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对孩子的一项问卷调查中,有这样的一个问题:“遇到困难时,你会怎么办?”令人惊奇的是,许多孩子的答案都很雷同,“找警察叔叔”、“找爸爸、妈妈或老师”……几乎没人说到会自己想办法来解决。当然,孩子尚小,能想到请人帮忙未尝不可,但如果父母们不加以正确引导,久而久之会使孩子产生一种依赖心理,甚至不敢独自面对困难与挫折。目前这种普遍存在的现象可能正是过分“甜蜜”的幼儿教育所结下的“涩果”吧。
每个人都知道,当一个人的需求得不到满足时,他往往会产生沮丧、失意或紧张的情绪反应,这就是挫折感。面对挫折,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态度。有的人会退缩不前,有的人却能轻松面对、积极克服。这种差异主要来自一个人的精神面貌,以及在这一方面的经验积累和心理准备。随着独生子女家庭的日渐增加,家长对子女过分宠爱,凡事包办代替的现象也日益增多,有部分教师也怕幼儿出问题,总习惯于把最美的东西送给他们,而不是让他们自己去发现美,创造美,这样长期以来,致使孩子不敢正视挫折。如害怕独处,难以适应新事物、新问题等,对困难采取“回避”政策,形成无助、怯懦的性格。面对天真的孩子,作为父母有责任思考:孩子今后要面临的困难还很多,父母怎样引导,才能让孩子独自在社会上闯荡时,能坚强地面对挫折呢?如何让孩子正确面对挫折,
一、首先要培养孩子开朗的性格,发展孩子良好的人格素质
同一件事情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感受。对于同样的挫折情境,个性特征有缺陷的人更容易感受挫折。如性格孤僻、沉郁压抑、过于内向、自卑或急躁冲动、感情脆弱等,就是如此。因此在幼儿期就要培养幼儿活泼开朗的性格,发展其良好的人格素质。
孩子人格素质是在其交往、生活经验中逐步形成的。幼儿园的集体生活、以游戏为主的轻松愉快的学习活动、平等的交往,家庭的和睦民主的氛围,家长的关怀鼓励等,均有利于幼儿开朗性格的形成。但是现代生活中的许多环境和人为因素,如:高层住宅,缺少伙伴关系,父母忙于工作,交往限制,电视、游戏机等,都剥夺、扭曲着儿童天真、快乐的天性,助长儿童孤僻、冷漠、抑郁、自卑、自我中心、自我封闭、怯懦等人格的形成。家长和教师应正视这些不利的环境和人为因素,创设愉快教育环境。进行正面积极引导,鼓励同伴交往和家庭和谐沟通等,培养幼儿乐观、乐群、自尊、自信的开朗性格。
二、让孩子经受挫折和失败
作为家长要改变原来的教养态度,让孩子走出大人的“保护圈”,放开手脚不要怕孩子摔着、碰着、饿着、累着,孩子摔倒了鼓励他自己爬起来,孩子的事情让他自己做,自己能解决的问题家长不要去帮忙,例如,要玩具(购买玩具)自己去拿,衣服、裤子自己穿,在家庭生活中,要安排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切不可把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困难都解决掉,把他们前进的障碍清除得干干净净。
有的家长总怕孩子受委屈,即使孩子做错事,都不许说孩子的不是,久而久之,使孩子养成了只听得进赞扬的话,而不能接受批评的坏习惯,在学校一受到老师、同伴的批评,就逃课、逃学,与同伴发生冲突;在家父母稍说不是,就哭闹或赌气拒绝进食,要家长好话说尽才善罢甘休。作为家长,可让孩子知道每个人都有缺点,这些缺点自己不知道,但别人很容易发现,只有当别人批评时,自己才知道错在哪里,别人指出自己的缺点并非讨厌自己,而是帮助、爱护自己,让孩子懂得有了缺点并不可怕,改正了就是好孩子,就更受人喜爱。必要的批评能使孩子在悔悟之中锻炼承受力,同时又养成了良好的习惯。
