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达人是20世纪90年代初下海的,当时,中国大地上正掀起一 股全民经商的热潮,“下海” 一词就是从那会儿兴起的。“下海”原 指渔民出海捕捞,用他来形容那些辞职经商的人,是因为喜怒无常 的大海随时可能掀起滔天巨浪,将出海的船只掀翻,这一点,风险 莫测的商场和大海极为相似。用“下海”二字的贴切之处还在于, 这些投身商界的人此前有的在机关事业单位工作,有的在国有企业 拿着旱涝保收的工资,还有的在乡镇集体性质的厂子里搞管理,反 正,他们原本都是端着“铁饭碗”的,一下辞掉公职,变成个体户, 其风险之大可想而知。在那个年头,没有一点胆魄,要想辞职下海 是很难做到的。当时的文人写到某人辞职下海时,前面喜欢用"毅 然决然”四个字,以表示其投身商海的雄心和悲壮。
那时候,韦达人在盛州市盐业公司做工会秘书。地市一级公司 的工会设有专职秘书,这在盐业系统很少见,韦达人清楚,这是领 导没地方放他,硬扯出一个名堂把他掘在工会。韦达人是一个极自 负的人,他从不认为自己没能力,相反,他觉得自己是一个有大本 领的人,以为凭自己的才干,可以在更宽广的平台上做更大的事。 可现实很骨感,你本领再大,不会来事,领导也看不上,即便知道 你有本事,就是不用,你也毫无办法。不惑之年早已过去,他感到 自己不能再这样耗下去了,时光如同古淮河水一样一泻千里,再不 珍惜,一辈子眨眼就过去了。年轻时,踌躇满志,豪气冲天,先是 想在文学创作上有所建树,作家梦破灭后,又想从政,老天也给过 他机会,看他聪明伶俐、能写会说,区委办调他去做秘书。就他那
桀瞥不驯的性格,不要说提拔重用,能在机关站住脚就不错了。正 如人们所预料的那样,没到两年,区委办领导就找了个借口将他送 了回去。冈!1回到盐业公司那段日子,他心里非常苦闷,对自己被区 委办退回来很不服气。后来,随着时间推移,他也渐渐想开了。另!J 人对领导总是毕恭毕敬,言听计从,而他总是在领导布置任务时谈 不同意见,不满意的就不干,和那些处处谦虚低调、事事察言观色 的人比起来,有着天壤之别。许多朋友都认为他太浪漫,说他不是 站在大地上,而是飘浮在半空中。有的朋友看他不食人间烟火的样 子,断定他在社会上不可能吃得开。韦达人渐渐看透这些后,也知 道自己不是从政的料,不再想在官场发展了。再搞文学创作吧,先 前由于好高鹫远,志大才疏没写出名堂,信心已经严重不足,很难 再写下去。仕途、文学两条路被堵死,并没有动摇韦达人此生要干 一番大事的雄心,他不动声色地寻找着崭露头角的机会。
在工会做秘书,每天工作不多,他又喜欢阅读,报纸上海南大 开发的新闻报道,杂志里广东、福建沿海一带个体老板经商发财的 文章对他产生很大影响。渐渐地,他产生了辞职下海的念头。半年 前,这个念头第一次出现时,他自己也吓了一跳。可后来多次出现, 也就不惊奇了,任由这念头发芽、生长。三月份,南方谈 话在报上发表了,他看了以后激情澎湃,瞒着妻子去海南看了看。 海口热火朝天的大开发场景深深地感染了他,坚定了他下海经商的 决心。但他知道,对于辞职下海的事,家人一定不会轻易同意。父 母不同意倒也没有什么,毕竟自己成家立业了,早就不和他们一块 过日子了,日子过得好坏对他们影响不大。他最担心的是妻子这一 关不好过。果然,有一天,他找了个机会,试探着将自己打算辞职 下海的想法对妻子孙奇荟说了,话刚说了一半,马上就被顶了回来。
妻子的反对在韦达人的预料之中。孙奇荟是职大的教师,同她 的职业一样,干什么事都循规蹈矩,让这样一个知识女性改变态度, 同意他辞职下海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如何说服妻子成为摆在韦达人 面前的一个难题,经过谋划,韦达人拿出了一套完整的方案。
这一年中秋节傍晚,去城北老家吃团圆饭之前,韦达人和妻子 漫步在古淮河北岸,他要借这个机会走出说服妻子同意他下海的第 —步。
古淮河是一条饱经沧桑的河,有长达数千年的历史。这不是一 条普通的河,它身上有很多凄惨的故事,作为著名的“黄河夺淮” 悲剧中遭受欺凌的一方,可谓多灾多难。历史上,北方的黄河数次 泛滥,滚滚黄河水带着大量泥沙野蛮地吞没孱弱的淮河,致使原本 清澈的淮河面目全非,在相当长时间内,黄河水在淮河流域猖狂肆 虐。黄河改道北方以后,不知什么原因,人们不再叫它淮河,而叫 “废黄河”。后来,可能是嫌“废”字不好听,又把它叫作“黄河故 道”。也有人称它为“古黄河”,有时为了简洁,直接称“黄河”。韦 达人一度感到纳闷,黄河在山东,怎么会跑到江淮平原?直到长大 后,他的地理知识慢慢增多,弄清了洪泽湖、淮河、大运河三大水 系的来龙去脉后,黄河故道之谜才得以解开。
