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593900000002

第一章 中国古典园林的概述

1.简介

中国古典园林是指以江南私家园林和北方皇家园林为代表的中国山水园林形式,在世界园林发展史上独树一帜,是全人类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中国典园林艺术是人类文明的重要遗产。它被举世公认为世界园林之母,世界艺术之奇观。其造园手法已被西方国家所推崇和摹仿,在西方国家掀起了一股“中国园林热”。中国的造园艺术,以追求自然精神境界为最终和最高目的,从而达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审美旨趣。它深浸着中国文化的内蕴,是中国五千年文化史造就的艺术珍品,是一个民族内在精神品格的生动写照,是我们今天需要继承与发展的瑰丽事业。著名作家朱千华先生在其园林文化随笔集《雨打芭蕉落闲庭·岭南画舫录》中,对岭南古典园林亦有详尽记述。

中国古代神话中把西王母居住的瑶池和黄帝所居的悬圃都描绘成景色优美的花园。青山碧水,这正是人们梦寐以求的生活环境。据古文字记载,中国奴隶制的后期殷周出现了方圆数十里的皇家园林--圃,这是中国传统园林的雏形。秦汉时期,则产生了气势更加宏伟、占地面积达数百里、通过在自然山水环境中布置大量离宫别馆而形成的山水宫苑。魏晋时期,懦、释、道的思想,导致园林化的寺观--寺观园林的产生,而此时朴素的山水诗、山水画带动了文人士大夫园林的发展。唐宋时代,山水诗、山水画的水平处于颠峰状态,因此写意山水园就应运而生。到了明清时代,写意山水园的发展达到高潮,造园艺术更加趋于成熟、完美。这时,无论是帝王将相,还是文人士大夫,都在园林中追求着更真实的生命体验,寄托进了更多的审美情怀与社会理念。这就使中国园林带有了强烈的象征特色。 这种象征特色首先表现在园林和园中景点的命名上。中国园林的名称并不直接与园主的名称相关,而更多地是与园主的人格理想相关。北京颐和园的前身叫清游园。1886年重修后,西太后取意颐养冲和改用现名。这位曾垂帘听政的女皇企盼天下太平,并能让她“颐养天年”。无锡寄畅园的名称则表达出它的主人希望自己能生活得自由自在。在中国及其文学作品中还有不止一处的“大观楼”、“大观园”,这既是说此处视野开阔、景色秀丽,也是说在此游览、寄居的人要豁达、达观。据史料记载,汉代著名的皇家园林上林苑中就有一处园中园叫“博望苑”,指登高望远、亲近自然,能使人的精神得到滋养和升华。 据专家考证,早在公元6世纪的时候,中国传统园林艺术就传到了韩国和日本,并在那里生根、开花、结果。18世纪的时候,中国传统园林艺术又传至欧洲,对当时风行的、规则式的英法园林产生了很大冲击,一时间,仿建中国自然式园林在欧洲成为一种时尚。与此同时,欧洲的画家和传教士又应邀在中国北京的圆明园,创造了一组以洛可可风格为主又融有中国民族文化形式的西洋楼,开创了中西园林合作的先河。 中国传统造园艺术的最高境界是 虽由人作,宛自天开。这实际上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的思想在园林中的体现。具体来讲,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园林是按下面的原则来营造的:

1、构架山水。 由于中国幅员辽阔,山川秀美多姿,自古以来,中国人就对大自然怀有特殊的盛情,尤其是对山环水抱构成的生存环境更为热爱,山与水在风水理论中被认为是阴阳两极的结合。而孔子曾指出:“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从而把山水与人的品格结合起来。中国独特的地理条件和人文背景孕育出的山水观对中国造园产生了重要的影响,难怪中国人如此狂热地在自然的山水中营造园林,或是在都市园林中构架自然的山水。

2、模拟仙境。 早在2000多年前,秦始皇曾数次派人赴传说中的东海三仙山--蓬莱、方丈、赢洲去获取长生不老之药,但都没有成功。因此,他就在自己的兰池宫中建蓬莱山模仿仙境来表达企望永生的强烈愿望。汉武帝则继承并发扬了这一传统,在上林苑建章宫的人液池中建有蓬莱、方丈、赢洲三仙山,自此,开创了一池三山的传统。

3、移天缩地。 中国传统的一个重要特点是以有限的空间表达无限的内涵。宋代宋徽宗的良岳曾被誉为括天下美,藏古今胜。而清代圆明园中的九州清虽则是将中国大地的版图凝聚在一个小小的山水单元之中来体现普天之下莫非壬土的思想。明代造园家文震亨也在《长物志》中强调“一峰则太华千寻,一勺则江湖万里”的造园立意。

4、诗情画意。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山水诗、山水画深刻表达了人们寄情于山水之间,追求超脱,与自然协调共生的思想。因此,山水诗和山水画的意境就成了中国传统园林创作的目标之一。东晋文人谢灵运在其庄园的建设中就追求:“四山周回,溪涧交过,水石林竹之美,岩帅暇曲之好”,而唐代诗人白居易在庐山所建草堂则倾心于仰观山,俯听泉,旁魄竹树云石的意境。在园林中,这种诗情画意还尤以槛联庸额或刻石的方式表现出来,起到了点景的作用,书法艺术与园林也结下不解之缘,成为园林不可或缺的部分。

5、形式独特。 中国传统园林在布局上看似并不强调明显的、对称性的轴线关系,而实际上却表现出精巧的平衡意识和强烈的整体惑。中国传统园林之所以能区别于外国园林,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正是其整体形式的与众不同。在这种自然式园林中,仿创自然的山形水势,永恒、奇特的建筑造型与结构,多彩多姿的树木花草,弯弯曲曲的园路,组成了一系列交织了人的情感与梦想的、令人意想不到的园林空间。

6、造园手法高超。 中国古代造园师在园林创作活动中,首要的工作是相地,即结合风水理论,分析园址内外的有利、不利因素;进而在此基础上立意,即所谓的的构思,确定要表现的主题及内容,因境而成景。接下来就是运用惜景、障景、对景、框景等手法对造园四要素进行合理布局、组织空间序列,最后对细节进行细致推敲。此时造园师要巧妙处理山体的形态、走向、坡度、凸凹虚实的变化,主峰、次峰的位置,水池的大小形状及组合方式,岛堤、桥的运用,建筑单体的造型及群体的造型和组合方式,园林植物的种类与种植方式,园路的走向及用材等等一系列具体问题。实际上中国古代的造园师除了进行图纸设计工作外,更多的时间是花在建园的工地具体指导施工,从而保证设计意图的贯彻执行,并有利于即兴创作。 中国明代造园大师计成(1582年-)就著有《园冶》一书,精辟论述了中国传统园林重要的造园手法。这是中国第一部造园专著,具有跨时代的、承前启后的重要意义。 中国传统园林给人的美学感受是多方面、多层次的。如:全园被分成若干景区,各有特色又相互贯通,往往通过漏窗、门洞、竹林、假山等手段保持一种若断若续的关系,相互成为借景,也为游览中景区的转换做出铺垫。在诸景区中常常,布上几件盆景、花台,那历史的沧桑、人世的凄凉与生命的顽强等就都有了见证似的。当然,一个好的园子还会有一个好的名字;要有几副佳联传世。懦家学者向来是讲究“微言大意”的,一个好的名字可以意味深长,品尝不尽。如苏州网师园,所谓 “网师”乃渔父之别称,而渔父在中国古代文化中既有隐居山林的含义,又有高明政治家的含义。住联点景抒情使眼前的景与心中的情溶为一体,园林更加魁力无穷的。

