床上回忆的唐凡丁被看完电视的爹妈拉回了思绪,很快沉沉睡去。
清晨,唐妈妈早早起床,柴火灶前面煮饭,后面热了一些热水;唐凡丁起床用热水洗了脸,然后倒入另一个水桶,加了少许盐巴,提去给牛喝,看着点点甘之以贻,随后加了一些清草,回屋。
早饭后,天仍未亮,唐凡丁用麻袋装了一些青草,背着书包牵着点点去跟幺嗲和二爸会合。二爸的牛车仍走在第一个,唐凡丁居中,三人交流着昨天的所得,当二位长辈听说唐凡丁在市场上的表现不由对他刮目相看。二十多分钟后,三辆牛车又来到碑高街前的长坡前。唐凡丁用三角木垫好点点的车轮,让三嗲看着两个车,然后跑到二爸的牛车前跟他说:“二爸,我来牵牛,你来推车,我准备走斜线,这样省力些。”
二爸说:“对头,直上直下路最切(短),但牛拉起来吃力。”
二爸驾了一声,他家的牛吃力地沿“之”字向上爬,5分钟后终于到了坡顶,如此再重复两次,三辆牛车顺利到达坡顶。
碑高街上行人寥寥,驼铃声声。
唐凡丁稚嫩的声音再次响起:“三嗲、二爸,你们晓不晓得我们上坡的时候要走斜线?”
“吔,你硬是考倒我了,唐立,你晓得不?”
“幺满,我也晓不得,只晓得那么走。”
“三嗲、二爸,其实道理比较简单,走斜线,路线长些,相对坡就不那么陡(坡度小)了,牛当然省力了,以后到了坡度大的地方我们就这么走。”
“真的呀?我活了40几,今天你才给我把道理讲通。”三嗲其实年龄比唐凡丁的爸爸还小一岁。
“三嗲、二爸,我有天看书看到一个地方,在抗日战争的时候,中国人在贵州省一个山梁梁上就修了24道拐,这还不是最多的;最多的是在云南宜良县修了80来道拐。这样汽车、马车就很省力。”
“真是天下之大,无奇不有,唐立,你听过没有?”
“我也没有,相娃,你现在要好好读书,我们那个时候成份不好,我考上初中都不给上啊!哎!”
“对头,唐立那个时候成绩也好,只怪生不逢时。”
“二爸,你莫伤心了,时代在发展,看我们的,我们一定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要得,你这次期中考试如何?”
“都是九十几,我觉得没有影响,你们晓得不:小平同志年轻的时候去法国留学也是半工半读。”
……
在晨曦中,唐凡丁看见点点抬起尾巴拉大便,牛粪没有掉在公路上,而是被唐凡丁布置的尼龙口袋接住,肥水没流外人田。现今,公路上的动物粪便是有辛勤的老人拾回去做农家肥,不会污染公路;城里的厕所也有人淘粪,既减轻了城里的污染,又增加了农村的肥源。遗憾的是以后农业生产化肥化,割裂了这种城乡联系,大粪反而成了需要大力治理的污染源。
呸呸呸,想远了,不过已经到赵家镇上了。
今天赶双庙和马家的集,赵家没有几个人,二爸和幺嗲决定去双庙,唐凡丁看点点还小的份上,决定在赵家守株待兔,好让它多休息一下。
与昨天一样,未知的等待是急人的,唐凡丁总感觉时间过得特慢,也不知今天有顾客上门吗?实在不行,就强卖给镇上的亲戚李弟娃儿,反正他家开馆子,需煤量大。
冷场天,唐凡丁没有想法子吸引眼球,翻出语文书,默读起来。不知何时,一个温柔的声音响起:“小朋友,你果然在这儿!”
唐凡丁定睛一看,一位漂亮的阿姨站着牛车前,书卷气很浓,想了一下,说道:“老师早上好,要煤吗?”
“你这个小朋友果然聪明,昨天下午陈老师在我们中学讲了你那首诗,有点意思!我今天来买菜,随便买点煤回去。”
“我想镇上认识我的没有几个,除了陈老师;再说你气质那么好,我一猜您就是老师。老师天天买新鲜菜,您是上得课堂,下得厨房啊!嗯,陈老师家的煤好烧不?”唐凡丁悄悄给女老师戴了一顶高帽。
“好烧!你今天不来,我准备后天赶场再来看看。跟我走嘛。”
不多时,唐凡丁来到了赵家中心校宿舍,钱货两讫后,他开口对女老师说:“老师,我搬煤的时候看见您家有一些旧书报,能不能卖给我?”
“卖什么卖,那么点儿废纸,送你啦。”
“那怎么行?有人说书是无价之宝。”
“无价那就是不值钱嘛,我今天就把这些不值钱的废纸送你了。”
“‘长者赐,不敢辞’,那我谢谢阿姨了,我改天给您带一些引火柴来。”
唐凡丁愉快地跟女老师告别,坐在牛车上,慢慢整理起旧书报来,只有一本被水浸泡过的小说——《钢铁是什么炼成的》,其它是学生作业本之类的。
路过碑高街上时,林屠夫硬卖了唐凡丁两根筒子骨,比昨天便宜:才8角,碑高的物价比赵家低吗?
今天蛮顺利的,到家还不到正午,唐凡丁做了红苕稀饭,只炒了一个青菜,给唐妈妈留了饭菜,自己吃完带上工具就去了试验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