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炯,12岁举神童,授校书郎、崇文馆学士。恃才傲物,人称“王、杨、卢、骆”,他自称“愧在卢前,耻居王后”。
骆宾王,唐高宗时历官武功、长安主簿、侍御史。年幼便作出“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的佳句,成名较早。及长,因故下狱,获释后出任临海丞。徐敬业起兵反对武则天,他撰写了《讨武曌檄》。当武则天读到“入门见嫉,蛾眉不肯让人;掩袖工谗,狐媚偏能惑主”时,只是付之一笑。当读到“一抔之土未干,六尺之孤何托”一句时,竟感叹说道:“有如此才,坐使流落不遇,宰相之过也。”骆宾王的五律《在狱咏蝉》等诗,是历来为人传诵的名作。
简评:
杨炯和骆宾王,都是很有才气的诗人。不同的是:杨炯在他诗中的对句里爱以古人的名字相对,人们称之为“点鬼簿”;骆宾王在他诗中的对句里则喜欢以数字相对,人们称之为“算博士”。在律诗的对偶句中,以人名和数字相对,是常有的,对于杨炯和骆宾王的这些批评未免责之过苛;然而,这种批评也启示作者,不应该满足于自己习惯了的写法,因为长此以往,作品将会逐渐趋于雷同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