2.古典园林的特点

巧妙而科学的框架式结构

古代建筑在建筑结构上最重要的一个特征。因为中国古代建筑主要是木构架结构,即采用木柱、木梁构成房屋的框架,屋顶与房檐的重量通过梁架传递到立柱上,墙壁只起隔断的作用,而不是承担房屋重量的结构部分。“墙倒屋不塌”这句古老的谚语,概括地指出了中国建筑这种框架结构最重要的特点。这种结构,可以使房屋在不同气候条件下,满足生活和生产所提出的千变万化的功能要求。同时,由于房屋的墙壁不负荷重量,门窗设置有极大的灵活性。此外,由这种框架式木结构形成了过去宫殿、寺观及其它高级建筑才有的一种独特构件,即屋檐下的一束束的“斗拱”。它是由斗形木块和弓形的横木组成,纵横交错,逐层向外挑出,形成上大下小的托座。这种构件既有支承荷载梁架的作用,又有装饰作用。只是到了明清以后,由于结构简化,将梁直接放在柱上,致使斗拱的结构作用几乎完全消失,变成了几乎是纯粹的装饰品。

庭院式的组群布局

从古代文献记载,绘画中的古建筑形象一直到现存的古建筑来看,中国古代建筑在平面布局方面有一种简明的组织规律,这就是每一处住宅、宫殿、官衙、寺观等建筑,都是由若干单座建筑和一些围廊、围墙之类环绕成一个个庭院而组成的。一般地说,多数庭院都是前后串连起来,通过前院到达后院,这是中国封建社会“长幼有序,内外有别”的思想意识的产物。家中主要人物,或者应和外界隔绝的人物(如贵族家庭的少女),就往往生活在离外门很远的庭院里,这就形成一院又一院层层深入的空间组织。宋朝欧阳修《蝶恋花》词中有“庭院深深深几许?”的字句,古人曾以“侯门深似海”形容大官僚的居处,就都形象地说明了中国建筑在布局上的重要特征。 同时,这种庭院式的组群与布局,一般都是采用均衡对称的方式,沿着纵轴线(也称前后轴线)与横轴线进行设计。比较重要的建筑都安置在纵轴线上,次要房屋安置在它左右两侧的横轴线上,北京故宫的组群布局和北方的四合院是最能体现这一组群布局原则的典型实例。这种布局是和中国封建社会的宗法和礼教制度密切相关的。它最便于根据封建的宗法和等级观念,使尊卑、长幼、男女、主仆之间在住房上也体现出明显的差别。

中国的这种庭院式的组群布局所造成的艺术效果,与欧洲建筑相比,有它独特的艺术魅力。一般地说,一座欧洲建筑,是比较一目了然的。而中国的古建筑,却象一幅中国画长卷,必须一段段地逐渐展看,不可能同时全部看到。走进一所中国古建筑也只能从一个庭院走进另一个庭院,必须全部走完才能看完。北京的故宫就是最杰出的一个范例,人们从天安门进去,每通过一道门,进入另一庭院;由庭院的这一头走到那一头,一院院、一步步景色都在变换,给人以深切的感受。故宫的艺术形象也就深深地留在人们的脑海中了。

丰富多采的艺术形象

如前所述,建筑不仅仅是技术科学,而且是一种艺术。中国古代建筑经过长时期的努力,同时吸收了中国其他传统艺术,特别是绘画、雕刻、工艺美术等造型艺术的特点,创造了丰富多采的艺术形象,并在这方面形成了不少特点。其中比较突出的,有以下三个方面。

1、富有装饰性的屋顶

中国古代的匠师很早就发现了利用屋顶以取得艺术效果的可能性。《诗经》里就有“作庙翼翼”之句,说明三千年前的诗人就已经在诗中歌颂祖庙舒展如翼的屋顶。到了汉朝,后世的五种基本屋顶式样——四面坡的“庑殿顶”,四面、六面、八面坡或圆形的“攒尖顶”,两面坡但两山墙与屋面齐的“硬山顶”,两面坡而屋面挑出到山墙之外的“悬山顶”,以及上半是悬山而下半是四面坡的“ 歇山顶”就已经具备了。我国古代匠师充分运用木结构的特点,创造了屋顶举折和屋面起翘、出翘,形成如鸟翼伸展的檐角和屋顶各部分柔和优美的曲线。同时,屋脊的脊端都加上适当的雕饰,檐口的瓦也加以装饰性的处理。宋代以后,又大量采用琉璃瓦,为屋顶加上颜色和光泽,再加上后来又陆续出现其它许多屋顶式样,以及由这些屋顶组合而成的各种具有艺术效果的复杂形体,使中国古代建筑在运用屋顶形式创造建筑的艺术形象方面取得了丰富的经验,成为中国古代建筑重要的特征之一。 2、衬托性建筑的应用

衬托性建筑的应用,是中国古代宫殿、寺观等高级建筑常用的艺术处理手法。它的作用是衬托主体建筑。最早应用的并且很有艺术特色的衬托性建筑便是从春秋时代就已开始的建于宫殿正门前的“阙”。到了汉代,除宫殿与陵墓外,祠庙和大中型坟墓也都使用。现存的四川雅安高颐墓阙,形制和雕刻十分精美,是汉代墓阙的典型作品。汉代以后的雕刻、壁画中常可以看到各种形式的阙,到了明清两代,阙就演变成现在故宫的午门。其它常见的富有艺术性的衬托性建筑还有宫殿正门前的华表、牌坊、照壁、石狮等。中国古典园林的分类,从不同角度看,可以有不同的分类方法。

3.古典园林体系的特征

中国古典园林作为一个园林体系,若与世界上的其他园林体系想比较,它所具有的个性是鲜明的。而它的各个类型之间,又有着许多相同的共性。这些个性和共性可以概括为四个方面:本与自然;建筑美与自然美的融糅;诗画的情趣;意境的蕴涵。或者说,是中国古典园林的四大主要特点,或者说,四个主要的风格特征。其具体主要体现在:筑山、理池、植物、建筑、书画等;而在艺术特色上主要体现在造园艺术,师法自然、分隔空间,融于自然、园林建筑,顺应自然、树木花卉,表现自然等

