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588300000043

7.膏药

(1)膏药的起源和发展

膏药是中国医药学中的一个重要部分,是五大药物剂型——丸、散、膏、丹、汤之一。外贴膏药不仅能治疗某些外科疾患,对于某些内科的疾患也有一定的疗效。同时,它具有便于使用和携带方便的优点。所以,从来就受到劳动人民的重视和普遍应用,对保障人民健康起着较好的作用。

我国最早的医学文献,战国秦汉时期先后出现的《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难经》等古典医学著作中,都有关于膏药的制备和治疗应用方面的记载。如《黄帝内经》灵枢篇中,对痈疮有这样的描写:“发于腋下,赤坚者日米疽”、“……踪砭之,涂以豕膏”。所谓豕膏便是猪脂。在经筋篇里还写有:“治之以马膏膏其急者,以白酒和桂以涂其缓者”。可见在远古时代,人民已经采用油脂及白酒和桂涂于皮肤来治疗疾病。

1972年11月在甘肃武威旱滩坡发掘的汉墓中,出土了我国东汉初期记载医学方面的简牍。这批医简的出现是我国迄今最早的一批医学著作的原始文物,其中57~59、87甲、87乙、88甲、88乙、89甲、89乙等简方都有用膏药治疗疾病的重要记载。如88甲简记载着:“治郊女膏药方,楼三升、当归十分、白苣四分、付子卅枚、甘草七分、弓大隻十分、果草二束,凡七物以盼膊之舍之”。89甲简中记载百病膏药方:“蜀椒四升、白苣一升、弓穷一升、付子卅果,凡四物文且渍以淳酼三升渍口口口、三斤先口口口”。简中不仅记载了用膏药治疗何种疾病,而且还记载了膏药的制法:。这批医简的出土,为我国膏药起源的考证,提供了确切有力的证据。

东汉末年杰出的医学家张仲景,在他的《伤寒杂病论》中说:“四肢才觉重滞,即导引吐呐针炙,膏摩勿令九窍闭塞”。可知在汉代,膏药已经进一步的使用了。

汉代外科圣手华佗曾做过腹部手术,《后汉书方术传》这样记载:“若疾发结于内,针药,所不能及,乃命以酒服麻沸散,既醉无所觉,因刳破腹背,抽割积聚。若在肠胃,则断截湔洗,除去疾秽。既而缝合,敷以神膏,四、五日创愈,一月之间皆平复”。可以认为,“神膏”绝不是单纯的脂,而且这种膏的形式不仅用于外科。华佗曾说:“夫伤寒,始得一日、破、曾当膏摩火灸之,即愈。”到了魏、晋、南北朝时代,膏药得到广泛的使用,专门外科医书《刘涓子鬼遗方》中大量的记载了膏药的处方:,并详细的记载了制法:及用法:。如羊髓膏方载“羊髓二两、大黄二两、甘草一两、胡粉二分”,上四味?咀,以猪脂二升半,并胡粉微火煎三上下,绞去渣,候冷,敷疮上。日上四、五次。这种用猪脂煎制的膏剂,占绝大多数。也有用蛋清调制的,如白蔹薄方:“白蔹、大黄、黄芩各等分,右三味捣筛和鸡子白涂布上,薄痈上……”。用以治疗痈疮。

葛洪所著的《肘后方》中,记有大量的猪脂膏;西晋的《崔化方》中有乌膏的记载,其制法:为:“先空煎油三分减一,停待冷,次内黄丹,更上火缓煎,又三分减一,又停待冷,次下薰陆香一钱,不冷即恐溢沸出,煎候香消尽,次下松脂及蜡,看膏稍稠,即以点铁物上试之,斟酌硬软适中,乃罢”。按它的制法:看来,这是黑膏药无疑。

由此看来,猪脂膏这一类软膏,在南北朝时已得到广泛的应用和发展。在猪脂膏广泛应用中,制作技术较复杂的黑膏药也出现了。黑膏药的出现与黄丹有着密切的关系,远在《神农本草经》上已有黄丹的记载,称之为铅丹。黄丹制膏早已应用。魏晋时代炼丹之术非常盛行,葛洪所著《抱朴子内篇》里记载了不少有关铅丹制剂及油膏剂的方法。我们知道,熬制黑膏药时,下黄丹的时间、快慢都不好掌握;黄丹的应用虽然很久,但是制成黑膏药就从这个时期开始了。