古淮河是盛州人的母亲河。韦达人的家就在离古淮河北岸不到 100米的老街上,42年前,他就出生在那个当时不足两万人的小镇 上,他吃着古淮河水长大。儿时洗菜、淘米、洗衣、戏水、游泳, 都在这条河里,河岸的沙滩上、石堆旁,都留有他儿时玩耍的身影 和足迹。这半生,除了下乡插队两年,当兵三年,余下的37年他几 乎无时无刻不和古河相伴。他对这条河感情实在太深了!他特别喜 欢游泳,不仅夏天游,冬天敲开河面上的冰块也要下水游。他还喜 欢在河边散步,每天或早上或黄昏或月夜,哪怕是下雨天也坚持在 河边走上一个小时。年轻时,初次谈恋爱失败,更喜欢在河边行走,
排遣心中的苦闷。他雨中打着伞在河边转悠的场景多次被同学看到, 喜欢恶作剧的朋友还散布他想不开要跳河寻短见的谣言。对于这些 嘲笑,韦达人不予理睬,依然雷打不动地坚持在古淮河边散步。
这一年中秋的黄昏格外清爽,被夕阳染得又红又艳的晚霞毫不 吝啬,将多彩的霞光映照在河面上,于是,河水便泛着红白、红黄、 灰蓝的颜色。河边的城市结束一天的喧嚣,慢慢地沉静下来,像即 将入睡的婴儿一样乖巧、安详。韦达人和妻子手拉手走在河边,心 情十分惬意。婚后15年,夫妻俩感情和谐而又融洽,几乎没吵过架, 邻里乡党都夸他俩是模范夫妻。达人知道,这得益于妻子脾气好、 肚量大,自己火药筒子一般的暴脾气,如果碰上其他任何一个稍微 有点个性的女子,恐怕都不会相处很好。他为自己能遇上这么一位 贤惠的妻子感到庆幸,也为自己15年前敢第一个吃螃蟹,在晚报上 刊登征婚启事,找到这么一个好媳妇而自豪。为了不影响夫妻感情, 在辞职下海这个问题上,他拿定主意,好好做妻子的思想工作,不 到不得已的地步,绝不来硬的,尽量不让她伤心。
两人边走边聊。开头基本上是韦达人一个人在说,他从自己过去 的平淡无光的42年,谈到自己的倔强个性,从文学梦的破灭,谈到 少年时,受苏联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的名言影响,立下此生要干一番 事业的誓言,进而谈到下海经商是他此生的最后一搏,如果还在国有 企业端“铁饭碗”,对于视事业为生命的自己来说,无异于慢性自杀。
达人动情的讲述,让孙奇荟的心变软了,开口说:“达人,我不 是故意不让你辞职,我是对你下海后能不能把生意做成功心里没底。”
达人不假思索,表态说:"奇荟,下海这件事我已经盘算很久 了,我心里有底。我相信,凭我的能耐,一定能成功。”达人担心把 话说满了不好,话锋一转,又委婉地说,“当然,笔笔生意都赚钱也 是不现实的,但赚得多,赔得少,我还是能做到的。”
“你拿什么来保证?你在盐业公司每年有几千块钱工资,辞职下 海以后,万一生意做砸了怎么办?我们所有家当加起来只有6000块 钱啊!"做妻子的要管全家吃喝,必须要考虑周到。
"你说的仅仅是’万一',你这个’万一'和革命前辈在战场上 随时会牺牲不一样。子弹不长眼睛,战士上了战场,的确有很大危 险。我今天下海经商,大不了赔钱,不会有性命之忧。我不相信大 男人有手、有腿、有大脑,还能活活饿死。”达人依然激情洋溢地说。 平心而论,他的比喻很有道理,商场的风险确实比战场要小。孙奇 荟有些感动,可一想到家中还有两个未成人的孩子,她的心又硬了起 来,忧虑地说:“达人,我们家底薄,经不起折腾,你可是一点做生 意的经验也没有!生意做砸了,一家老小不能去喝西北风吧?“
"你怎么知道我就会赔钱?你怎么就没有想到我能把生意做好, 从此发达起来?”韦达人被妻子问急了,口气也有些咄咄逼人。这 是他的性格,说话直率、尖刻,直插问题核心,在语气上力压对方。 除此之外,韦达人还有一个特点:得理不饶人,除非他愿意让步, 否则就和对方死掐到底。
“我不跟你辩论,反正这一次下海的事,你就是说上书①我也不 同意! ”丈夫的脾气她了解,知道和他打口头官司没意义,不如干脆 把话说绝,让他死心。
此时,天渐渐暗了下来,河面上云彩的倒影也随之变深变浓了。 天空的东头,一轮圆圆的月亮升了起来。达人看着金黄色的圆月挂 在东方,心中有一种说不出的躁动,脱口对身边的妻子说:“我现在 的日子过得窝窝囊囊,如果你不同意我辞职下海,我宁愿去死!”
