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信,西汉淮阳人,官封淮阴侯。他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军事家,为刘邦开创帝业立过大功。刘邦称帝后,被诬告谋反,为吕后杀害。
他在少年时期,就“志与众异”,很有志向。在为人处世方面,他不仅谦逊礼让,而且诚实守信。
韩信从小就喜爱读书习武。父母双亡后,家贫无依,渐渐染上不求上进的毛病。行为放纵不检,加之他又不善于经商谋生,竟沦落到靠别人施舍过日子。因生活拮据,常常在淮阴城下的小河钓鱼,以此糊口,还是免不了挨饿。有几位老妈妈也经常到这条小河来洗衣物。她们每次来干活,总是带着饭菜,一干就是一天,午饭也是在河边吃。韩信每见她们吃饭,就饿得忍不住盯着她们看。有一次,其中一位老妈妈看出韩信饥饿难挨,就分出一些吃的给他。就这样一连十几天,韩信每天都能吃到这位老妈妈省给他的饭菜。他心里非常感激,有一次他对老妈妈许诺:“我将来一定重重地报答您。”不想老妈妈却生气地对他说:“我看你一个大男人却混不饱肚子,实在是可怜你,哪里想到要你回报呢!只希望你将来有出路就好了。”韩信听完之后,默默记在心里。
韩信喜欢习武,所以常常佩带一把宝剑。当地一些调皮的少年,老是讥笑戏弄他。有一次,一个好欺人的恶少年想侮辱他,他说:“别看你长得高大,还带着把剑,其实你的胆子小得很。”说完大伙也起哄讥笑他。那个恶少年又说:“你要是不怕我,就和我比试比试,你若怕我,就从我的裤裆下钻过去!”韩信气得盯着他看了好大一会儿,最后还是伏下身来,从他的两腿之间爬了过去。在场的人全都讥笑他胆小怕事。
后来,韩信投奔到汉王刘邦军中,从一个小兵做起,经萧何多次推荐,拜为大将,以后功绩显赫,官封王侯。但他一直没有忘记昔日那位在他自己最潦倒的时候给予他帮助的老妈妈。韩信派人去把那位老妈妈请来,向她深深表示谢意,并赠送给她一千金,实现了他当日的诺言。韩信又把那个侮辱过他的恶少年找来,非但没有惩治他,反而给他一个小官做。韩信的部下都大为惊讶,韩信却笑着对他们说:“当初他侮辱我时,我何尝不能杀了他?可是为了这点小事杀人,实在是太不值得了,所以当时我就咬牙忍受了。没有当时的容忍,我也不会有今天的地位,我把他也看做是激励我上进的人哪。”对韩信来说,漂母的恩情不仅仅在于施食救命,更宝贵的在于她激励了他的斗志。所以,漂母对他的恩情看来事情虽小,但是他却一直铭记在心。
在江苏淮安城西北不远的古运河畔,有一座青砖飞檐的古建筑——漂母祠,这就是后人为纪念韩信和他的恩人漂母所建的祠堂。
简评
济困、报恩,都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韩信在困顿时得到过那位老妈妈的接济,并声称今后要好好地报答她老人家,这属常理。韩信帮助刘邦打下了天下,封了侯后,报答那位老大娘,这是践诺,这是守信。能在显赫之时,记得自己潦倒时候的遭遇和诺言,这才是韩信不寻常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