在唐代,我国医学曾出现了新的局面。唐初孙思邈著的《千金翼方》和王焘著的《外台秘要》是两部巨大的医学著作,汇集了当时和隋唐以前的医疗经验和方剂。这两部书里,收集了许多猪脂膏方和其他软膏方。由此可见,软膏在治疗痈疮、疔疮蜂窝毒、金创、烫伤等方面已被采用,在外治膏方中占着主要地位,但关于黑膏药的记载还是较少的。《外台秘要》上记有乌膏方,《千金翼方》上记载着乌麻膏方,内有生乌麻油、黄丹、醋,其制法:为“内油铜器中,微火煎之,至明旦看油减一分,下黄丹,消尽,下蜡令沫消,膏成”。

总之,从现在所有的资料来看,唐初时黑膏药就已经应用了。宋代医学大为兴盛,其医学著作之多也超过前代,并设立了熟药署专掌药物的制作。在李迅的《集验背疽方》中,就有关于膏药的记载。特别是宋太平兴国三年到淳化三年(公元973—992年)编成由国家出版的《太平圣惠方》具有重大意义。此书是由医官王怀隐等就当时太医局蔸罗各家验方汇编而成的,其理论出于隋代巢元方著的《诸病源候论》,可以说是唐宋之间劳动人民医治疾病的经验总结。该书对痈疮、蜂窝毒、疖疮、损折、金创等外科疾患都有专门的篇章,详细地谈到病因、症状、病机、诊断方法、治疗方剂及其制作方法等。关于膏药方剂的记载也很多,软膏和硬膏的方剂都有。其中黑膏药的记载是很多的,如“雄黄膏”、“通神膏”、“抵圣膏”、“大垂云膏”、“麝香膏”等,并记载有详细的制作方法。如“通神膏”用雄黄、黄丹、蜡、腻粉、没药末……桂心、白芷、麻油等,将药细判,先取油倾于锅中,以微火煎熟,下判药煎,候白芷黄黑色,以绵滤过,拭锅令净,下蜡于锅内,煎熔,都入药汁于锅中,次下黄丹,再下诸药末,不住手搅,稀稠得当,滴在水中,药不散即膏成。以瓷盒盛,密封闭,悬于井底一宿,拔出火毒,用时摊在故帛上贴,日二换之,以痊为度。其余许多黑膏药的制法:,与此大同小异。这些膏药每种方内,药味少则七八味,多则二三十味,要比隋唐时代的硬膏药味多得多,制法:也比那时完善得多。从“滴在水中药不散”、“滴于水中如珠”,以判断膏是否制成,以及“悬于井底一宿出火毒”等操作来看,技术已日趋完善。由此看来,黑膏药已由不完全发展到比较完全,由使用少发展到大量使用。与此同时,软膏还是广泛的使用着,不过已从主导地位降到和黑膏药同等地位。在《太平圣惠方》中也有许多记载,如治疗痈疮、乳痈、穿瘘及结肿疼痛的“紫金膏”、排脓攻毒止痛的“连翘膏”等许多制剂,也是药味比较多的,这比过去药味少的是个进步。宋代的《和剂局方》、《外科经验全书》等书中也记载有膏药处方:,如“云母膏”、“万金膏”、“神仙太乙膏”、“唆头膏”、“太乙膏”等。

明朝对膏药的应用更为普遍。陈实功的《外科正宗》载有“加味太乙膏”、“乾坤一气膏”、“琥珀膏”、“阿魏化痞膏”等多种膏药的制法:和用途。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也记有膏药的方剂和制法:,如卷12下草部丹参一药中治妇人乳痛:丹参、白芷、芍药各二两?咀。以醋淹一夜,猪脂半斤微火煎成膏,去滓敷之;卷13草部细辛一药中治头白秃方:獐耳、细辛为末,槿木煎油调搽。汪机的《外科理例》瘰疬篇中记有:“……如不消,即以琥珀膏贴之。”肺痛肺痿篇中有:“肺痈已破,入风者不治,或用太乙膏”。可见当时已能用大膏药,治疗由肺脓疡造成的脓气胸症。

