。
也许这是上天的眷顾,也许这就是人们常说的缘分,柳树神一样的出现在叶子的面前,正是一个少女怀春之季。说白了,也就是她需要他的时候,在一个特定的场景,不经意地他来了,一如既往地对她百般地呵护。
那日,柳树故意让叶子看到一对鸟的对吻,可是他却不知道,怕与羞结伴而至,让叶子心惊肉跳。事后她有种莫名的期待,期待着那宽阔的胸膛靠近,再靠近,可是她又是那样的畏惧。她害怕身体的接触,却又想尝试一下心灵相融,肢体密接的感觉。就这样,多少天来她一直在胆战心惊浑浑噩噩中度过。她警告过自己好多次,不要再去小河边了,不要再去听什么笛子了,也不要去看什么夕阳了,更不要去见柳哥哥了。可是,她每天都在渴求着渴望着,心魂与身体相互矛盾着。平日里像是神使鬼差身不由己一般,到了课外活动时间,还不等下课铃声响起,脚步不由自主便走到了桥头。
从表面上看,他们俩明显地是在疏远着,却故意制造相遇的机会。相遇以后,又不能更快地分开,一个是在等待着对方有什么表示,一个是在渴望着什么,又怕有什么发生。
两人的交谈再也不是那么的自如了,有时是问非所答,有时又是答非所问。
肚子不疼了吧?
好半天听不见回答,似乎在寻找着合适的措辞,又似乎心有所思。楞了好长时间,柳树放弃了她的回答,想找另一个话题来打破僵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