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菲已经4岁了,见了生人还是不好意思,也不会主动与爸爸妈妈的朋友打招呼,经常是在爸爸妈妈的提醒下,才会怯生生地说一句“阿姨好”或者“叔叔好”,半个身子已经躲在妈妈身后了。到公园、游乐场去玩时,她也会躲在没人的地方,看到有小朋友来,就马上给小朋友让路。过春节的时候,一听到要放鞭炮了,就赶快堵耳朵,眼睛紧闭。晚上睡觉一定要开小夜灯,看到窗外透进来的树影也会紧张得要死。菲菲特别胆小,妈妈看着菲菲胆小的样子,也想了一些办法,但总不是特别见效。
个案分析:
菲菲的个案非常具有代表性,胆小的孩子在现在的这一代孩子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家长咨询的问题中,胆小一类的问题也越来越多。回顾自己小时候,都是和哥哥、姐姐、周围的小朋友一起玩,大家一起尝试,无所畏惧,那时的孩子也没有这么多胆小的孩子。可是今天的孩子生活环境越来越封闭了,住在楼房里,接触最多的就是家中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等有限的几个成人,这也是孩子接触时间最长的人,在进入幼儿园集体生活之前,同伴之间的交往也仅限于每天一两个小时的室外活动时间。
造成孩子胆小的原因可能会包括:
1.孩子的生活环境封闭,接触到的陌生环境和陌生人较少。而孩子在入园前的这段时间,正是社会适应的一个关键时期,缺乏交往机会,缺乏交往对象,就造成了孩子在面对陌生人时束手无策,因为孩子太缺少这方面的经验了。
2.成人对孩子照顾过细,对孩子的保护过多,特别是老人,总是怕孩子磕着、碰着,与别的小朋友有冲突,也会造成孩子对成人的过分依赖,她(他)总是被保护的对象,等到孩子需要与人交流时,才发现孩子成了“一朵温室里的花”。
3.还有可能是从图书、电视及生活中偶然发生的事件,如打雷、闪电等情景下,学会了害怕,孩子对于黑暗、树影、突然的响声、有毛的动物都会产生恐惧,所以对陌生的环境就会有本能的排斥。
4.家长的教育过于严厉也有可能造成孩子胆小。家长对于孩子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有严格的要求,孩子做事总要看大人的眼色,孩子做事没有信心,慢慢就变得畏手畏脚,不敢尝试。
大家知道,孩子的知识经验是一点点学到的,同样道理,孩子的胆量也是一点一滴学来的,忽视孩子这方面能力的培养,或者关注不够,就会出现菲菲这样的案例。发现孩子胆小没有关系,能找到原因,并能及时帮助孩子克服,培养孩子的胆量才是重要的。
1.孩子胆小问题有清楚的认识。
包括造成孩子胆小的原因,胆小的主要表现,胆小是可以转变的,并树立转变孩子胆小的信心,认真设计具体措施,而不是简单的说教。特别是家长要认识到自己的责任,从转变自己的教育行为开始。
2.鼓励或鼓动孩子的勇敢行为。
有20多位幼儿园小班的小朋友在抽血化验,竟然没有一个人哭泣,抽血后还都相当兴奋,大声向小朋友宣告:“我没有哭,我很勇敢。”原来,在去验血前,幼儿园的老师已把功夫做到家,先问小朋友们“勇敢的小孩怕不怕疼?哭不哭?”在小孩回答了不怕疼、不哭后,接着说:“我们都是勇敢的小孩,都是不怕疼的,再疼也不哭,待会我们要去验血,肯定没人哭。”结果才有那么勇敢的场面出现。因此,要使孩子变得更坚强、更有胆识,必须善于鼓励或鼓动孩子的勇敢行为。
3.别过分干涉孩子的生活,培养孩子的闯劲。有一句话说得好:“对孩子,一是要管,二是要放。什么是管?不好好学习,品德不好,要管;什么叫放?吃苦耐劳的事情,经风雨见世面的事情,都要放手让孩子去干。这样可能要跌些跤,但只有这样才能使他们得到锻炼。”孩子的胆识,就是要在现实生活中才能磨练出来。如果孩子要去旅游而怕他丢失,要去运动而怕他摔伤,要去除草而怕他割到手,把孩子像笼中小鸟一样关着,孩子哪来的胆识呢?因此,当孩子们自己组织野炊、登山活动,组织什么“鬼屋”探险队、外星人搜索队时,除了告诉他们应该注意哪些危险事项外,尽可能放手让他们去干,只有让孩子去闯,才能增加他们的见识,壮他们的胆量。