到了清朝,随着医药学的发展,膏药已经成为普遍的民间用药之一。在《医宗金鉴》中记载了许多的膏药方剂,有一部分目前还在流传着。如《外科全生集》记有:“阳和解凝膏”、“洞天鲜草膏”等。特别是出现了膏药的专门书籍,如吴尚先所著的《理瀹骈文》,是一部较完善的膏药专书。作者经过几十年的临床经验和博采前人有关膏药的精华部分,写成了我国第一部专门膏药书籍,几乎把一切见闻的病都用膏药治疗;而且在原著中详细的论述了膏药治病机理,指出了膏药的配制方法和应用方法。他在20年间,“月阅症四、五千人,岁约五、六万人,出膏大小约十万余张”。总之,他把膏药系统化起来,对膏药的发展起着承先启后的作用。该书在《黄帝内经》、《难经》、《金匮》、《伤寒》的理论基础上,进一步应用阴阳五行、四诊八纲,精、气、血、津、液,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等,作为局部与整体统一观念的主要论点,创立了外治的独特疗法。该书内容非常丰富,治疗方法也多样化,收集了500余种单方和疑难杂病的治疗方法,包括皮肤科、骨科、妇科、产科、外科、小儿科、五官科等。在疾病种类上对疮疡、肠痈(阑尾炎)、呕吐、黄疸、水肿、消渴(糖尿病)、肺痿肺痨(肺结核)、风湿、食积、泄泻、肠结症、寒痹、头痛、心悸、久咳病等都有所论述。

膏药治疗是外治法的一种。它是利用药物,施于病者机体外表某部或患部的作用,借经络的通路发挥药物的通经走络、行滞去瘀、开窍透骨、驱风散寒的功能,从而达到某种治疗目的的一种疗法。在前面发展史里我们已经谈到,中国医药学在很早以前就采用外治法,后来因为汤药的发展,外治法渐渐退居次要地位。事实上,外治法非但可以配合内服药饵疗法来提高疗效,而且有许多疾病也可以只用外治法就能达到治疗目的。吴尚先在《理瀹骈文》中论述膏药的功能时说:“一是拔,一是截。凡病所结聚之处,拔之则病自出,无深入内陷之患;病所经由之处,截之则邪自断,无妄行传变之虞”。“为了达到拔和截的治疗目的,方中往往加猛药、生药、香药、使之”“率领群药,开结行滞,直达其所,俾令攻决滋助,无不如志,一归于气血流通而病自已”。所以在平肝、暖胃、截疟、化痞、止泻、蠲痹等膏中,各有加药。在制膏当中有如上述的说法,更有中心体系。

膏药是中国医药学中丸、散、膏、丹、汤五大剂型之一,我们在发掘、整理和提高的基础上,应进一步深入研究,使医学科学更好地为人民健康,做出应有的贡献。

(2)膏药的作用机理

一般膏药包括膏与药两部分,膏的部分比较简单,成分比较固定;药的部分比较复杂,往往因病、因人、因时、因地而有所不同。膏的熬制主要用胡麻油和铅丹两种原料,二者在临床上均具有一定的医疗作用。《日华诸家本草》论胡麻:“陈油煎膏,生肌,长肉,止痛,消痈肿,补皮裂”。苏颂《图经本草》谓胡麻油“治痈疽热病”。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论胡麻油能“解热毒,食毒,虫毒,杀诸虫蝼蚁”。可见胡麻油除具有滋润皮肤,使丹药不干,更具有解毒、杀虫、保持药效持久的良好作用。铅丹又名黄丹、红丹、东丹、漳丹,系由铅氧化制成。黄宫绣《本草求真》论黄丹:“铅丹亦名黄丹,系用黑铅、硝黄、盐矾锻炼而成,故味兼咸而走血。其性亦能杀虫解热,坠痰祛积,且更拔毒去瘀,长肉生肌,膏药每取为用。在熬制膏药时除用铅丹外,有时还采用密陀僧、铅粉等铅的化合物,也具有类似铅丹功用。据此,膏药不仅其质具有防腐,防燥,保持效,便于贴用,刺激皮肤毛细管张吸收药物和湿润作用,而铅丹、胡麻油的本质同样有膏药基质适应症中所要求的某些性能。所以胡麻油和铅丹熬制成的膏药基质便成为膏药制剂和治疗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膏药在应用过程中,宋代以前,主要用于治疗痈疮、疖疮等外科疾患。明代李时珍述及膏药可贴风湿诸病,明代汪机谓太乙膏可贴肺痈已破。清代吴尚先所写膏药专著《理瀹骈文》中“截”、“拔”两节中说:“凡病所集聚之处,拔之则病自出,无深入内陷之患;病所经由之处.截之则邪自断,无妄行传变之虞”。说明膏药不但应用于外科各病,而且可以应用于内、妇及小儿各科。

