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的,不知有多少回,一个绵言细语,温声轻柔的声音,睡梦中经常鸣响在他的耳边,像是环绕立体声音乐。那声音里有浓浓的爱意,有殷殷的期盼,谆谆的教诲,还有难以割舍难以了断的真情实感。在他的梦里,弥漫着爱的气息,接收到那个漂亮女人对遐想对心灵的爱抚。他充分地享受这一切,并把那双无形之手称之为:仙女的母爱之手。真可谓“疑是仙女下凡来,回眸一笑胜星华”。
他不知道,自己为何经常做这样的梦,难道这是人们所说的“心理暗示”?为此他不止一次地查阅过有关心理学的书籍,并对心理暗示的理论有着浅显的了解。心理暗示是指人接受外界或他人的愿望、观念、情绪、判断、态度影响的心理特点。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心理现象。巴甫洛夫认为:暗示是人类最简单、最典型的条件反射。
这些年来,他几乎都在重复着一个梦,尽管每次在梦里都有美美的享受,却只能看到幻影,从来没有见过那个仙女的真实的面目。
难道眼前的一切,就是那个真实的影像?
今天,最起码他听到了那个声音。那个在梦幻中,千啭百绕的甜美而又温馨的声音。他听到了。他在这里听到了。遗憾的是,这不是叫他,是叫爸爸的。虽然与自己的愿望大相径庭,不免有些惋惜,即使这样他也不想拒绝,那声音不但点燃了心灵,还激活了梦幻,更重要的是启动了他寻求真相的渴求。但丁说过:“世界上有一种最美丽的声音,那便是母亲的呼唤。”他逸想并迷恋那种呼唤,“逸想不可淹,猖狂独长悲。”
他从一片阴影里走了出来,用只有自己才能听到的声音说,我叫柳树林,你也可以叫我小柳或者林林。
一声大失所望的哀叹调:噢——对不起,是我认错人了。
令人神伤的失望,让柳树林心痛不已。等到他们相互能看到对方的面容和表情时,他故作惊讶地张口结舌,说我们见过面的,你就是叶子,叶子阿姨?
是的。你怎么会知道我的名字,你是谁?听得出来,除了彻头彻尾的失望,又有一个大大的问号,重新压抑在心头。
柳树林并没有为她的拒人以千里之外的口气而放弃,他径直走向前去,非常绅士地又叫了一声,叶子阿姨,对不起,你真的很年轻很美,先前我把你当成大姐了。不等对方回答,他又紧跟着说,也许你不知道,我是柳树和凤絮儿的儿子。我的妈妈刚刚去世,说得更确切些,是黄昏时分。看上去是见义勇为,好像又不是,可是她却切切实实地救下了一个老人,水波市长的老爸。
在什么地方?
见证人说,她原本是在人行道上行走,突然发现了什么。便急不择路地冲向马路对面,口中大叫着叶子,叶子!不幸的是,就在这时悲剧发生了。一辆执行紧急任务的警车,将她撞倒。令人惊奇的是,她竟然神使鬼差地救下了一个人,顺理成章地成了舍己救人的英雄。
起初,我也相信大家的说法和媒体的宣传。可是,等我拿到妈妈的遗物的时候,我惊呆了。妈妈的死是有预谋的,她穿戴一新,选了一身质地非常好的白色西服套装,柳绿色的衬衣。她的怀里揣着三封遗书,没有寄信的地址,只有个人亲启。其中,就有你的一封。
我是说,我不明白妈妈为什么会死,为什么在给我的遗书上,这么多地提到您的名字。如果您不在意的话,我想这里边肯定与你有什么关系。
有道是:“人死为重,死者为大”。柳树林原本不想把这些话随意说给任何人的,更不想告诉叶子,妈妈有写给她的遗书。不知为什么,自从把她与自己的梦链接在了一起,他便重新整理思维,改变思路。格局和方向的改变,让他整个人都变了。他认定这就是他经常梦见的那个人。感情和直觉不允许他撒谎,也不允许他产生怀疑。同时他也意识到,这个故事里她是主角。他却有所顾虑,看叶子这么年轻的样子,根本不可能是自己的亲生母亲。而遗书中的所谓的亲人,那肯定是另有他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