(1)筑山

为表现自然,筑山是造园的最主要的因素之一。秦汉的上林苑,用太液池所挖土堆成岛,象征东海神山,开创了人为造山的先例。

东汉梁冀模仿伊洛二峡,在园中累土构石为山,从而开拓了从对神仙世界向往,转向对自然山水的模仿,标志着造园艺术以现实生活作为创作起点。魏晋南北朝的文人雅士们,采用概括、提炼手法,所造山的真实尺度大大缩小,力求体现自然山峦的形态和神韵。这种写意式的叠山,比自然主义模仿大大前进一步。唐宋以后,由于山水诗、山水画的发展,玩赏艺术的发展,对叠山艺术更为讲究。最典型的例子便是爱石成癖的宋徽宗,他所筑的良岳是历史上规模最大、结构最奇巧、以石为主的假山。明代造山艺术,更为成熟和普及。明人计成在《园冶》的“掇山”一节中,列举了园山、厅山、楼山、阁山、书房山、池山、内室山、峭壁山、山石池、金鱼缸、峰、峦、岩、洞、涧、曲水、瀑布等17种形式,总结了明代的造山技术。清代造山技术更为发展和普及。清代造园家,创造了穹形洞壑的叠砌方法,用大小石钩带砌成拱形,顶壁一气,酷似天然峭壑,乃至于可估喀斯特溶洞,叠山倒垂的钟乳石,比明代以条石封合收顶的叠法合理得多、高明得多。现存的苏州拙政园、常熟的燕园、上海的豫园,都是明清时代园林造山的佳作。

(2)理池

为表现自然,理池也是造园最主要因素之一。不论哪一种类型的园林,水是最富有生气的因素,无水不活。自然式园林以表现静态的水景为主,以表现水面平静如镜或烟波浩淼的寂静深远的境界取胜。人们或观赏山水景物在水中的倒影,或观赏水中怡然自得的游鱼,或观赏水中芙蕖睡莲,或观赏水中皎洁的明月……自然式园林也表现水的动态美,但不是喷泉和规则式的台阶瀑布,而是自然式的瀑布。池中有自然的肌头、矾口,以表现经人工美化的自然。正因为如此,园林一定要省池引水。古代园林理水之法,一般有三种:

掩。以建筑和绿化,将曲折的池岸加以掩映。临水建筑,除主要厅堂前的平台,为突出建筑的地位,不论亭、廊、阁、榭,皆前部架空挑出水上,水犹似自其下流出,用以打破岸边的视线局限;或临水布蒲苇岸、杂木迷离,造成池水无边的视角印象。

隔。或筑堤横断于水面,或隔水净廊可渡,或架曲折的石板小桥,或涉水点以步石,正如计成在《园冶》中所说,“疏水若为无尽,断处通桥”。如此则可增加景深和空间层次,使水面有幽深之感。

破。水面很小时,如曲溪绝涧、清泉小池,可用乱石为岸,怪石纵横、犬牙交错,并植配以细竹野藤、朱鱼翠藻,那么虽是一洼水池,也令人似有深邃山野风致的审美感觉。

(3)植物

植物是造山理池不可缺少的因素。花木犹如山峦之发,水景如果离开花木也没有美感。自然式园林着意表现自然美,对花木的选择标准,一讲姿美,树冠的形态、树枝的疏密曲直、树皮的质感、树叶的形状,都追求自然优美;二讲色美,树叶、树干、花都要求有各种自然的色彩美,如红色的枫叶,青翠的竹叶、白皮松,斑驳的粮榆,白色广玉兰,紫色的紫薇等;三讲味香,要求自然淡雅和清幽。最好四季常有绿,月月有花香,其中尤以腊梅最为淡雅、兰花最为清幽。花木对园林山石景观起衬托作用,又往往和园主追求的精神境界有关。如竹子象征人品清逸和气节高尚,松柏象征坚强和长寿,莲花象征洁净无暇,兰花象征幽居隐士,玉兰、牡丹、桂花象征荣华富贵,石榴象征多子多孙,紫薇象征高官厚禄等。

古树名木对创造园林气氛非常重要。古木繁花,可形成古朴幽深的意境。所以如果建筑物与古树名木矛盾时,宁可挪动建筑以保住大树。计成在《园冶》中说:“多年树木,碍箭檐垣,让一步可以立根,研数桠不妨封顶。”构建房屋容易,百年成树艰难。除花木外,草皮也十分重要,平坦或起伏或曲折的草皮,也令人陶醉于向往中的自然。

(4)建筑

古典园林都采用古典式建筑。古典建筑斗拱梭柱,飞檐起翘,具有庄严雄伟、舒展大方的特色。它不只以形体美为游人所欣赏,还与山水林木相配合,共同形成古典园林风格。

园林建筑物常作景点处理,既是景观,又可以用来观景。因此,除去使用功能,还有美学方面的要求。楼台亭阁,轩馆斋榭,经过建筑师巧妙的构思,运用设计手法和技术处理,把功能、结构、艺术统一于一体,成为古朴典雅的建筑艺术品。它的魅力,来自体量、外型、色彩、质感等因素,加之室内布置陈设的古色古香,外部环境的和谐统一,更加强了建筑美的艺术效果,美的建筑,美的陈设,美的环境,彼此依托而构成佳景。正如明人文震亨所说:“要须门庭雅洁,室庐清靓,亭台具旷士之怀,斋阁有幽人之致,又当种佳木怪箨,陈金石图书,令居之者忘老,寓之者忘归,游之者忘倦。”

园林建筑不像宫殿庙宇那般庄严肃穆,而是采用小体量分散布景。特别是私家庭园里的建筑,更是形式活泼,装饰性强,因地而置,因景而成。在总体布局上,皇家园林为了体现封建帝王的威严,和美学上的对称、匀衡艺术效果,都是采用中轴线布局,主次分明,高低错落,疏朗有致。私家园林往往是突破严格的中轴线格局,比较灵活,富有变化。通过对、呼应、映衬、虚实等一系列艺术手法,造成充满节奏和韵律的园林空间,居中可观景,观之能入画。当然,所谓自由布局,并非不讲章法,只是与严谨的中轴线格局比较而言。主厅常是园主人宴聚宾客的地方,是全园的活动中心,也是全园的主要建筑,都是建在地位突出,景色秀丽,足以能影响全园的紧要处所。厅前凿池,隔池堆山作为对观景,左右曲廊回环,大小院落穿插渗透,构成一个完整的艺术空间。苏州拙政园中园部分,就是这样一个格局,以“远香堂”为主体建筑,布置了一个明媚、幽雅的江南水乡景色。

古典园林里通常都是一个主体建筑,附以一个或几个副体建筑,中间用廊连接,形成一个建筑组合体。这种手法,能够突出主体建筑,强化主建筑的艺术感染力,还有助于造成景观,其使用功能和欣赏价值兼而有之。

常见的建筑物有殿、阁、楼、厅、堂、馆、轩、斋,它们都可以作为主体建筑布置。宫殿建在皇家园林里,供帝王园居时使用。它气势巍峨,金碧辉煌,在古典建筑中最具有代表性。为了适应园苑的宁静、幽雅气氛,园苑里的建筑结构要比皇城宫廷简洁,平面布置也比较灵活。但是,仍不失其豪华气势。