三、引导孩子正确认识挫折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往往会看到父母对孩子的事情是事事包办代替,舍不得让孩子遇到一点困难。父母应该明确孩子在接触外界新事物、学习新知识时离不开成人的帮助,但是父母也应知道帮助并不是代替,不然的话,久而久之,孩子就会缺乏克服困难的心理体验,容易产生畏难、依赖的情绪,遇到困难只会寻求成人的帮助。因此,要对孩子实行挫折教育,首先要破除孩子的依赖性。作为父母,应该给孩子面对现实的机会,让他们意识到成功是建立在自己努力的基础上的。无论是快乐、失望,还是痛苦,都要让孩子自己去体验、去经历,这样才能使孩子有足够的能力去面对未来各种各样的挑战,去适应日新月异的时代的变迁。就像孩子刚学走路的时候一样,要教会他们跌倒后再爬起来的本领,而不是因为心疼孩子就从此不再让孩子走路,那样他就永远学不会走路。孩子毕竟是孩子,他们会做错事、说错话,那不要紧,父母要告诉他们,人在小时候总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错误,就是那些有名的科学家小时候也常犯错误,他们也会遭遇失败、挫折,如爱迪生、爱因斯坦……重要的是在遇到困难、失败的时候要自己想办法解决。只有让幼儿在克服困难中感受挫折、认识挫折,才能培养他们不怕挫折,勇于克服困难的能力,并产生一种积极向上的热情。从而积极主动地接受新事物,树立敢于面对和承受挫折的自信心。
四、要注重培养孩子无畏挫折的意志品质
现在有很多家长已意识到,竞争日趋激烈的社会容不下娇滴滴的温室花朵,应当让孩子从小经受挫折,磨练意志,提高孩子对挫折的心理承受力。于是,有很多家长把孩子送到夏令营,参加所谓“自找苦吃”、“以苦为乐”的活动。其实,吃苦并不是目的,父母没有必要去搜索挫折,关键是通过适当挫折,让幼儿明白,生活有顺有逆有苦有乐,父母应该利用这些日常生活情境,让孩子体验一点挫折。这样,既锻炼了孩子的意志品质,同时也可增强孩子承受挫折的心理能力,使孩子对自己和社会都有信心。
五、增强孩子承受挫折的自信心
自信心是一种强大的内部动力,能激励人在对事物和现状具有一定认识的基础上,坚持不懈地运用自己的智慧完成任务,追求既定目标,实现自己的理想。所以,父母在给幼儿挫折的同时,还要增强幼儿对抵抗挫折的自信心,在幼儿遇到挫折的时候,父母不妨说“你一定能做好”、“你一定会成功的”、“你很能干”“继续努力”等等。让他们相信自己能做好。另外,同伴的榜样力量也是无穷的,在孩子怕自己不行而退却的时候可以说:“别怕,你可以的,你看XX能做,你也一样能做好,你也行的。”或者说“我相信你会跟XX一样勇敢的。”这样在榜样的力量下,孩子会变得的越来越有信心,越来越勇敢,增添了战胜困难的自信。这时,你的一句“你真行”就会变成孩子的“我真行”。
六、父母要传授给孩子应对挫折的基本能力
虽然说“失败是成功之母”,但只是失败从不成功,对孩子的自信心培养肯定是没好处的,所以,父母要注意教给孩子一些基本技能,比如,与人发生冲突后怎么样化解不愉快;做错了事以后应该怎么样弥补纠正;别人比自己强的时候应该怎么样努力赶上;甚至怎么样搭积木又壮观而且不会倒等等。当孩子有了应对挫折的能力,自然会对自己充满信心,而一个充满自信的人,自然不会再害怕困难。
战胜挫折的方法。
(1)忽视:即有意不去注意自己的挫折和精神痛苦。对伤心事不去感知,不去接触,不去回忆,不去思考。但应注意尽量采用积极的方法。避免或尽量少用消极的方法。
(2)选择性重视:即特别注意自己的优点、成就,乐观地以自己的长处比较别人的短处,恢复自信心和自尊心。再努力向上,以优异的成绩来弥补精神上的创伤。
(3)改变愿望满足方式:在遭受精神创伤之后,选择其他方式获得满足。如:积极参加文娱、体育等活动,寻找业余爱好。
(4)降低自己的理想、愿望与要求:即以符合事实或低于实际的方法要求自己。比如:以前总要求自己成绩排进前10名,现在要求排进20名就可以了,其余时间培养一种兴趣。
(5)在遭受挫折时与老师、家长、同学坦率地交谈,他们可以提供必要的帮助,树立信心。
(6)学会自我激励:让孩子多和积极性格的人交往,多给自己良好的心理暗示,能经常自己给自己“打气”,多主动寻找外界的激励源,多看振奋人心的好书,多听积极的报告或讲座,多唱积极向上的好歌,并通过互相交流等方式起到让大家共同提高的效果。
挫折教育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也不是单靠几件事情就能见效的,应该在生活的方方面面有意识地进行,坚持不懈地培养孩子的抗挫折能力,最终让孩子学会面对挫折,应付挫折,在人生浩瀚的大海中力挽狂澜,勇往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