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子墨子曰:“国之治,治之废,则国之治亦废。国之富也,从事故富也;从事废,则国之富亦废。故虽治国,劝之无餍,然后可也。
——《墨子》
译文
墨子说:“国家安宁,如果治理废弃了,国家的安宁也就废弃了。国家富裕,由于百姓从事事务才富裕;百姓的从事废弃了,国家的富裕也就废弃了。所以治国的事,必须勤勉不止,才可以治好。
墨家智慧故事
在封建社会,庞大的国家需要靠统治者治理,其责任是巨大的,因此勤政成了重要的品质。因为当一个国家置于一个人统治下,经不住丝毫的松懈。雍正就是历史最富盛名的勤奋皇帝。
雍正在位期间,勤于政事,自诩“以勤先天下”、“朝乾夕惕”。他在位期间每年唯有自己生日当天才会休息一天,其余每天都挑烛工作至凌晨一两点。他一生中在大臣的奏折中总共批阅了超过千万字,过劳死的说法非常可信。在位期间,主要实行了以下政策和措施。
中央体制:雍正一朝,整顿吏治,在中央创立密折制度监视臣民,并设立军机处以专一事权。
经济政策:在税制上推动“摊丁入亩”,“废除贱籍”,“火耗归公”等制。
民族政策:废除西南少数民族原本的土司制度,实行“改土归流”加强对少数民族的统治及同化。此外,雍正亦宣称“朕以外国之君,主中国之事”,严防汉族士大夫阶层离心。
海禁问题上,开始严格执行海禁,后来考虑到闽福百姓生计困难,同意适当开禁;雍正二年下令允许广东人移民台湾。但对外洋回来的人民仍有戒心。
立储制度:改善秘密选储制度,即皇帝在位时不公开宣布继承人,而将写有继承人名单的一式两份诏书分别置于乾清宫“正大光明”匾额后和皇帝身边,待皇帝去世后,宣读遗诏的大臣共同拆启传位诏书,确立新君。这样使得使皇位继承办法制度化,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康熙帝晚年诸皇子互相倾轧的局面。
信仰喇嘛佛教:与达赖喇嘛交往密切;达赖喇嘛特颁大佛像赠雍正;现存放于北京雍和宫:达赖喇嘛也称颂雍正已修为“佛爷”,雍正也著作学佛经籍数部。
十三年(1735)八月二十三日,雍正帝去世,终年58岁,葬河北易县,庙号世宗,谥“敬天昌运建中表正文武英明宽仁信毅睿圣大孝至诚宪皇帝”。
与康熙帝一样,雍正帝勤于政事。他宵衣旰食,夙夜忧勤,按照今日事今日毕的原则办事。后人收集他13年中朱批过的折子共计360卷。经过13年的励精图治,使清朝各方面在康熙时期的基础上更上一层楼,为康乾盛世的开启作出了巨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