(5)书画

中国古典园林的特点,是在幽静典雅当中显出物华文茂。“无文景不意,有景景不情”,书画墨迹在造园中有润饰景色,揭示意境的作用。园中必须有书画墨迹并对书画墨迹作出恰到好处的运用,才能“寸山多致,片石生情”,从而把以山水、建筑、树木花草构成的景物形象,升华到更高的艺术境界。

墨迹在园中的主要表现形式有题景、匾额、楹联、题刻、碑记、字画。匾额是指悬置于门振之上的题字牌,楹联是指门两侧柱上的竖牌,刻石指山石上的题诗刻字。园林中的匾额、楹联及刻石的内容,多数是直接引用前人已有的现成诗句,或略作变通。如苏州拙政园的浮翠阁引自苏东坡诗中的“三峰已过天浮翠”。还有一些是即兴创作的。另外还有一些园景题名出自名家之手。不论是匾额楹联还是刻石,不仅能够陶冶情操,抒发胸臆,也能够起到点景的作用,为园中景点增加诗意,拓宽意境。

书画,主要是用在厅馆布置。厅堂里张挂几张书画,自有一股清逸高雅、书郁墨香的气氛。而且笔情墨趣与园中景色浑然交融,使造园艺术更加典雅完美。

4.古典园林的基本特征

说起建筑艺术,当然不能忽略园林的造型,特别是中国的古典园林。中国的园林被誉为“世界园林之母”,园林的建造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中国源远流长的文化底蕴,让中国的园林建筑别具一格,充满诗情画意。园林的内涵恰是一座宝库,挖掘它,你将领略到另一番风采。

园林在中国产生甚早,早在商周时期我们的先人就已经开始造园活动了。园林最初的形式为囿,只供帝王和贵族们狩猎和享乐之用。随着历史的发展,园林也不断改善和进步。春秋战国时期的园林中已经有了成组的风景,既有土山,又有池沼或台。园林的组成要素到这个时期已经基本具备,已经和最初的园囿有所区别。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园林发展的转折点。佛教的传入及老庄哲学的流行,使园林转向了崇尚自然。中国的古典园林源于自然,高于自然,以表现大自然的天然山水景色为主旨,布局自由;所造假山池沼,浑然一体,宛如天成,充分反映了“天人合一”的民族文化特色,表现一种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的宇宙观。 园林在唐宋时期达到了成熟阶段,官僚及文人墨客自建园林或参与造园工作,将诗与画融入到了园林的布局和造景中,使园林建筑不再仅仅是工匠的杰作,更是文人的杰作,让园林的人文风景突现了出来。

任何一样事物的构成都有一定的构成要素,中国的园林也不例外。总的说来中国古典园林共由六大要素构成:筑山,理池,植物,动物,建筑,匾额,楹联与刻石。为表现自然,筑山是造园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秦汉的上林苑,用太液池所挖之土堆成岛,象征东海神山,开创了人为造山的先例。现存的苏州拙政园,常熟的燕园,上海的豫园,都是明清时代园林建山的佳作。

不论哪一种类型的园林,水是最富有生气的因素,无水不活。因此,园林一定要凿池引水。古代园林的理水方法,一般有掩,隔,破三种。掩就是以建筑和绿化,将曲折的池岸加以掩映。隔是或筑堤横断于水面,或有隔水浮廊可渡,或架曲折的石板小桥,或涉水点以步石。正如《园治》中所说,“疏水若为无尽,断处通桥”。破是在水面很小时,(如清泉小池)可用乱石为岸,配以细竹野藤,朱鱼翠藻,那么虽是一洼水池,却可令人感受到山野风致。

植物是另一个重要的因素。花木有如山峦之发,水景如果离开了花木也没有美感。自然式园林着意表现自然美,对花木的选择标准也很严格。一讲姿美,树冠的形态,树枝的疏密曲直,树皮的质感,都追求自然美。二讲色美,红色的枫叶,青翠的竹叶,斑驳的狼榆,白色的广玉兰,紫色的紫薇等,力求一年四季,园中自然之色,不衰不减;三讲味香,要求植物淡雅清幽,不可过浓,有娇柔之嫌;也不可过淡,有意犹难尽之妨。四讲境界,花木对园林山石景观的衬托作用,往往和园主的精神境界有关。如竹子象征人品清逸,松柏象征坚强和长寿,莲花象征洁净无暇,兰花象征幽居隐士,石榴象征多子多孙,紫薇象征高官厚禄等。

中国古代园林用种种办法来分隔空间,以达到曲径通幽的效果。最主要的方法是各种建筑的运用。如漏窗的运用,让空间既不是一望无垠,又不妨碍视觉流畅。在漏窗里看,玲珑剔透的花饰,丰富多彩的图案,有浓厚的民族风味和美学价值;透过漏窗,青竹迷离摇曳,亭台楼阁时隐时现,远空白云飞游,造成幽深宽广的空间境界和意趣。园林建筑往往有堂有廊,有亭有榭,有楼有台。人工的石洞,石阶,都显示自然的美色。所有建筑,其形与神都与天空大地等自然环境吻合,同时又使园内各部分相接,以使园林体现自然,淡泊,恬静,含蓄的艺术特色,并收到移步换景,渐入佳境,小中见大等观赏效果。师法自然,融于自然,顺应自然,表现自然——这是中国古代园林体现“天人合一”民族文化之所在,是独立于世界之林的最大特色,也是永具艺术生命力的根本原因。 我国现存的古典园林有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拙政园,沧浪园等。他们都是园林的代表。透过他们你能真正感受到园林的魅力,也能发掘出中国古典文化的深层意义。

5.中国古典园林的历史发展

中国园林建筑艺术是我国灿烂的古代文化的组成部分。它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和创造力的结晶,也是我国古代哲学思想、宗教信仰、文化艺术等综合反映,在历史上却长期为统治阶级和达官贵人所占有享用。但是,在经历了漫长的历程之后今天已经被我们所继承和发展,而为我国广大人民所享用了。

为了能简要地说明中国园林的发展历史,现根据历史文献和现存古代园林遗址的考察,循其明显的规迹,大致可以分成三个时期来概述之。

(1)先秦及秦汉时期

此时期或可称为“白然时期”,是从“固”到“苑”的发展时期,约相当于距今三四千年的我国社会历史发展的殷商西周时代。早在原始时代,当人类进人奴隶制社会,先民主要的生产活动是狩猎劝!渔猎,后来慢慢进化到种植定居,驯养了一些野生动物,比如猪、犬、羊等,种植了一些植物,比如禾、麦、稻、获等。这样就出现了圈养、圈种的有一定范围的地方,在甲骨文、糟文、金文中出现了“因、眺(囿)”“鉴、翻(圃),,等字,随着生产力的进一步提高,有了从事农事、畜牧、手工业制作以及各种杂务劳动的专业奴隶阶层,在解决了生活的劳务后,奴隶主和帝王们就有了足够的时间来进行各种游乐戏嬉,其中包括“狩猎”活动。而那些被选择为狩猎地区的地方,一定是那些禽兽比较集中,山丘或林茂之地,水草丛生之处,这就是成为种植与株、圈养动物的“囿”。根据史料记载,从殷周到秦汉时期这种“囿”的存在和发展,大体具有三个特点:

