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君子当守道崇德,蓄价待时,爵禄不登,信由天命。须求趋竞,不顾羞惭,比较材能,斟量功伐,厉色扬声,东怨西怒;或有劫持宰相瑕疵,而获酬谢,或有諠聒时人视听,求见发遣;以此得官,谓为才力,何异盗食致饱,窃衣取温哉!世见躁竞得官者,便谓“弗索何获”;不知时运之来,不求亦至也。见静退未遇者,便谓“弗为胡成”;不知风云不与,徒求无益也。凡不求而自得,求而不得者,焉可胜算乎!
——颜之推《颜氏家训》
白话
君子应该谨守正道、推崇德行,蓄养声望以待时机。一个人如果官职俸禄不能往上升,那实在是因为天命的缘故。自己去索求奔走,不顾羞耻,与别人比较才能大小,量功劳高低,声色俱厉,怨这怨那,甚至有人以宰相的毛病相要挟,以此获得酬谢,有人大声吵嚷,混淆视听,以此求得被任用。靠这些手段得到官职,就说是有才能。这与偷盗食物来填饱肚皮,窃取衣服求得温暖有什么区别呢!世人看见那些奔走钻营而获得官位的人,就说;“不去索取怎么能获得呢?”他们不明白时运到来之时,你不求取也会来的;他们看见那些恬静谦让却没有得到赏识的人,就说:“不去争取怎么能成功呢?”他们不明白时机未到,徒然追求是没有好处的。世上那些不去索求却获得了,以及索求了却没有获得的人,哪能计算得清呢!
家训史话
顾秉谦曾任东阁大学士、文渊阁大学士、建极殿大学士。顾秉谦是明朝天启末年的一任宰相,但是也是历史上一个遭人鄙视和唾骂的宰相。明末天启年间,太监魏忠贤擅权,大发淫威,一手遮天,草菅人命,并与东厂、锦衣卫特务狼狈为奸,滥杀无辜。
顾秉谦他率先趋附,史称为人“庸尘无耻”,顾秉谦百般献媚邀宠奴役般地曲奉魏阉,丝毫没有点骨气,并助纣为虐,被时人目为“当朝严嵩”,讥称他是“魏家阁老”。 顾秉谦比魏忠贤大十八岁,为了紧紧攀附魏忠贤,他竟厚颜无耻要当魏忠贤的儿子。有一次,他带领着儿子去给魏忠贤叩头请安,说道:“本来是我想要拜依您膝下的,但是,恐怕您老人家不喜欢我这个白胡须儿子,所以我就叫我的小儿子来认您爷爷了。”真是极尽拍马奉承之能事,让人肉麻,令人作呕。然而,魏忠贤也不觉得有半点难为情,竟然颔首认可。当时,顾秉谦的儿子还是个小孩,浑身乳臭未干,只因认了魏忠贤爷爷,当即授予“尚宝丞”之职。
顾秉谦与魏忠贤相互勾结,陷害忠良。据《明史·阉党传》记载,他自从天启四年十二月当首辅至六年九月去位,朝廷忠实、正直的大臣遭到陷害,那些所谓“罪状”的票拟行文大都出自顾秉谦之手。
顾秉谦生活极度贪婪。天启五年,顾秉谦主持会试,全家人出动,对应试者大索贿赂,闹得满城风雨。同考官魏广微准备揭发,顾秉谦便派人给魏送去好处,进行拉拢。丑事虽被遮住了,却堵不住受害考生的嘴,高喊“顾贪”、“魏昏”。顾秉谦的所作所为,被人指为当今严嵩。
崇祯皇帝即位后,开始清算阉党。天启七年十一月,魏忠贤在凤阳自缢而死。崇祯元年,朝廷言官联名上疏,列数顾秉谦当年与魏忠贤狼狈为奸的种种罪证,要求追究查办,于是朝廷将顾秉谦削籍,列入“逆案”处理。后来,顾秉谦花钱赎为平民。昆山老百姓积怨暴发,由成林等人带领冲到顾秉谦家,将房舍居室及家资全部焚烧一尽,昔日豪华的顾家大宅化成一片白地。年已80岁高龄的顾秉谦,仓皇逃跑,窜到一渔船上才得以免遭一死。在百般无奈之下,如丧家之犬的顾秉谦只得将4万两窖藏银献给朝廷,才允许寄居他县,最后客死在异乡。几经周折,顾秉谦的棺材才允许运回昆山,然而30年没有入土落葬。后来草草入土安葬,但不久又遇上盗墓贼,将其尸体掘出并焚烧。
古训今鉴
顾秉谦的钻营可谓无耻之极,没有德行贪婪成性最终全家覆灭。在古代的伦理中,死后不能入土并且被抛尸是极大的憎视,顾秉谦最终害人害己,遗臭万年。颜之推告诫子孙不要不修德行不顾廉耻奔走钻营而获得官位就是这个道理。现今也是如此,自身的修德进业才是最关键的,要想有作为必须得考自身的努力,抛弃廉耻去求营生不可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