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曰:命者,暴王所作,穷人所术,非仁者之言也。今之为仁义者,将不可不察而强非者,此也。
——《墨子》
译文
墨子说:命,是暴君所捏造,穷人所传播,不是仁人的话。今天行仁义之道的人,将不可不仔细辨别而努力反对它,就是这个道理啊。
墨家智慧故事
在封建社会,“命”这种东西往往成为统治者驯化百姓,让百姓安于受剥削和压迫的精神工具,是维护阶级制度的说法。然而,事实是只要试图改变,没有什么东西是注定不变的。
王象,三国魏晋时期的著名学者。他文章写得好,被天下人誉为“名士”,甚至被称为“儒宗”。
王象,司州河内郡(今河南武陟西南)人。他是孤儿,很小的时候父母就去世了。受生活所迫,卖身为奴,好歹糊口,维持生命。王象虽然卑贱,但非常好学,求知的欲望十分强烈。也不知道他从什么地方找来的书,每到羊儿只顾吃草的时候,王象便拿出书简,偷偷地读了起来。他读书被主人发现以后竟然遭到一顿毒打。主人恶毒的行径,反倒使王象读书的愿望更强烈。千方百计地抓空读书,被主人毒打,也就成了家常便饭了。王象,一个放羊的奴隶好读书的名声逐渐传开了。
河内人杨俊为人善良,乐善好施。他听说王象为奴却好学的事情以后,先是被感动,接着他又了解到,王象不但好学,且天资聪颖,才智也好,在欣赏王象的同时,慷慨解囊,出钱为王象赎身,解决王象生活中最实际的问题。他不但供王象读书,还给王象娶了亲,盖了房子。
杨俊为王象一门心思读书,专心致志地做学问,奠定了牢固的物质基础。杨俊为王象读书成材铺平了道路。果然,王象没有辜负杨俊的一片苦心,通过地方官的举荐,建安年间,王象得到曹操的儿子太子曹丕的“礼待”。曹丕当上皇帝以后,拜王象为散骑常侍,后来又升为常侍,口封为列侯。王象的学识和才能,真正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赞赏。
后来,王象被称为“儒宗”,历史上这样评价:“性器和厚,又文采温雅,因是京师归美,称为儒宗。”
王象主持编写了《皇览》。《皇览》,从延康元年开始撰集,“数岁成,藏于秘府,合四十余部,每部有数十篇,通合八百余万字。”成为我国历史上最早的一部类书。
王象,奴隶羊倌出身,经过不懈的刻苦努力读书,终于成为著名的学者。在王象成长的过程中,杨俊为他提供必要的物质基础自然功不可没,而王象自身的努力,为后学者树立了逆境成材的楷模。而“命”不可改变一说,也不攻自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