膏药之所以能够治疗痈疮、疖疮、肿疡等外科疾患,从它的处方用药来看,还是比较容易理解的。如明朝朱柿《普济方》记载治疗金疮箭镞伤并痈疽疖毒的太乙膏处方,计有白芷、苍术、石膏醋炒、白胶香、乳香、没药、黄丹各五钱,用真清油四两熬膏,入黄蜡一两收膏,用油单纸摊贴。这个膏药处方是用来治疗中医所说的属于阳性的痈疮、疖疮、肿疡的,也就是属于急性的、化脓性的溃疡疾患。从太乙膏中药味来看,苍术富有去湿作用,对疮疡、脓液可以促进其排出。石膏为清凉剂,功能清热解毒,迅速减轻掀肿疼痛等症候,加以醋炒不仅可使石膏易干粉碎.缓和石膏作用。而且具有散瘀、解毒。止痛、收敛的作用。白芷、白胶香、乳香、没药等都是香料药品,不仅具有防腐作用,并能改善血行、祛瘀散寒、镇静止痛。以上各药合成薄贴,会使疮痈疾患达到好转和治愈。黄丹、清油为熬制膏药赋形剂,更有促使药物性能透入肌肤深部,发挥药物的效能。五脏六腑功能的盈亏盛衰和脏器病变可应用膏药外敷,以外用药物入内疏通气血等的理论是膏药对体内脏器和远距离的治疗作用的主要依据。如对关节风湿疼痛、消肿化痞、暖胃、定痛、止泄诸作用,广泛应用上焦心肺膏药,中焦脾胃膏药,下焦肝肾膏药,通治三焦和五脏。通治六腑膏药,调经、安胎、卫产、催生膏药,其作用机理则是较复杂的问题。盖人体内而脏腑筋骨,外而皮肤肌肉,五官百骸,靡不相通,其相通道路则为经络。中医在内外各科,辩证论治、药物归经、针灸疗法,都是以脏腑机理为理论基础的。而膏药疗法则兼有一般药物、针灸、物理等疗法的长处。膏药处方用药,是根据一般中药归经原则,运用药物互相协调为用的效能.组成多味药物的复方。以发挥药物良好效果。更因膏药用于肌肤薄贴,所以多取气味俱厚的药物,并加以引药,如姜、葱、槐、柳、木别、蓖麻、风仙、菖蒲、山甲、轻粉等力厚之品,几乎各方使用。延胡索、木通、细辛、威灵仙、木香、乌药、苏合油、冰片、麝香、乳香、没药等善于率领群药,开结行滞;直达疾病所需的芳香药物,更是膏药熬制中不可缺少的药品。至于贴用膏药,除溃疡肿毒贴患部处.一般多以针炙经络穴位为贴部位。如太阳经外感贴两太阳、风池、风门、膻中穴。脏腑病,则分别其在上在下及经络通路贴之,如上贴心口、中贴脐眼、下贴丹田,或兼贴心俞与心口对,命门与脐眼对,足心与丹田应。总之,膏药所贴穴位都是根据体表十四经穴,借经络通路以直接影响内脏疾患,提高药物疗效,达到迅速治愈的目的。

膏药之所以能够治疗多种疾病,是有它一定的物质基础与论根据的。它的处方:组成来源于一般中药方剂,与西药中许多外用药、注射剂、口服剂有同一作用,同样可以合剂,分用(特殊的当然例外)此其一。在一般方药的基础上,取长补短,加以变化,去其轻淡平温之剂,益以气味俱厚生香引导之昧以得药方此其二。用药数广而多形成大的复方,以适应复杂的病理变化,由于许多药物中含有脂熔性^挥发性及刺激性的药物,因此豇透人皮肤产生消炎、止痛、去腐、生肌、收敛等作用,一如治痈疖疮、肿疡、溃疡等,风湿寒痹、止痛、壮筋骨、跌打损伤等,此其三。利用丹、油熬膏作赋形剂,以防腐、防燥、保护疮面,保持药效持久,促使药物和经过表皮产生深部和全身作用,此其四。按经络俞穴及身体特殊部位薄贴,发挥药效,促进作用,此其五。贴于患处刺激神经末稍,通过反射,扩张血管,促进局部血液循环,产生神经特异性,以调整机理增强组织抗御力量,达到镇静、消炎作用。此外,软膏具有保护局部皮肤的湿润柔软作用,是通过皮肤角质层细胞间隙、毛囊壁、汗腺、皮脂腺,使药物渗透与吸收,对创伤、皮肤疾病、粘膜病变的治疗,均有防腐、消炎、止痛等局部作用。同时,药物穿通皮肤及粘膜后,经过血管或淋巴管进入体循环可产生全身作用。膏滋内服后与内服汤药一样起全身治疗作用。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初步理解膏药的治疗作用,是以中医的经络学说为基础。就其生理机理而言,则系以特殊剂型,使药物有效成分刺激外感受器而使内感受器产生整体影响。是否尚有因组织吸收某些药物有效成分而产生杀菌、抗生作用,还有待于今后的研究。