孙奇荟一听这句话,在吃惊之余,又有些来气。达人的脾气太
① 说上书,苏北方言,说上天的意思。
绝,每次家中不管大事小事都让着他,辞职下海的事关系到一家老 小的生存,说什么也不能依着他。她心里清楚,丈夫说死是吓唬人 的,绝不能被他吓倒。“你不要拿死来说事,在机关、国企工作的人 多着呢,人家不都活得好好的,怎么偏偏就你活不下去?你要好好 找找自己身上的原因,就你那臭脾气,在哪你都翻不了身!"
妻子的话音刚落,韦达人就跳了起来。“我脾气怎么啦?我就是 要辞职,你同意我要辞,不同意我也要辞!你看着办!“说完,拂袖 而去。
当晚的中秋团圆饭,一大家人都因为他要辞职下海而没有吃好。
韦达人和孙奇荟进入冷战。婚后,夫妻俩赌气时间很少超过半 小时,这次事关重大,谁都不肯让步。孙奇荟告诉达人,如果硬要 瞒着她辞职就直接离婚,达人根本不吃这一套,冷着脸说:“离就 离,离了以后无牵无挂,更好闯荡天涯!”气得孙奇荟真想离婚,但 这个念头仅在她头脑中停留了一小会,就迅速消失了。两个孩子都 大了,夫妻俩在一起生活十几年,没有大的矛盾,如果真离了,家 庭就散了,孩子怎么办?婚是万万不能离的。
反过来,韦达人也以离婚相威胁,给孙奇荟下了通牒:三天内 不同意他辞职就离婚。孙奇荟知道丈夫也是吓唬人,不是真心想离, 同样没理他。
韦达人看三天过去了,妻子仍不妥协,知道这招没用,又想了 一招一绝食。班也不上,假也不请,在床上睡了两天一夜,不吃 也不喝,弄得两个孩子哭哭啼啼。孙奇荟仍然不松口,她这次也是 铁了心要和他耗下去。
韦达人绝食后的第三天中午,孙奇荟下班回来,看到丈夫不见 了,床头留着一张纸条,上面端端正正写着两行大字:
男子汉大丈夫活着就要顶天立地,
韦达人浪天涯誓死不甘虚度年华!
