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何谓敬重尊长?家之父兄,国之君长,与凡年高,德高,位高,识高者,皆当加意奉事。在家而奉侍父母,使深爱婉容,柔声下气,习以成性,便是和气格天之本。出而事君,行一事,毋谓君不知而自恣也。刑一人,毋谓君不知而作威也。事君如天,古人格论,此等处最关阴德。试看忠孝之家,子孙未有不绵远而昌盛者,切须慎之。
——《了凡四训》
白话
怎么样才是敬重尊长呢?就是家中的父母兄长,国家的君王、长官,以及年龄高、道德高、地位高、见识高的人,都要倍加用心敬奉、承事。在家奉侍父母时,内在对父母有深深的敬爱。外在的态度、容貌,表情、动作、说话,都有一种孝顺的样子。声要柔和,气要很平和。 要让“深爱婉容、柔声下气”逐渐串习成性,这是以和气感动天地的根本。 在外伺候君主,做事不能因为君主不知道就私自任意为之。惩罚一个人,不能因为君主不知道就显示自己威风。侍奉君主犹如侍奉天地,古人说这样的事情最关乎阴德。不妨看那些忠孝之家,子孙传习忠孝长远并且家族长久昌盛。一定要慎重对待。
家训史话
河内温县(今河南省北部)人石奋,汉高祖刘邦时,为中涓。后徙居长安,历事数朝,官至太子太傅。奋有子四人,即建、甲、乙、庆。景帝时,皆官至二千石,遂赐号为万石君。
石奋为官勤慎,至年老归家,仍食上大夫俸禄。每到年节,必入朝庆贺,守礼如前。就是平日外出,路过宫门,都下车步行而过。石奋不仅忠于职守,而且家规也非常严肃。子孙们外出为吏,归家时石奋必穿朝服相见,如有过失,石奋从不明责,只是居于侧室,不饮不食,直到子孙肉袒谢罪,才饮食如常。因
此石家以孝闻名全郡。汉武帝建元二年(前139 年),因有感于石奋忠孝治家,武帝特拜石建为郎中令,石庆为内史。时,石建已显垂老,须发皆白,但石奋尚强健无恙,每到五日休沐,必回家省亲。到家后,在各室将老父衣物找出,亲为洗净,悄悄交付仆役,不使其父得知。如此已成常例。
不久,石奋迁居陵里。一次少子石庆醉后忘情,归家经过里门,竟不下车,一直驰入家中。巧被石奋望见,于是又不饮不食。石庆闻知,酒都吓醒,慌忙跪于父前,磕头谢罪,但石奋只是摇首不言。时石建也在家,见老父如此,忙招集全家,一齐跪于石奋面前,代弟求情。石奋这才说道:“好一个朝廷内史,是当今贵人,经过闾里,长老都要回避,你却安坐车中,神态自若,这应该吗?”石庆听后,忙顿首说下次不敢。石奋这才恢复如初。
元朔五年(前124 年)石奋病故。其忠孝治家之风却传于后代。石奋以忠孝治家,使得四**居高位。
古训今鉴
石奋严格治家,以自绝饮食的办法,强迫儿子们遵守国家的律令格式,难能可贵,自不待言。剔除那种盲从于封建统治者的糟粕,这种自觉维护国家利益,把家庭个体利益与国家利益联系在一起的见解,仍然有值得借鉴之处。治家有时比治国还难,因为有血缘亲情在其中干扰,使得原则性要大打折扣。一旦出现“双重标准”,立刻使整体性受到破坏,团结一致的局面因此会烟消云散。为了避免这样的损失,一定要克服亲情干扰,严于律己,方能律人;严格治家,方能治国。这是治国者不应忘记的历史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