1.片地宽广。一般方圆都在几十里、上百里左右,如春秋楚庄王“筑层台……延壤百里,’;

2.工程浩大。囿的周围有界垣,囿内有台屋构筑。

3.人工设施增加。山于狩猎地距离统治中心地较远,不免要在“囿”内建寝殿屋宇。

这种最早期的“囿”到汉代有了新的发展,它不仅仅是一种自然山林的原始状态的存在,而是日趋专门化了。帝王们在这里建“宫”设“馆”,除了为游猎所需要,增添了寝宫殿宇生活设施,还配置了观赏植物、人工山水等景色,初步具有了“园林”性质,从汉代起它的名称也从古代的“囿”改称“苑”或“苑圈”了。著名的汉武帝的“上林苑”中,有“建章宫”,有“太液池”,周围数百里,盖起宫殿数十个,设置了“射熊馆”、“鹿观”、“虎圈观”等各种动物的圈观,并种植了各地送来的异树花木,如“核桃,,“紫纹桃”等等。不过此时尚处于中国园林发展初期,对于苑囿的布局布置,并无一定规划,仍较多地带有古“囿”的持猎趣味。建筑和山水的安排,也并不融洽有序,奇树异花的种植,只是猎奇罗列,虽然它有了某些园林的性质,开启了日后造园的新生面。总的说,仍是处于自然发展的时期。

(2)唐宋时期

它是我国古典园林的形成时期。由汉代开端的中国园林发展进程,经过东汉、三国、魏晋南北朝到隋代统一中国的过渡,至唐代出现了一个兴盛的局面。由于疆域的扩大、经济的发达、民族的融合,促进了文化艺术的发展,达到了一个空前繁荣时期,和别的文化发展一样,园林发展中出现了两个显著的特点,一是在苑囿的营建中注意了游乐和赏景的作用,如在殿宇建筑外,已注意到迭石造山,凿池引泉。布局关系也趋于融洽,使之形成优美的环境,发挥了休憩、游赏,甚至宴乐之功能,一是绘画技术的发展与造园艺术的发展的互相促进,如南朝梁张僧怒擅长画山水,能“咫尺之间便觉万里之遥”,画家所提炼的构图、排列、层次和色彩,极大地丰宫了造园技巧,而且有的画家,自己就是一个杰出的造园专家,如诗人王维设计营建的“辆川园”。

中国园林形成时期最突出的成就是造园和文学、绘画的结合,大家所熟知的宋徽宗营建的“艮岳”,也就是《水浒传》里“花石纲”的来历。这个御花园,山水美秀、林木畅茂,迭石树峰,又有宫殿亭阁,高低错落,迭山凿池,别出胜景,可称为唐宋时期中国古典园林的代表作,可惜已经在战火中夷为平地,在地面上永远地消失了。

(3)明清时期

中国古典园林的全盛时一期。北宋为辽金取代后,辽、金、元三代后先相继,在燕京一带兴修皇家园林。金代从开封拆运至中都大量的良岳花石,元代在建筑艺术中促进了国内各民族和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使我国各民族丰富奇特的建筑形式更添异彩。(如至今还能见到的十三世纪出于尼泊尔艺术家阿尼哥之手的北京妙应寺白塔等)。明代及清代初期,在中国园林发展史上是个辉煌的时期,达到了它的全盛时期。到今天仍能亲眼目睹的很多实物实景所证明。这个全盛时期的园林,与过去时代所不同的,有三个方面的特点:(1)功能全,(2)形式多, (3)艺术化。兹为分述如下:

功能全

在各个历史时期的园休发展,卜,都有新增加的内容,至明济后大备,诸如听政、受贺、宴会、观戏、居住、园游、读书、礼佛、观赏、狩猎、种花等等,应有尽有,甚至为满足统治者的“雅兴”,还建有商业市街之景,如近年恢复的颐和园苏州街,以及圆明园原来的买卖街.包罗了帝王生括的全部活动,功能的多样花,自然扩大了园林的建筑营造规模,此其一。

形式多

这里指的是作为园林重要组成部分的建筑而言,无论其为建筑群落组合,抑或单体建筑形色,其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它既吸收了各地区的地方特点和各民族的民族风格,既有殿堂楼阁,又有幽尼佛寺;既有粉墙石垣,又有竹篱泥笆,灵活而多变,随处而点缀,这在‘红楼梦》中大观园也有非常生动的反映。在园林布局及布置方l厄则吸收r南北园林艺术的精华,因地制宜地加以汇聚,比如圆明三园的诸多景色中就再现了国内苏杭扬州等地著名园林的特点,谓之“移天缩地”亦不为过。

艺术化

明清园林中占主导地位的是园林建筑的高度艺术化,其景物、其凤格、其布局,移步借景,动静相兼等艺术美学理论的运川,已臻成热,各种建筑形式的风景景观的结合融为体,自水木石的精心安才i沁建筑植物的众从位粉,都起到了立体形象l,甚至在附属设施的样式、内部装修和环境色彩等方面也都得到统一的和谐的没计,体现了中国造园思想的高超境界。明清时期的中国园林建筑,,有两个重要的标志。

第一,造园艺术理论有了划时代的总结性成果,即明代崇祯时江苏吴江人计成《园冶》一书的问世。过去,关于园林的设计(或叫“经营,,)原则、艺术技巧和实际建造经验,还只能在诗词、游记等文学作品中有片断描述,没有形成理论规律。但是《园冶》却是一部有关园林建筑的系统性的总结性的专门著作。全书共三卷,一卷为造园总论(’兴造论》、《“园说、)、选地(《相地》)、立基和各种单体建筑(屋宇堂轩)的形象范例,二卷讲各式栏杆及其式样;三卷讲「1窗、墙垣、铺地、造山、迭石、借景等,全书计三万多字,并有插图二百余幅。它反映了当时的园林面貌和造园艺术水平,而且一直对中国造园有指导意义,甚至可以说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创造的大观园也是根据这些理论来构建的。

第二,大批造园艺术家的诞生,如清代戏曲家李渔(笠翁),在南北都有自己设计建造的住宅园林,以北京的芥子园最有名。杰出的造园家张南垣父子,更是园林史上的大家,不仅在苏扬等南方园林中有他们的遗构,北京北海公园,就有他们的遗作可供欣赏。以他们的生存年代推算,有理由认为《红楼梦》中营建大观园的造园设计师“山子野”的原型,应该就是张氏父子了。

明、清是我国园林建筑艺术的集大成时期,此时期规模宏大的皇家园林多与离宫相结合,建于郊外,少数设在城内的规模也都很宏大。其总体布局有的是在自然山水的基础上加工改造,有的则是靠人工开凿兴建,其建筑宏伟浑厚、色彩丰富、豪华富丽。

明、清的园林艺术水平比以前有了提高,文学艺术成了园林艺术的组成部分,所建之园处处有画景,处处有画意。

明、清时期造园理论也有了重要的发展,出现了明末吴江人计成所著的《园冶》一书,这一著作是明代江南一带造园艺术的总结。该书比较系统地论述了园林中的空间处理、叠山理水、园林建筑设计、树木花草的配置等许多具体的艺术手法。书中所提“因地制宜”、“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等主张和造园手法,为我国的造园艺术提供了理论基础。