孙奇荟一切都明白了,如果再不同意他辞职,他将以离家出走 的方式抗争。她知道,丈夫那九头牛也拉不回来的舉脾气上来了。 孙奇荟一方面为自己找了这么一个任性的丈夫感到无奈,另一方面 又为丈夫这种宁死也不甘平庸的执着而庆幸!达人是有这样那样的 缺点,能力也不出众,但他身上有着一般人不具备的永不服输的倔 强精神,我孙奇荟有幸拥有这样一个男人,应当珍惜!同意他辞职 下海去闯荡,凭着他的韧劲,说不定能折腾出一些名堂来,总比坚 决不同意他辞职,逼得他最后破罐子破摔要强。
孙奇荟算过账来,最后选择了妥协,决定放手让他一搏。得到 妻子的首肯后,韦达人又来做父母的工作,老爸老妈经不住他的死 磨硬泡,只好同意他辞职下海。
离1993年元旦还有两天时间,韦达人办完辞职手续,来到父亲 身边,聆听父亲的教诲。
韦达人父亲叫韦忠毛。同那个时代的大多数人一样,他一生经历 风浪无数,可谓命运多舛。小时候,良好的家境让他比同年龄孩子多 读了不少书,小时候念过的私塾影响了他整整一生。参军后他一直做 文职干部,新中国成立后又做过国有企业厂长,当过主管工业的经委 主任。后来虽然两次遭受冲击,撤职、批斗、进五七干校劳动,直至 坐牢,受尽折磨,但他都没有消沉。韦达人爷爷未过世时,给了韦忠 毛很多帮助,成为他活下去的精神支柱。尽管他自己因为解放前的历 史问题,还戴着破落地主的帽子,仍鼓励儿子要坚强,韦忠毛这个直 白的名字就是爷爷帮着改的。韦达人一直觉得,韦家作为书香门第, 爷爷肚里有那么多墨水,给父亲改了这么一个名字,有些不可思议。 对于父亲娶母亲这个大字不识几个、脾气却异常暴躁的女人为妻,他 也不怎么理解。他的母亲李彩虹出生在原桃园县一个破落地主家庭, 外公外婆一辈子就生了她这么一个独生女,捧在手上怕摔了,含在嘴 里怕化了,当掌上明珠养着,娇惯出一个头脑简单、泼辣霸道的女 儿。出于家庭和睦的考虑,温文尔雅的父亲几十年来一直让着她。为 解开父母的姻缘之谜,韦达人费了好大力气才了解到,当初父亲娶 母亲是为了报答外公的救命之恩。对于外公是如何救了父亲的命,父 亲不说,他也不便问。达人看出父亲对这桩婚姻不满意,为了报恩把 自己一辈子的家庭幸福都搭上是否值得,父亲可能为此纠结了大半辈 子。对于道听途说的几个外公救父亲的版本,达人听了以后就放在心 里,没功夫辨别真伪,也懒得去探究。
韦达人十分敬重父亲韦忠毛。他知道父亲肚子里有货,从小到 大一直像追星族那样崇拜自己历经磨难却仍然达观坚强的父亲。他 知道,那些磨难对父亲来说是痛苦的回忆,也是一笔巨大的财富。 他心里一直想,如果父亲身上的这笔财富变成自己的就好了。
韦忠毛有三个孩子,两个儿子一个女儿。三个孩子中,他最器 重的是大儿子达人,不放心的也是大儿子达人。达人要强能闯,头 脑也聪明,缺点是太执着,凡事喜欢较真,钻进牛角尖就出不来。 这次辞职下海,他本来是不同意的,后来看儿子去意已决,老人只 好随缘。看到前来讨教的儿子恭恭敬敬地站在自己面前,韦父语重 心长地说:“达人,这次下海经商是你人生的最后一搏,你不能只抱 着赚钱发财、为自己争口气的想法,你要让自己的心胸更开阔一些, 有了开阔的心胸,处理起问题就会圆融许多。”
“爸,您老放心,我一定努力干,不干出名堂,誓不为人! ”达 人对父亲坚定地说。
'儿啊,我知道你的性格,干起事来玩命,但是这远远不够,你 太刚了!古人说,刚易折,柔恒存。你要学会妥协,还要能忍,为 父希望你遇事要冷静,愈是不能忍处愈要忍。”父亲谆谆教导儿子。
“爸,我知道我柔性不够,今后我要努力去学,为了成就一番事 业,儿子什么样的苦都能吃。”儿子继续向父亲表态。
“能吃苦还不够,还要能受屈受罪。”父亲听出儿子并未完全吃 透自己的意思,轻轻摇了摇头,继续按照他的思路教导儿子,“你听 说过’忍字头上一把刀’这句话吧?忍是一件无比艰难的事啊。儿 啊,你身上的’刚'如果再加上点’柔',刚柔相济,处理起事情来 就会更加容易。”
父亲这番话,他似乎听懂了,又似乎没全懂,直到后来经历了 许多事情,他才逐渐领会到父亲这段话所蕴藏的深刻内涵。对“心 胸开阔,刚柔相济”这八个字,他不仅懂得了它们的真正含义,还 体会到心胸开阔是刚柔相济的前提。
韦达人从盛州盐业公司中层干部岗位上辞职下海的事,在他的 朋友圈中掀起了轩然大波。赞成他,认为他有胆略、有远见的人找 不到几个;说他头脑进水,人人羡慕的铁饭碗不端,自找苦吃的人 不少;受不了他的臭脾气,被他伤害过的人大多暗自等着看他混不 下去的笑话。22年之后,当韦达人一步步登上亚洲鸭王的宝座,红 遍大半个中国时,这些人没看成笑话,转而伸出他们的大拇指。而 那些骂他头脑进水的人终于闭上了嘴,不得不由衷地称赞他是朋友 们的骄傲!当然,这是后话了。22年前,对未来充满憧憬,怀揣着 满腔热情的韦达人办完辞职手续,跃进商海时可没那么潇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