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在秀水河畔,竟然也有这样的柳树,这样的柳枝。
这不仅勾起了叶子的回忆,也扯起了她缠绵不断的愁丝。让她不禁想起了白居易《杨柳枝词》中优美的诗句“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金色软于丝”。杨柳依依婀娜多姿,姿态轻盈而柔美,和风徐徐,吹拂着柔嫩如丝的枝条,远远望去,像是一簇簇飞舞的绿烟。
一股沁人心肺的凉意,和着柳枝散发出的清香弥漫在小河的上空,悠扬动听的竹笛声从树丛中穿越而来,缭绕在泛动的气流中,携带着音乐的律动,滋养着有感知的灵魂,连同“遥看近却无”的小草,在流光溢彩的韵律中,也变的曼妙而又有生机。
笛子的历史悠久,起源可以一直追溯到新石器时代,后在黄帝时期,开始选竹作为材料制笛,也称竹笛。竹笛是广为流传的吹奏乐器,具有强烈的华夏民族特色,是民族乐队中重要的旋律乐器,多用于独奏,也可参与合奏。它发音动情、婉转,还可发出深沉而又响亮的声音,犹如张衡《归田赋》中描写:“龙吟方泽,虎啸山丘。”
是《月光下的凤尾竹》,她很早就听爸爸妈妈哼唱过,如今在这里能听到这样曼妙的声音,真的让她倍感亲切。
月光啊下面的凤尾竹哟
轻柔啊美丽像绿色的雾哟
竹楼里的好姑娘
光彩夺目像夜明珠啊
多少深情的葫芦笙
对你倾诉着心中的爱慕
哎金孔雀般的好姑娘
为什么不打开哎你的窗户
月光下的凤尾竹
轻柔啊美丽像绿色的雾哟
竹楼里的好姑娘
歌声啊甜润像果子露
痴情的小伙子
野藤莫缠槟榔树
…………
她知道歌曲不太适合笛声独奏的,可是在精神食粮匮乏的年代,能听到这样美好的音乐,足够叫人心旷神怡的了。
为了不惊动吹笛子的人,叶子藏在了柳树下,倾听着来自人们内心深处的竹靡相嬉般的乐声。
叶子找到了可供消遣课外活动时光的去处。在夕阳即将西下,万物都归于平静,她躲在青竹般的柳枝下,娓婉动听的天外来声绕耳,颇有一番感慨在心头。
这首《月光下的凤尾竹》是施光南作曲,倪维德作词。以幽悠抑扬轻清淡雅的曲调、动听的旋律,给人心旷神怡的感觉。犹如流连在注入花香的绿色柳雾中,沐浴着春天的甘霖,抚熨着心灵深处的褶皱,让绷紧的思绪随着春意盎然,浸润在诗韵般的清丽幽静之中;柔情缠婉轻灵飘逸的意境,幻化为一片透着柳香的薄雾,弥漫在飘渺空灵的夜空,手牵着柔情万种的柳丝翩翩起舞。风儿抚慰着掩面而羞的朦胧月光,感念着斑驳游离的月下弄影,染醉了一河清悠悠的流水。小河不负大好的时光,脱下沉默的外衣追逐着月儿匆匆远去,书写出妩媚动人的音符,还有对未来的期许和憧憬。
生命的本质是诗意的,是写满忧伤的侠骨柔情,音乐可以松弛人绷紧的心弦,荡涤心中的幽怨烦愁。在畅想的洋流中丰富想象,吟诵向往和浪漫,把诗情画意写满属于自己的天空。
正当叶子沉浸在自己的想象空间,猛然听到竹笛又吹起了另一首歌曲。
我是一叶漂流的小舟,春水泛起我几多烦愁
我是一只春天的小鸟,忙碌着构筑我的巢穴
我是一抹浮水的绿柳,春风摇碎我几多梦境
春光暖,笑了待放的花苞
夕阳美,醉了漫天的余晖
晚风急,吹绿了遍野的青草
怎奈我,读书儿无法享受春光
怎奈我,读书郎挥洒了许多光阴
我的思绪是这绵长的柳丝
随风飘扬着我心中的惆怅
我思念着我生命中的姑娘
你何时来在我的身旁
待到柳枝长长
待到柳絮绵绵
我等待着你
做我永远的新娘
缠绵悱恻的歌声,勾起叶子的思念。婀娜多姿的柳条,让她想起了温馨的家。此时她仿佛看到了爸爸和妈妈,还有爸爸为她精心制作的柳笛,妈妈编织的花环,还有那绿色的柳球。
三月初三对于她们家来说,是个非常特别的日子,不但是花神的生日,也是她和妈妈的生日。两代人的生日,三代人的快乐,这一切如今都不存在了。
自从爸爸妈妈在沙漠中遇难,外婆再也没给她庆祝过生日,她们都在为失去亲人而难过。今天早晨,外婆强装高兴地对她说,又是三月初三了,早早地回来一起和外婆种花。
叶子知道,种花是每年过生日的一部分,可是她不愿意一个人和外婆撒花种。以往的时候,都是她和妈妈一起把笑声和快乐撒在花池中的。她不愿意看见外婆强打精神,更不愿意看见外婆把眼泪洒进花池里。
她没有早早地回去,而是给外婆撒了个谎,说是学校里有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