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的病人在化疗的时候会出现胃肠道反应,所以都会应用止吐药,但止吐药应用时间延长后患者又会出现便秘的情况,这也是常见的不良反应。通常我们都会给病人开乳果糖软化大便。本人是一个习惯久坐的人,所以有习惯性便秘,乳果糖其实效果不错,自己也喝,大概一次喝30ml/天,喝了之后大便会比较通畅。乳果糖是容积型泻药,它的成分不被肠道吸收,通过渗透作用,保留水分,增加粪便体积,从而促进排便。所以喝多了也容易造成腹泻,但比起腹泻,更严重的是一次性大量服用乳果糖。笔者曾经管过一位病人,便秘比较严重,于是给他开始一瓶乳果糖,让他每天喝1小盖儿,他觉得效果不错,于是在某一天他特别想上厕所但是上不出来,就一次喝了大半瓶乳果糖,晚上便腹胀不适,并发生剧烈呕吐,随后急诊腹部平片诊断急性肠梗阻,并进行了胃肠减压。这可谓是一瓶乳果糖引发的“血案”。乳果糖不适通便药吗,怎么会造成肠梗阻呢?其实需要从乳果糖的机理说起,前面也说到乳果糖是不能被肠道吸收,通过保留水分,增加内容物体积从而促进排便,若果一次大量饮用乳果糖,那么势必会造成肠道内容物积极迅速增大,堵塞肠管,造成肠梗阻。好在这种只是单纯性的肠内容物无法通过而引起的肠梗阻,在予以胃肠减压过后,引流不能排出的内容物后,患者就好转了。所以药物一定要遵守其用药规则及用法用量,用量过少达不到该有的效果,但也不是越多越好,超过规定的用量太多会造成适得其反的效果。
这个病人出院后不久,病床上又来了一位女性患者。锁骨肿物来的,病理穿刺提示是肉瘤。追问病史,这位患者又甲状腺手术及乳腺癌手术史,乳腺癌做过放疗,大概也有7年了吧。这次锁骨肿物考虑为放疗引起的肉瘤。放射线确实会有引起肿瘤的可能,这一点大家应该都比较熟悉,比如在怀孕的时候会禁止让孕妇进行x线及CT的检查,每年进行CT及X线检查的次数也会限制。就是因为放射线也会引起基因突变。但高剂量的放射线相反会杀伤肿瘤。俗话中量变引起质变。但在放疗的靶区中放射剂量高,但在靶区外放射剂量会慢慢递减,低剂量的放射线确实会造成基因突变诱发第二肿瘤。比如一侧的乳腺癌术后辅助放疗会限制另一侧乳腺受照射的剂量体积,就是为了防止诱发另一侧肿瘤的发生。但放疗相关性肿瘤却也不会立刻发生,大多都是在放疗后5-10年左右才会显现。所以本人认为这也是我们容易忽视的地方,对于刚刚工作的我也是缺乏思考的地方,每次画完靶区后也不会去想这件事情,对于相关方面缺乏文献阅读,不知如何去避免,二来这也是一个棘手的问题,就算知道了也不好去限制,有种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意思。后来这位病人也做了相关区域的放化疗。
反过来看这位患者其实算是一个自身体内微环境存在问题的病人。目前来说大部分病人还是单发肿瘤,但随着目前生活环境的日益严峻,本人发现双源发,甚至多源发的患者也在逐年变多。所以在当代这种生活环境中,每年定期的体检我觉得尤为重要,特别是40岁过后,有肿瘤病史或家族史的人群,定期全面的大体检是非常必要的,癌症的早筛需要放在头等位置,而不是等到有症状了再去做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