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佛言:吾法念无念念,行无行行,言无言言,修无修修。会者近尔,迷者远乎。言语道断,非物所拘,差之毫厘,失之须臾。
译文
释迦牟尼佛说:我的这个佛法就是,在意念方面,就是没有意念,连没有意念这个念都没有了;在修行方面,不要执着修行,就和没有修行一样;在语言方面,也不要执着,不要说执著的言语;在修证方面,也不要刻意修证,和不修证一样。你明白了这个道理,就说明你与佛道相近了;你不明白这个道理,就意味着你与佛道还远着哩!这其中的道理,是用语言也难以说出来的。语言没有了,不为一切物体所拘束,这就是我的佛法。修行这个佛法要是差一毫一厘,就会很快地失去佛道。
释家智慧故事
佛法有“四大皆空”,指世界上一切都是空虚的,是虚无主义的反映。又有“缘起性空”之语,是说世间上的森罗万象,如山河大地、花草树木、一人一物,乃至微麈沙砾等,都是因缘和合而生,也都有将随著因缘分散而灭。因此,我们眼睛所看到的一切现象“有”,都是缘起而有;因为缘起而有,因此它的本性是“空”。
相传,弥兰陀王非常尊敬有过禅悟的那先比丘,那先比丘从禅修中证悟的智能,出言吐语,充满了慧思灵巧。
有一天,弥兰陀王向那先比丘道:“眼睛是你吗?”
那先比丘笑笑,回答道:“不是!”
弥兰陀王再问:“耳朵是你吗?”
那先比丘再回答道:“不是!”
“鼻子是你吗?”
“不是!”
“舌头是你吗?”
“不是!”
“那么,真正的你就只有身体了?”
“不,身体只是假合的存在。”
“那么‘意’,是真正的你?”
“也不是!”
弥兰陀王经过这些问答,最后问道:“既然眼耳鼻舌身意都不是你,那么你在哪里?”
那先比丘微微一笑,反问道:“窗子是房子吗?”
弥兰陀王一愣,勉强回答:“不是!”
“门是房子吗?”
“不是!”
“砖、瓦是房子吗?”
“不是!”
“那么,床椅、梁柱才是房子吗?”
“也不是!”
那先比丘悠然一笑道:“既然窗、门、砖、瓦、梁柱、床椅都不是房子,也不能代表这个房子,那么,房子在哪里?”
弥兰陀王恍然大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