元、明、清三代皆建都北京,从元朝的元大都到后来易名北京,明清两代它又是政治文化中心。北京的西郊,自然条件比较好,经几代修建,成了园林胜地。

这一时期宫苑园林的代表作是西苑和太液池。至明朝天顺年间,北海与中海、南海连在一起,总称西苑,共同组成北京城内最大的风景区。现在的北海共有七十多万平方米,其水面占了—半以上,视野比较开阔。立于水面南部的琼华岛,是三海的重点,以它那高耸的白塔,玲珑的山石和各种园林建筑组成了一个整体。

北海的整个布局以白塔山为中心,形成湖中有山的四面景观。白塔山是扩大北海时挖土堆山而成的。山高仅32.6米,周长973米,白塔高35.9米,据说当时是从北宋汴梁劫掠来大量的太湖石,并仿宋朝营建艮岳的意境和某些形式,叠山植树。白塔山不高,但有峰石奇秀,林壑之美。如从白塔山顶俯瞰,春天繁花似锦,杨柳依依;夏日,北海水面上莲叶一片,荷花映日;秋来,枫叶等树木的色彩绚丽多彩;冬天,整个北海成了一片雪海,湖山银装素裹,使人耳目清新。

在总体布局上,东、南两面有石桥与岸边有机地联系在—起,更与东面的景山、故宫互相辉映。借景山、故宫于北海,构成了一幅景色壮丽的园林画面。正如明朝人游记中所说:“东望山峰倒蘸于太液波光之中,黛色岚光,可悒可掬”。

如今,当你站在北海的西岸向东望去,远借景山五亭,倒映水中,暗影浮动,为北海大为增色。白塔山之北,临水有双层的游廊,东起倚睛楼,西至分凉阁,共六十楹,中部有漪澜堂、道宁斋二阁,从上层两侧之廊折下,是一组节奏韵律极好的独特建筑。在此处看山时,山坡上点缀假山,亭阁错叠,洞室相通,高下曲折。北瞰碧波,视野开阔。这种远眺近览借景等手法,正是我国园林艺术中优秀传统手法的运用。

清朝,尤其在乾隆年间,除重修增建琼华岛半月城、智珠殿以外,又在北海的东岸建画舫斋等,在北海的北岸修建静心斋、天王殿、琉璃阁、万佛楼等。其中静心斋是北海园的园中之园,而小园之中又用小的几组院落和山石树木组成多变的空间,堆石叠山的奇巧和空间层次的多变,实为佳构。

明清宫苑,特别是清朝的园林,除继承了历代苑园的特点外,又有新的发展。它的特点是使用上的多功能,如听政、看戏、居住、休息、游园、读书、受贺、祈祷、念佛以及观赏和狩猎,栽植奇花异木等,如在著名的圆明园中,连做买卖的商业市街之景也设在其中,直可以说是包罗了帝王的全部活动。

还有一个特点是建造的数量大,特别是清朝,园林艺术装饰豪华、建筑尺度大、庄严,园林的布局多为园中有园。在有山有水的园林总体布局中,非常注重园林建筑起控制和主体作用,也注重景点的题名,形成清代山水园林与建筑宫苑的明显特点。这种园林艺术的代表作,如北京西郊的圆明园、颐和园、承德的避暑山庄以及故宫中的乾隆御花园,还有众多的私家园林。

康熙统一中国后,成为清代的全盛时期,他修建禁中三海,又建静明园、畅春园、万春园和热河避暑山庄等。乾隆登位后,效法康熙,此人能书善画,又喜欢游览风景名胜和园林。他曾六下江南,所见江南一些好的风景和园林建筑的重要景观,都仿制建造在宫苑中。他大兴园林工程,几乎把所有清代的离宫别苑都加以改建修饰。

康熙在位六十年,期间修建圆明园的工程一直未停过,后又雍、乾、嘉、道、咸五朝,一百五十年的经营,建成了我国历代王朝前所未有的、世界园林史上奇迹的皇家园林——圆明园。清代帝王还广收古今中外珍贵文物藏于园中,使风光绚丽的园林,同时成为宏伟壮丽的博物院。

乾隆在《圆明园图咏》后记中,曾得意地写道:“规模之宏敞,丘堑之幽深,风土草木之清佳,高楼邃室之具备,亦可观止……。到过圆明园的一位法国天主教士,曾称赞圆明园为“万园之园’。

可惜这座世界上无与伦比的园林艺术杰作,宏伟壮丽的圆明园,世界上最豪华的瑰丽宫苑,却在咸丰十年(1860年)十月,于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侵略者攻进北京,闯进圆明园,进行了疯狂的抢劫。尔后,又在1860年的10月18日清晨,英国的一个骑兵加强团进园纵火,全园顿成火海,火势三日不止。在短时间内,这个应用了无数的工匠、人力修建而成的千姿百态、美不胜收的圆明园,被焚掠殆尽。宏伟美丽的园林,已经变成灰烬,它不仅是损失了园中所藏中国历代珍传的文物和各种金器珠宝,更重要的是毁坏了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明园,这是世界文化史上的空前浩劫和创伤,这在人类文化史上的损失是无法估计的,也深为世界人土所婉惜。

圆明园的兴起到被英法帝国主义毁坏,从园林建设这一个侧面也是清朝的兴亡史。显然清政府也想修复它,但始终未能如愿,这与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国穷民穷有关。

清朝皇家园林的另一代表作,是位于北京西郊10公里处的颐和园,颐和园是由昆明湖和万寿山两大部分组成,明代有西湖之称,曾在此建园静寺。清乾隆时期,在此挖湖堆土于湖东岸成为东堤,以此蓄湖水,改名万寿山、昆明湖。在国静寺旧地建大报恩延寿寺,又置亭、台、楼、阁、轩、榭之后,易名清漪园,1860年英法联军入侵被毁。光绪十四年(公元1887年),慈禧挪用海军军费重修之后,改名颐和园。这座占地290公顷的大型天然山水四林是中国最后的一座皇家园林,慈禧太后曾在这里居住和处理朝政,因此颐和园具有“宫”和“苑”的双重功能。 现存皇家园林最大的是避暑山庄,清初这里还只是帝王狩猎途中的一座行官。由于这一带地区峰奇水美,气候宜人,又离京城较近,自康熙四十年(1701年)起,开始营建大型离宫别馆。至乾隆年间,在山峦连绵起伏,松林苍郁的自然山地,建成了这座规模宏大的宫苑。

为修建皇家宫苑,无论是康熙还是乾隆,他们都遍访名胜,看到名园美景,便命人记下,回京后即在园内仿造。他们曾游遍江南的无锡、苏州、杭州、嘉兴、扬州、镇江等地,被江南私家园林艺术中那种极为高超的艺术手法所吸引。

