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十月,正值国庆节假期期间,马思哲组织迷惘诗社部分成员一起去革命圣地延安参观旅游,并以此来学习历史,激励人生。白书望和丰百合自然也在其中,还有诗社其他五个志同道合的同学,他们一行八人一路谈笑风生着,很快就来到了延安。
他们首先去看了延安革命纪念馆,里面陈列着许多珍贵革命文物、文献和照片,主要介绍党中央和毛**在延安和陕甘宁边区领导人民进行革命斗争的光辉历史,从那些简陋却弥足珍贵的历史遗物中,我们可以看出一代党和领导人在此地顽强奋斗过的峥嵘岁月,它们就好像无声的历史。其次,他们去了杨家岭,这是中共中央办公厅所在地,历史性的中共七大就是在这里召开的。毛**、周总理等许多领导人都曾在这里居住过。最后,他们去了枣园,这是一处风景秀丽的果园,园内果树蓊蓊郁郁,环境优美宁静。在这里,有毛**为悼念张思德同志而发表的“为人民服务”讲话的讲话台,也有为大生产运动而修建的长15公里的“幸福渠”。
当他们参观完革命圣地后,几个人都有感而发,不仅从这里亲身体验到了现实历史的痕迹,也让他们由衷地为革命前辈的革命精神感到敬佩和振奋,马思哲甚至托鸿雁为喻为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壮举写了一首诗:
【七律.军雁】
云淡天高烽火横,遥飞二万五千程。
足折命舛虽漫道,翅振骨癯犹长征。
楚水泣歌风影远,秦峰笑舞雨身轻。
北来非是避难客,缘为长城阶上鸣。
诗社成员看完马思哲写的诗后,更受了启发,同时他们也产生出一种对当代青年信仰缺失问题的反思,每个人都陷入了对未来人生目的和人生态度的反思之中去,于是不久,他们几人就开启了一场关于当代大学生迷惘问题和他们彼此人生观问题的讨论。
讨论由浅入深,由具体生活问题上升到哲学问题,又由哲学问题去说明具体生活问题,由此,他们相互交流观点,渐自都开拓了他们的视野,激发了他们的思维。他们有的人基于人生的价值和目的去谈各自的看法,有人认为人的价值主要是个人价值,也就是利己,认为人只有先实现利己,才能去利他,而有人认为人的价值主要是社会价值,即利他,认为人只有先去考虑利他,才会利己。而有的人则基于精神体验去谈论自己的看法,他们根据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与高峰体验理论,认为人生的过程,都是在逐渐去满足自我需求层次的过程,人的快乐,也是不断地去在各个领域追寻到的高峰体验。并且他们还借助了伊壁鸠鲁学派的“享乐主义”学说和叔本华的“禁欲主义”学说进一步提出,精神上的快乐要比肉体的快乐更为重要,精神上的痛苦要比肉体的痛苦更加糟糕,因为肉体只对当前的快乐和痛苦敏感,而灵魂则使人想起过去的苦乐并预期未来的苦乐。而人应该通过约束欲望去获得快乐,而这样的快乐不是伴随着痛苦的动态的快乐,而是纯粹的静态的快乐,而摆脱痛苦的自由则是快乐的最高程度,这一快乐不能再被加强,因此以超过这一快乐状态为目标的欲望就是毫无节制。而有的人则基于实用功利方面去谈自己的看法,他们赞同哲学家边沁的主张,认为人生的目的主要是追寻每个人各自的幸福,幸福就是善,痛苦就是恶,如果一个事件包含的幸福超过痛苦的盈余大于另一个事件,或者痛苦超过幸福的盈余小于另一个事件,则这件事更善。而有的人却基于人的认知程度去谈自己的看法,他们认为,不同的人之所以会做出各自不同的人生选择,而去排斥其他人的选择,主要是所处环境和认知层次不同,就像柏拉图的“洞穴寓言”所讲的道理一样,一群人都共同居住在一个散发着微光的洞穴里永远不出去,他们会把光线照在墙壁上的外部世界的影子去当做世界的本质,但是当一个人走出洞穴,看到真实的世界后,他走进洞穴里给别人去解释,就会被这些没有经见过的洞穴里的其他人所排斥。而有的人则基于人生过程去谈自己的看法,他们认为人只有不断去尝试新的事物,挑战新的事物,生命才会充满活力,人生不是单纯机械量变的复制和循环,而是一次又一次的质变的飞跃。还有人基于人本主义和美学意义去谈论自己的观点,他们认为,人生的意义,在于充分发展完满的人性,充分实现人的尊严,充分激发人的潜能。最后,有人从境界层次方面去谈论自己观点,他们从冯友兰的“人生境界论”里受到启发,认为真正有意义的人生是达到道德境界和天地境界的人生,而不是自然境界和功利境界的人生。
夕日欲颓,迷惘诗社里的八位成员继续一边谈笑风生着一边去吃饭,而在这些谈论中,白书望不仅受到了一定的启发,同时也进一步产生了对自己未来人生方向的迷茫。
他想,他到底该去为怎样的人生而努力,利己还是利他,他该去追寻怎样的快乐,物质快乐还是精神快乐,单方面快乐还是多方面快乐,他该去以怎样的态度对待生活,选择去过上重复机械的量变式的生活,还是永不言败,一次又一次地进入新的领域去不断挑战自己,实现一次又一次的质的飞跃,他该去追寻怎样的人生境界,自然境界与功利境界,还是道德境界与天地境界......这些问题无疑永久地盘根错节般生长在自己心里,激发他在今后的生活里不断去进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