4.给孩子一个丰富的社交群体。孩子生活的环境尽可能地开放,多与小朋友接触,多与家中的不同亲人接触,多与爸爸妈妈的同事打交道,帮助孩子扩大交往的范围,让孩子感到自己熟悉的人不只是爸爸妈妈等,还有很多人都是自己认识的。让孩子多参与集体活动,亲子活动、上街买菜、参观爸妈的工作场所,让孩子多接触陌生环境,增加对陌生环境和陌生人的适应能力。
5.增长孩子的见识。
孩子的胆识,不仅仅是勇敢,还包括了智慧和谋略。因此,一个有胆有识的人必须以见识作基础。有这样一件事:一群美国女孩在喀斯喀特山搞野餐,返回时因抄近路而迷了路,最后一个叫伊娃内尔?汤的11岁小孩挺身而出,坚定地说:“我听说只要沿着山上的小溪流走,就能找到较大的山溪汇流点。再顺着江流走,最终就能找到更大的汇流,而在大汇流附近,则必定有居民。我打算沿着前面那条小溪流走下去,你们中谁愿意的,就一起走。”结果,全体女孩在伊娃内尔的率领下,经过几小时的跋涉,终于来到了一条大汇流处并听到了人声。事后,很多人感慨:“一个最年轻、最勇敢的女孩挽救了陷入困境的女伴和她本人。”试想,假如伊娃内尔不具备沿溪流走的常识,显然是不能用这方法走出迷途的。可见,通过各种手段增长孩子的见识,才有可能使孩子成为有胆识的人。
6.最好的办法就是让孩子多多地体验。
孩子在生活中经历的事情越多,胆子就越大。因为他经验多,就会自信、就会自强。消除胆小的最好方法就是成功的体验,比方说孩子如果害怕走夜路,做父母的最好领着他走一走夜路,他走了几次夜路之后呢,他不但会胆子大起来了,可能还会欣赏夜色的美丽。
孩子需要一种锻炼,需要在生活中去体验。让孩子像个孩子自由地去运动,如果真是小脑有问题,要经过医生的鉴定,千万不能是由于自己的娇惯使孩子变得“无能”、“无胆”呀。平日里给孩子创造很多体验生活的机会,比如到邻居家去借东西,到附近商店买东西。只要让孩子多锻炼,他慢慢就会变得胆大。哪怕能力弱的孩子也会变得能力强,这就为他的发展开辟了一个广阔的道路。
7.采取有针对性的教育措施。
孩子胆小,总有认识和行为两方面的问题,因此,既要解决认识问题,又要解决行为训练问题,二者相辅相成。
比如孩子不敢在生人面前或在班级里讲话,要告诉孩子,只要想好了说什么、怎么说,大胆去说,任何人都是欢迎的。别的小朋友能做的事,你必能做到,而且能做得很好。孩子有准备地迈出第一步后,及时肯定,第二步、第三步就好办了。
为了在客人面前说话,可以先教他准备几句话,准备送茶送水,演练一下。当客人到了以后,鼓励他照着去做。客人的表扬,对他的言行就是一种强化。几次之后,就能大胆应酬了。
为了在班级大胆发言,可先请几个与孩子关系较好的小朋友到家里来,练习讲小故事,一人讲一个。事先帮助孩子准备一个简短故事,讲了一次,下次就会勇敢一些。然后跟老师联系,请老师在课堂上提问他,事先让孩子准备好,回答之后,教师会表扬他,而且提出希望,下一次孩子就会跃跃欲试。也可以在孩子预习功课时,让他写出几个不懂的问题上课提问。班上有联欢活动时事先与老师联系,让孩子准备一个小节目,或者参加一个集体节目,得到锻炼机会。
为了让孩子培养自己办事的胆量,可以选择孩子能办的一件事,告诉他应该怎样办。他自己不敢去办,家长不妨陪他去,事情由孩子办。由小事到较大的事,由简单的事到较复杂的事,几次下来,孩子的勇气和能力都增强了。
总之,要针对孩子的问题,先讲道理并鼓励他,然后设计出具体的方案。只要家长下功夫,孩子胆小的问题是不难解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