在宫宛园林中,许多造景皆模仿江南山水,吸取江南园林的特点。如颐和园中的谐趣园,是模仿无锡寄畅园;后湖的苏州街,是模仿苏州江南水乡风光;昆明湖上西堤六桥,是模仿杭州西湖苏堤六桥;承德避暑山庄的小金山,则是模仿镇江金山寺的金山亭;避暑山庄的烟雨楼是模仿嘉兴南湖的烟雨楼;文津阁是仿宁波天一阁等。圆明园中的许多景点与题名也多直接套用苏抗的园林景观题名,如“平湖秋月”、“三潭印月”、“雷峰夕照”、“狮子林”等等。众多的景与题名,也都与江南著名园林艺术的景与题名对得上号,多处模仿江南园林的设计构思,或具体的布局手法。

不管是专供以宴为主的内苑北海,还是以清代皇帝“避喧听政”、“避暑还凉”的圆明园、热河避暑山庄、颐和园等,都有帝王受理朝政的宫殿以及朝署值衙,作为大臣视事的功能作用。以上类型的园林,我们都统称它为皇家园林。皇家园林的艺术特点也就在于:存山淡冶如笑,宜游;厚山青翠欲滴,宜观;秋山明净汝妆,宜登;冬山惨淡好睡,宜居。

几百年间,北京除修建过规模宏大的帝王宫苑外,还兴建了大量的宅园。明清时期,城市宅园发展较快,其中著名的私家园林有五十余处,清朝时期有一百多处。如有名的北京恭王府邸园,至今还保存得比较完整。又因为它有“大观园”之疑,更引起人们的重视。

恭王府是府邸与宅园相结合的园林建筑。府邸部分由三组气魄雄伟的宫殿式建筑组成,而从府邸进入园林部分,是一道恰如缩小了的城关,把府邸与园子分割开来,这在我国的园林设计布局中是非常罕见的。它把城墙的门洞作为入后花园的园门,在城门洞拱卷的上面,有花岗石一块,上刻“榆关”二字,点出了与一般园林入口的不同,城墙上还保存着完整的城垛口。

府邸在城墙之南,园邸在城墙之北,城墙东西向布置。城墙南北两侧皆叠置以青石为主的假山,攀登假山,即可登上城墙。假山低处,城墙显露,假山高处,又可俯视城墙,假山与城墙浑为一体,处理得非常得体自然。

站在“榆关”之顶,只见东端竖有非常显眼的青石一块,上刻“翠云岭”三字。妙在这“翠”字上,点出了恭王府邸园城市山林的意境。北部园景轩谢隐约,竹影扶疏,林木参差,葱笼荫郁,正是“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的好去处。

从“榆关”下行,沿着山涧小径,石级时而上下蜿蜒,时而有平台过渡。到了山下的北部,回头望去,那假山簇拥着城墙,象马蹄形一样兜抱全园。以青石为主叠成的假山,使人有山石峥嵘,群峰耸翠,刚劲挺拔之感。前行,穿过“青云片”洞门,迎面有一块五米多高的太湖石峰,上刻“福来峰”三字,也有人称为飞来峰,此石既有嶂景的作用,也有景观的作用。

在这奇峰异石之东,有青石假山对峙。在青石假山东面有方井一口,据说汲水顺石槽可流至“流杯亭”内。这里叠石檀木,增建亭宇,布置自然、秀雅,使人有坐石可品泉、凭栏可观花的清意幽新之感。

在“福来岭”之北,有一池清水横在眼前,在这水池北岸南望时,才发觉它的妙处所在。假山水面遥相呼应,山水多变,高下有致,近处独峰耸翠,秀映清池,使人绝无孤山独水之感,又有隐露于山林中的城墙。正有“一城山水半城湖,全城尽在湖水中”的画意。在这里,方使人体会到此种山、城、水、亭、绿化等组景的布局手法之奥妙了,真可堪称园林艺术的佳作,这也是恭王府与其它园林艺术极为不同的重要艺术特点。

从这里往东,有一组“凤尾森森,龙吟细细”的小庭院,幽深而清静的院落内回廊曲折,翠竹摇曳,清意幽新的庭院建筑成了邸园中的小园,与山石水景区形成封闭与开朗的对比,成为园中之园。传说,这里曾是林黛玉住过的“潇湘馆”。此庭院有回廊与戏楼和该园的主要建筑后堂相连接。后堂位于园邸中轴线的中心,在这后堂的北面,便是全园的主景部分:观月台。

观月台在假山的顶部,山前临一池湖水,池中点以玲珑的山石,假山石脚的结构是下为洞,上为台,湖石叠置横卧悬挑很有章法,台上建榭,下为洞壑,洞内正中,有康熙手书“福”字碑。洞之东西各有爬山洞,盘上洞顶,是自然式小平台,由此拾级而上,可达顶部平台,台上之树是全园中轴线上最高点——观月台了。

站在这观月台上,俯视全园,使人联想起《红楼梦》第七十六回中,史湘云对景色的逼真描写:“这山上(凸碧堂)赏月虽好,总不及近水赏月更妙。你知道这山坡底下就是池沿,山凹里近水一个所在,就是凹晶,可知当日盖这园子,就有学问,这山之高处,就是凸晶,山之低洼处,就叫凹晶……这两处,一上一下,一明一暗,一高一曲,一山一水,就是特因玩月而设此地,有爱那山高月小的,便往这里来;有爱那皓月清波的,便往那里去”。

顺着史湘云当年指点的山涧登道,下到“凹晶”处看时,果然使人会联想起曹雪芹所描绘的一番情景,“只见天上一轮皓月,池中一个月影,上下争辉,如同置身于晶宫殿室之内,微风一过,粼粼然皱碧叠纹,真令人神清气爽”。身临其景,确有心旷神怡之感。

从观月台北面沿叠石假山下来,到最后一排书斋,依它为主组成了最后部一进庭院。它是全园的收尾处。这里的登山盘道与书斋建筑相连,山脚悬挑与建筑台基相接,下面腾空的台基与东西走向的通道组成了别出心裁的立体交通。游完全程,会感到我国古典园林的造园家所提出的“可行、可望、可游、可居”的四条园林艺术空间的处理标准,在恭王府中皆兼有之。

恭王府整个园邸平面成方形,东西长约170米,南北宽约150米,总面积约38.5亩。由于恭王府园邸中某些景点与曹雪芹所描写的大观园景点有许多相似之处,使该园成了注目之地。而目前的恭王府,至今保存尚完好,这确实是非常可贵的,1983年已经开始修整。

至于这所府邸和园邸是否就是《红楼梦》中的荣国府,确实难讲。但是就在这深宅大院里,类似贾母、贾政、王熙风、薛宝钗等这样的人物,在这里住过,大致是可以肯定的。到底是曹雪芹以它为模特儿来写“大观园”,还是恭王府中的园邸以曹雪芹所设计的大观园的意境来布置恭王府,这都需要以认真的态度来考证。

6.古典园林的分类

按园林基址的选择和开发方式分,可以分为:

人工山水园

我国造园发展到完全自觉创造阶段而出现的审美境界最高的一类园林。 这类园林均修建在平坦地段上,尤以城镇内居多。在城镇的建筑环境里面创造模拟天然野趣的小环境,犹如点点绿洲,故也称之为“城市山林”。

