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夫言语,君子之机,机动物应,则是非之形著矣。故不可不慎。若於意不善了,而本意欲言,则当惧有不了之失,且权忍之。後视向不言此事,无他不可,则向言或有不可;然则能不言,全得其可矣。且俗人传吉迟传凶疾,又好议人之过阙,此常人之议也。坐言所言,自非高议。但是动静消息,小小异同,但当高视,不足和答也。非义不言,详静敬道,岂非寡悔之谓?
人有相与变争,未知得失所在,慎勿预也。且默以观之,其是非行自可见。或有小是不足是,小非不是非,至竟可不言以待之。就有人问者,犹当辞以不解。近论议亦然。若会酒坐,见人争语,其形势似欲转盛,便当无何舍去之。此将斗之兆也。坐视必见曲直,党不能不有言,有言必是在一人,其不是者,方自谓为直,则谓曲我者有私於彼,便怨恶之情生矣;或便获悖辱之言,正坐视之,大见是非,而争不了,则仁而无武,於义无可,故当远之也。然大都争讼者,小人耳。正复有是非,共济汗漫,虽胜可足称哉?就不得远取醉为佳。若意中偶有所讳,而彼必欲知者,若守大不已,或劫以鄙情,不可惮此小辈,而为所挽。引以尽其言。今正坚语,不知不识,方为有志耳。
——嵇康《家诫》
白话
语言这个东西,是君子的一种重要表达形式,应用之时,君子的是非态度等都会通过它轻易显示出来。所以,说话之时不能不谨慎。如果讲出一些话会产生一种难以停止的欲望,虽然本来很想讲,也应当考虑到一直讲下去的可能引起的过失与其他不当的后果,就应当先忍着不说。事后再来看自己不讲的这件事,也没什么不可以的,而说出来却可能有什么不当之处;因此能不说的话,也就尽量不说了,以保证少做些不该做的事。而且世俗之人传好消息很慢,坏消息倒是传得很快,又喜欢议论别人的过失短缺,这都是常人的喜欢的议题。这样的人坐在一起讨论的事情,自然不是什么高尚的话题。一点小小的变动消息,一点点的一样样,都被重视,其实根本不足以去附和回答。如果不是附和“义”的话就不说,细心安静的谨守值得尊敬的大道,难道不是减少后悔的一种办法?
人都有自己的判断、喜好,有赞许也有不认同甚至想与人争论的时候,但在你不知道这么做得失情况如何时,还是谨慎些,少去干预的好。姑且沉默着去观察,慢慢的自然会明白事情的是非可否。有时小小的正确其实算不得正确,而小小的错误也不算是错了,这些情况都不用去说话干预。就算是有人来问了,也可以告诉他说自己不知道而不予回答。在遇到别人争论的时候也是如此。如果遇到酒会,别人开始争论而且有越吵越厉害的趋势,就应当找个机会离开而不要有任何留恋。因为这是他们将要开始争斗的前兆,你坐在一旁看着一定会对是非曲直作出区分,届时就忍不住不说话,你一开口说话肯定是站在其中一个人那边,届时他不对的地方你也就以为对了,而另外一个人会认为你是私心想帮助这个人与他作对,心里面就对你有了怨恨讨厌之情。就算你能忍住不说,就坐着看他们争吵,但你明明看出了是与非,却不参与争论,这是有仁心却无用武之地,从义而言又是不可为的事情,因此你应当远离他们。而且大部分喜欢争辩诉讼的人,都是小人。就算其中有是非曲直之分,但你与他一起为之,就算是胜利了又有什么值得称道的地方呢?还不如远离他们饮酒自醉的好。如果偶然间讲了一些使人有所忌讳的话,而那个知道了这个的人如果节操不是很好,以这点作为威胁,你也不用怕这种小人,而因此被他利用。让他去说吧。假如能坚守以为对的言语,对那种小人的作为没有感觉不去理会,才算是真有志向的人。
家训史话
段秀实是唐玄宗时期的名将。为人朴实稳重,言辞谦恭。安史之乱时,被封爵张掖郡王。他管制的时期吐蕃不敢犯境,百姓安居乐业。段秀实担任都虞侯的时候,平定安史之乱的功臣郭子仪时任天下兵马副元帅,权倾朝野。郭子仪的儿子郭晞也随父征战立下战功,由他兼任行营节度使,驻军于彬州。郭晞仗侍其父的权势,放纵士兵在彬州胡作非为,随意在大街上抢夺百姓财物,捣毁器物,撞杀孕妇。
彬州是节度使白孝德管辖的地方,他听后感到很头痛。他是郭子仪的部下,碍于郭子仪的权位,不敢过问这件事。而靠近彬州的段秀实闻此很不满意。这事本来同他没关系,但是,他却主动找到白孝德,请求派他去担任都虞侯(军队中的执法官),以便制服郭晞部下的不法行为。白孝德爽快地答应了他的请求。
段秀实担任都虞侯不久,郭晞部下的17名士兵上街捣毁了一家酒家的酒器,杀死了酿酒的技工。段秀实知道后,立即下令逮捕了这17名士兵,并将他们斩首示众。百姓见后无不拍手称快。
但是,这一下却捅了蚂蜂窝。郭晞军中士兵大为震动,悉数披上铠甲,杀气腾腾,企图向段秀实报复。一时间,剑拔弩张,一场流血冲突在即。
白孝德闻讯大惊失色。连忙召见段秀实问“怎么办?”段秀实从容不迫,亲自去郭晞营中处理此事。白孝德不放心,要派数十名士兵护卫他前去。他尽请辞去,解下佩刀,只选了一个既老且跛的士卒随他同行。
至郭晞营前,披甲执锐的士兵涌出。段秀实见状,笑着说:“杀一老卒,何需这么多甲兵?我戴着我的头来了。”众士兵见状,皆谔然。段秀实对郭晞说:“副元帅功勋盖世,当善始善终。今天,阁下却放纵手下,恣意作恶。这样做,势必引起混乱,影响国家安定。皇上追究下来,将罪及副元帅。乱皆起因于阁下。人们会说,阁下依仗副元帅,不守法。这样,令尊大人的一世英名将毁于一旦,恐祸将至。”
话音未落,郭晞立刻向段秀实拱手致谢。说道:“幸亏您及时赐教,恩德甚大。我愿听先生的。”随即,他喝令士兵“解甲归营,有敢乱来者死。”段秀实为了考验他,留下来吃饭,过夜。郭晞怕出意外,一直陪在段秀实的身边。次日晨,二人到白孝德处,郭晞向孝德谢罪。彬州从此安定平和。
古训今鉴
嵇康的这番话听起来似乎显得谨小慎微,不符合他狂傲放荡的形象,但细细一读就发现其中的豁达与自信。嵇康的文章精辟独到见解,思想锋利,但并不表示这样的狂傲之士是对人的态度是无礼的。相反,他对于“义”坚定豁达,小错小事不必事事较真,句句抬杠。嵇康对儿子嵇绍的教导体现了慈父的拳拳之心,依然是真知灼见。无论是嵇康、段秀实还是现今的我们,是非要明辨坚持,言行要有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