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自谦则人愈服,自夸则人必疑我。恭可以平人之怒气,我贪必至启人之争端,是皆存乎我者也。
——申涵光《荆园小语》
白话
自谦的品行使人敬服,自夸的人令人怀疑,对人恭敬可以平息人的怒气,自贪自利必会引起争端,这是人人都适用的道理。
家训史话
清朝时,在安徽桐城有个一个著名的家族,父子两代为相,权势显赫,这就是张家张英、张廷玉父子。
清康熙年间,张英在朝廷当文华殿大学士、礼部尚书。老家桐城的老宅与吴家为邻,两家府邸之间有个空地,供双方来往交通使用。后来邻居吴家建房,要占用这个通道,张家不同意,双方将官司打倒县衙门。县官考虑纠纷双方都是官位显赫、名门望族,不敢轻易了断。
在这期间,张家人写了一封信,给在北京当大官的张英,要求张英出面,干涉此事。张英收到信件后,认为应该谦让邻里,给家里回信中写了四句话:
千里来书只为墙,
让他三尺又何妨?
万里长城今犹在,
不见当年秦始皇。
家人阅罢,明白其中意思,主动让出三尺空地。吴家见状,深受感动,也出动让出三尺房基地,这样就形成了一个6尺的巷子。两家礼让之举和张家不仗势压人的做法传为美谈。
张英的四句诗应该说不是什么名作,拿秦始皇修建长城做这个比喻也未必恰当,但能够流传至今,是因为张英这种谦让的美德。虽然吴家也是有人在朝廷做官,但官职比张英小多了,张英如果利用自己的权势让县官做出对自己有利的判决应该不是很难,而且官宦人家的府邸大小对他们来说又是很重视的,张英能够恭谦礼让、不仗势欺人,真是难能可贵。
古训今鉴
人们在涉及到自己切身利益的时候。心胸宽广、放眼远处、恭谦礼让的人无论在何时都是受人尊敬的。在物欲横流、钱、权当头的今天,提倡这种美德,更为必要。才学上也是如此,真正有内涵的人是不屑于索求别人奉承和赞美的,那些没有真才实学的人却不懂得谦虚的价值,总是以夸夸其谈去博得别人的吹捧。被人们称颂为“力学之父“的牛顿认为自己之所以能做出巨大的成就,是“因为我们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的缘故”;扬名于世的音乐大师贝多芬,谦虚地说自己“只学会了几个音符”;科学巨匠爱因斯坦说自己“真像小孩一样幼稚”。他们的谦虚并没有使他们的成就变得暗淡,反而为他们赢得了世人更多的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