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夫人有善,鲜不自伐,有能寡不自矜。伐则掩人,矜则凌人。掩人者人亦掩之,凌人者人亦凌之。故三郤为戮于晋,王叔负罪于周,不唯矜善、自伐、好争之咎乎?故君子不自称,非以让人,恶其盖人也。夫能屈以为伸,让以为得,弱以为强,鲜不遂矣。
——刘清之 《戒子通录》
白话
人们有了优点,很少有不自夸的,有了才能很少有不自傲的。自夸必然会掩盖别人的优点,自傲必然会看不起别人。掩盖别人的人,别人也会来掩盖他;看不起别人的人,别人也会看不起他。所以春秋时晋国的“三郤”都被厉公所杀,西周时的管叔和蔡叔因叛乱而被诛,不正是由于居功自傲、争强好胜的缘故吗?所以君子不愿意表现自己,并不是谦让别人,而是嫌这样做会妨碍别人。假如真的能做到以暂时的屈从作为伸张,以推让作为获取,以示弱表现刚强,那么就很少有办不成的事。
家训史话
苻坚是前秦世祖宣昭皇帝,十六国时期前秦的皇帝。苻坚在位前期励精图治,经过二十多年苦心经营,国富民强,基本统一了中国北方,只有偏安一隅的东晋尚未征服。攻克晋阳俘获朱序后,苻坚自己认为统一天下的时机已经完全成熟。于是他提出伐灭晋朝。但是大臣们纷纷反对。
苻坚的亲弟弟苻融流泪劝苻坚,说伐晋有三不可:第一,天象不利,吴越之地有福象(古人非常迷信“天命”);第二,晋国国君是明君,臣下又有谢安、桓冲这样的江表伟才;第三,国家连年数战,兵疲将倦,有畏战之心。苻融把王猛临终遗言又复述了一遍,顿首泣诉:“伐晋必无功而返,而且陛下您宠信鲜卑、羌、羯等各族人等,他们遍布国都附近,手中有兵有权,而我们皇族贵戚却都在远方偏僻地方守边,现在倾国而去伐晋,一旦出事,后悔根本来不及!”苻坚的大臣权翼,苻坚的宠爱少子苻诜以及国师道安等数十人面谏上书,苻坚均不听。只有燕国勋贵慕容垂和羌族首领姚苌大力支持苻坚,发兵前他们自己与子侄辈都做好了趁乱复国的各方面准备。
但是苻坚因为以前的成绩,变得骄傲起来了。他不听大臣的劝告,带领大军南下,想一举消灭东晋,统一全国。他号称八十万大军,说只要把马鞭往长江里一投,就可截断流水。
开始,前秦军攻陷寿阳、郧城,双方相持于洛涧。前秦屡战屡胜,于是更加洋洋得意。
晋朝的军队趁前秦军队骄傲自满的时候突然夜袭,前秦军溃败涂地,前秦军中的鲜卑、羌、羯等各族兵丁各怀鬼胎,转头就跑,再往后的军队根本就看不见前面发生了什么事,看见黑黑压压一帮溃兵洪水般压来,也扔下兵杖转身就逃。苻坚自己也被流箭射中,单骑逃遁至淮北,听见风声鹤鸣,都以为晋军追到,仓惶逃奔不止。结果被东晋的五万军队打得大败而逃,落了个众叛亲离的下场,自己也在彬县水口乡被部下逼得自杀。
古训今鉴
“自满则败,自矜则愚”,自以为满足就会失败,自我夸耀就会愚钝,苻坚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包子有肉,不在皮上;人有学问,不挂嘴上。平时不必夸耀自己的优点,不自满不自负是给自己留余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