天然山水园

一般建在城镇近郊或远郊的山野风景地带,包括山水园、山地园和水景园等。

兴造天然山水园的关键在于选择基址,如果选址恰当,则能以少量的花费而获得远胜于人工山水园的天然风景之真趣。

按占有者身份、隶属关系分,可以分为:

皇家园林

是专供帝王休息享乐的园林。 古人讲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在统治阶级看来,国家的山河都是属于皇家所用的。所以其特点是规模宏大,真山真水较多园中建筑色彩富丽堂皇, 建筑体型高大。 现存为著名皇家园林有北京的颐和园、北京的北海公园河北承德的避暑山庄。属于皇帝个人和皇室所私有,古籍里称为苑、苑囿、宫苑、御苑、御园等。

私家园林

是供皇家的宗室、王公官吏、富商等休闲的园林。其特点是规模较小所以

常用假山假水,建筑小巧玲珑,表现其淡雅素净的色彩。现存的私家园林,如北京的恭王府,苏州的拙政园、留园、网狮园,上海的豫园等。 属于民间的贵族、官僚、缙绅所私有,古籍里面称园、园亭、园墅、池馆、山池、山庄、别业、草堂等

寺观园林

佛寺和道观的附属园林,也包括寺观内部庭院和外围地段的园林化环境。

按园林所处地理位置分,可以分为

北方类型

北方园林,因地域宽广,所以范围较大;又因大多为白郡所在,所以建筑富丽堂皇。因自然气象条件所局限河川湖泊、园石和常绿树木都较少。所以秀丽媚美则显得不足。北方园林的代表大多集中于北京、西安、洛阳、开封,其中尤以北京为代表。

江南类型

南方人口较密集,所以园林地域范围小;又因河湖、园石、常绿树较多,所以园林景致较细腻精美。因上述条件,其特点明媚秀丽、淡雅朴素、曲折幽深,但究竟面积小,略感局促。南方园林的代表大多集中于南京、上海、无锡、苏州、杭州、扬州等地,其中尤以苏州为代表。

岭南类型

因为其地处亚热带,终年常绿, 又多河川,所以造园条件比北方、南方都好。 其明显的特点是具有热带风光,建筑物都较高而宽敞。 现存岭南类型园林,有著名的广东顺德的清晖园、东莞的可园等。

除三大主题风格外,还有巴蜀园林、西域园林等各种形式。

中国古典园林对东西方园林的一些共有的设计理念有着自己的处理手段;而且融合了自己历史、人文、地理特点后,也表现了自己的一些独到之处。

热门推荐
  • 异界法神都市游

    异界法神都市游

    破产的年轻人,被所有人抛弃,唯独昔日的她在叶苍最低谷的时期回来陪伴他。但天无绝人之路,一场车祸使叶苍觉醒前世记忆。召唤术、光明法术、黑暗法术、毒系法术全都可用。次元储物空间内:山一般的金币像垃圾一样随处可见,各种神功秘籍保存完好,各种神器魔器保存完好,各种顶级魔兽依然活着。。。你陪我东山再起,我给你整个世界。
  • 樱花蔻

    樱花蔻

    三月最是樱花烂漫的季节,正值豆蔻年岁,千年执念,在遇到你那刻,终将化为虚无。
  • 皎皎明月啃鸭梨

    皎皎明月啃鸭梨

    一场暗恋能坚持多久,一年,两年?还是十年,也许更久。我喜欢你在每一个你不知道的日子。宋朩在复读一年后成功和自己暗恋多年的男神考入同一所大学,就当她以为自己要拥抱冰山帅哥,从此过上没羞没臊的生活时,现实却给了她狠狠一击。男神尽然名草有主了。宋朩心灰意冷,
  • 武动沧灵

    武动沧灵

    沧灵大陆,森罗万象。在这弱肉强食的大陆上,实力主宰着这里的一切!莫家天才少年,八岁突破炼体后期,一举成为族中最耀眼的星辰!然而天不遂人愿,在为其探查体质属性时,发现这颗耀眼的星辰竟是零属性体质?背负八年废物之名,就在其绝望之时,一枚神秘玉佩出现在他面前,一位神秘的老者为他打开了那紧闭已久的修炼大门.....帝国林立,世家宗派纵横的东灵域;妖兽横行的南灵域;远古神族,各种异族掌控的西北灵域......神武之道惊天穹,符印之力动乾坤。沧灵大地,谁主沉浮!
  • 大明女推官

    大明女推官

    一日白寒烟与父白镜悬同游,经过一个矮坡时,便见有新丧下葬,却见那遗孀身穿孝服连声涕哭,她急忙唤了父亲,二人仔细听了一会,白寒烟叹息道:“唉,谋杀亲夫,屡见不鲜。”白镜悬不明就里,又拗不过女儿,只好派人通知官府把那个哭丧的妇女抓来审问。那妇女见官做贼心虚,很快就承认了银针刺腹害死丈夫的罪行。白镜悬惊诧不已,便问女儿道:“何以见得那遗孀是谋杀亲夫?”白寒烟淡笑道:“因其哭声并无悲伤只有惧怯,不是做贼心虚是什么?”其父大赞,却又懊恼:“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
  • 邪魅狐妖的迷人小老师

    邪魅狐妖的迷人小老师

    男主是渺界帝君雪狐王最疼爱也是最无奈的小儿子,除炼成雪狐族至上仙法,更因幼年渊源修成三界唯一的显示术,能一眼到底指标化看穿三界众生。无论是神仙,妖怪,凡人,在男主这里说谎,鬼扯!不存在的!女主,某大学语文老师,古怪天才,脑回路清奇,实则身份是玉界崇明老仙官的孙女而不自知,因毁了太白金星的八叶灵草芝被贬下凡。机缘而至,男女主为了各自的目的有了共同的目标。在不打破世间法则的前提下帮助好人了却遗憾,顺道让坏人遭殃!
  • 不灭武神

    不灭武神

    来自地球的低阶炼气士叶枫,死后灵魂穿越到神武大陆,附体在一名断脉废物公子身上,虽然身怀高阶修仙功法,但神武大陆灵气淡薄,修仙无望,只能改修武道功法,而且刚刚苏醒就深陷各种险境,危机四伏。同门美女的追杀,家族子弟的陷害,各方势力的争斗,让他几乎难以招架。这一切,他并不在乎,无论如何,他也要强势崛起,一步一步踏上霸绝天下的武神之路。
  • 穿越成女帝小徒弟?

    穿越成女帝小徒弟?

    什么时候穿越跟转世可以重合了?华夏最后一名古武者“皓“在执行任务失败之后投海自尽,竟然以外穿越成了女帝千年前去世的大弟子的转世!而且竟然还觉醒了“全能英灵系统!”这皓还不直接起飞,什么崛起的天才少年,什么突然出现的天命之女?统统不堪一击!什么?我是女帝的小情人转世?还有这等好事?!嘿嘿~~
  • 在下星海

    在下星海

    (新人报道,请多关照)
  • 团宠女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