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须菩提!于意云何?若人满三千大千世界七宝以用布施,是人所得福德,宁为多不?”
须菩提言:“甚多,世尊!何以故?是福德即非福德性,是故如来说福德多。”
“若复有人,于此经中受持,乃至四句偈等,为他人说,其福胜彼。何以故?须菩提!一切诸佛,及诸佛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皆从此经出。须菩提!所谓佛法者,即非佛法。”
译文
佛陀听完之后,又说:“须菩提!你的意思怎样?如果有人充满三千大千世界、金、银、琉璃、琥珀、砗磲、玛瑙、珊瑚这七宝,用来布施,你说他所得到的福德多不多?”
须菩提听后回答说:“当然是很多!世尊!虽然是很多,但那只是有限量的福德,并非是无限量的福德;无限量福德须要无相布施,也就是不惦念布施多少,不惦念布施给谁,布施之后不求回报;而有限量布施即不同,他们经常惦念布施多少,布施给谁,更需求回报。所以佛陀您说福德很多,其实那也只是有限量之多而已。”
佛陀听完须菩提的回答后,很慎重的说:“假使有人每天读诵这本金刚经,或是将本经中的四句偈语记在心里,照着去做,或讲给别人听,这个人所得的福德胜过充满三千大千世界七宝布施的福德,因为讲佛法给人听是法施的一种,法施是三布施中功德最大的,而金刚经的功德更是无限量之大。为什么金刚经的功德是无限量之大呢?须菩提!我老实告诉你吧!就是过去一切成就佛果的诸大菩萨,在征得无上正等正觉的最后阶段时,都是领悟金刚经才证悟的,所以此经可说是诸佛之父,诸法之母,一点也不虚假。须菩提!一切有为法皆是方便法门而已,只有现在我所说的法(金刚经)才是真实之法,但我说真实之法让你们听,你们仍然不可执著,为什么呢?因为让人开悟的佛法,一旦让你开悟了,那就不是佛法了,所以佛法只是对迷昧的众生说的,在佛的世界里就用不上了。”
释家智慧故事
人存在着三种心:贪、嗔、痴。有“愚痴心”的人,他可能非常聪明,但是聪明反被聪明误。“愚痴”包含一种执著心,一种颠倒心。什么事情都分得很清楚,你的我的分得很明白,然后就喜欢争执。我们还可以说,那种认死理、钻牛角尖等等,都叫做“愚痴”。佛教所讲的智慧是用来驱除“分别心”或“执著心”的,驱除偏执,驱除钻牛角尖,让你明白世界是整体的,任何事情之间都相互紧密联系,不能简单地对立起来看。凡夫迷时就生妄想心,觉悟了那颗心既是佛,佛既是心。心外无佛,佛外无心。施主又何必执着于此!
相传,有个人想要成“道”,于是他来到禅师那里,让禅师收他为徒。禅师想试试那人的悟性,问:“ 我现在有一样东西,但是我又没有一样东西,你如何解释?”
那人回答说:“太难了!我可以不解释吗?”
禅师说:“不!如果你真的想要成道,你必须找到这个问题的答案,并告诉我。”
那人回答说:“那好吧!是不是从一边看起来你有一样东西,而从另外一边看起来你没有呢?”
禅师说:“不对,你根本没有理解我的意思!要从同一个方向去看。我有一样东西,同时我没有一样东西,你要如何解释它?”
那人回答说:“我还是放弃吧!”
禅师说:“不要轻易放弃每一件事!你必须竭尽所能来解开这个问题的奥秘。”
那人回答说:“我应不应该放弃,只由我自己决定。事实上我已经放弃了,没有人能阻止我。”
禅师说:“你不是想成道吗?”
那人回答说:“如果为了成道,就要费尽心思考虑这么愚蠢的问题,去它的吧。很抱歉,我令你失望了,再见!”
十二年之后。那人回到禅师那里说:“我回来了,师父,我现在很后悔。有这十二年里,我一直在四处徘徊,我感到我很懦弱,我没有耐心。现在我已经知道了一个人是无法逃避生命的,迟早我们都会去面对生活中的各种问题。现在我必须让自己静下心来,我试着去研究那个你给我的问题。”
禅师说:“那个问题是什么?”
那人说:“你有一样东西,但是又没有一样东西,如何来解释它。”
师父说:“那真的是我曾经说过的吗?我真的有那么愚蠢吗?我怎么问过这样愚蠢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