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滴露水,都有怀抱大地的权利;每一片蓝天,都有渲染世界的力量;每一片土地,都有绽放生命的意义。
每一只雄鹰,都向往着翱翔苍穹的自由;每一朵鲜花,都渴望着阳光温柔的滋润;每个人,都梦想着童话乐园的乐趣。存在的意义在于追求美好,生活的意义在于心向暖阳。
作家史铁生在《我与地坛》一文中写到,前路迷茫的他走进了一个荒芜但不衰败的历史遗迹——地坛公园。“在人口密集的城市里,有这样一个宁静的去处,像是上帝的苦心安排。”作者在最狂妄的年纪失去了双腿,失去了生活的方向和勇气。“我就摇了轮椅总是到它那儿去,仅为着那儿是一个可以逃避一个世界的另一个世界。”母亲总是陪在他身边,遮掩自己重病疼痛的事实,把最深情的安慰给予他。“多年来我头一次意识到,这园中不单是处处都有过我的车辙,有过我的车辙的地万也都有过母亲的脚印。 ”在作者刚失去双腿的那些日子,母亲的疾病早已到了病入膏肓的地步,每天晚上都在痛苦的沉吟,“当我不在家里的那些漫长的时间,她是怎样心神不定坐卧难宁,兼着痛苦与惊恐与一个母亲最低限度的祈求。”她多么盼望自己的儿子好好的活下去,她的要求也不高呀,儿子活下去就好,哪怕用她的命来偿还呢!“他被命运击昏了头,一心以为自己是世上最不幸的一个,不知道儿子的不幸在母亲那儿总是要加倍的。她有一个长到二十岁上忽然截瘫了的儿子,这是她唯一的儿子;她情愿截瘫的是自己而不是儿子,可这事无法代替;她想,只要儿子能活下去哪怕自己去死呢也行。”在作者鼓起勇气发表作品之前,他的母亲早早离世了,若没有母亲对抗命运的勇气与对儿子深沉的爱,他不会在黑暗的世界里寻到光明的远方。“母亲生前没给我留下过什么隽永的哲言,或要我恪守的教诲,只是在她去世之后,她艰难的命运,坚忍的意志和毫不张扬的爱,随光阴流转,在我的印象中愈加鲜明深刻。 ”
我一个人停留在公园的时候,我的眼前时时流露出这样的画面。“‘不,我不去,我可活什么劲。’我狠命捶打着这两条可恨的腿。母亲大恸。扑过来抓住他的手,拼命忍住夺眶而出的泪水,嘴唇哆哆嗦嗦:咱娘儿俩在一起,好好活,好好活…”没有母亲的深情,哪有儿子美好的远景;没有母亲对抗病魔的勇气,哪有儿子重拾文笔舒展才华的人生;没有人世间的真情,也许我们在人世的意义便失去了色彩。
在喧闹的城市里追求内心的宁静,在宁静的生活中体味人生的意义。文学就如富有经验的前辈朋友,他从不吝啬自己的经验传授给他人,“世界文学的辉煌殿堂对每一位有志者都敞开着”在这破败的公园里,在这宁静的乐园中,阅读文学体味人生,品读前辈的故事与情感,不失为一种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