(3)膏药的分类

综合古今膏剂大致可分为四类:煎膏、软膏、硬膏、敷药。

①煎膏:唐时称“煎”。一般是药物经过煎煮、去渣、浓缩,再加蜜或糖制成的稠厚半流体状供内服的制品,具有药物浓度高、体积小、稳定性好、便于服用等优点。煎膏剂的效用以滋补为主,兼有缓和的治疗作用,药性滋润,故又称“膏”或“膏滋”。也有将加糖的称为“糖膏”,加蜜的称为“蜜膏”。近年风靡全国的膏方,即为此类。单纯的煎膏根据稠度分干浸膏、浸膏、流浸膏。

②软膏:古时称“贴”。是用植物油、蜡腊、凡士林或动物脂肪等作基质,加入药物加热后,提取有效成分;或不经加热,研粉掺入所制成的供皮肤或粘膜应用的半固体剂型。习称“药膏”,又称“油膏”。具有保护、湿润、润滑或局部治疗作用。某些软膏剂中的药物亦可透皮吸收而发挥全身治疗作用。

③硬膏:通称为“膏药”,系将药物溶解或混匀于适当基质中,摊涂于裱褙材料上,供贴敷使用的一类近似固体的外用剂型,具有局部治疗作用或全身治疗作用。根据基质组成不同可分为以下几种:

铅膏药:指药料用植物油炸取成分后,与铅丹化合而成半固体或固体状制品。主要为油酸铅,在加工中由于铅丹的应用比例及加热时的温度和时间不同,可以得到色泽和硬度不同的制品,色泽由白色、黄色乃至黑色,通常黑色者多。用章丹(四氧化三铅)制成的称“黑膏药”,加铅粉(碱式碳酸铅)者称“白膏药”。最早铅膏载于晋葛洪《肘后备急方》卷八——成膏:“清麻油十三两,菜油亦得;黄丹七两。二物铁铛文火煎滤,湿柳批篦搅不停,至色黑加武火,仍以扇扇之,搅不停,烟断绝尽,看渐稠膏成……”由此可见,南北朝时的铅膏,就是今天所称的基质;后世逐渐发展,在基质上加入主要药物,疗效更为提高。此剂型亦为现时常用剂型之一。

松香膏:这是一类无铅膏药,系用松香和油脂类为基质,与药物合成的硬膏剂。制作有类似铅膏药的方法,也有捣碾而成的。

橡胶硬膏:又称“橡皮膏”,以橡胶为基质,制作而成的一类含药或不含药的外用制剂。

巴布膏剂:这是以亲水性高分子聚合物为骨架材料,添加充填剂、增粘剂、保湿剂、交联剂及交联调节剂制成基质,加入中药提取物后,经摊涂、切割、包装而成的现代外用膏剂。

透皮贴剂:以高分子聚合物及高分子控释材料制成,药物可透过皮肤起局部及全身治疗作用的一类新型制剂。

④敷药:古时称“薄”,是将药物粉末,用各种液体调制后,使成糊状及软膏状,敷贴于人体局部或穴位上的一种制剂。又称“薄药”、“敷贴”、“糊剂”。根据赋形剂的不同,可分为水性敷药和油性敷药两类。包括临时调剂和制剂制备两个内容:

临时调剂:多采用新鲜药材或药材饮片,捣粘或添加溶剂混匀,外敷。

制剂:经加工后的药物粉末包装,或将药物粉末与适宜基质混合制成外用糊状制剂成品。一般固体粉末含量达25%以上,稠度较高。外观类似软膏剂,但其硬度高、吸水性大,不妨碍皮肤的正常功能。

另外,现代的“涂膜剂”亦应列在此范畴。涂膜剂是将药物及高分子成膜材料溶解于有机溶剂中制成的一种外用液体涂剂。涂于患处,溶剂挥发后形成薄膜,可保护创面,而且可逐渐释放药物而发挥治疗作用。

(4)膏药的使用方法

将患处皮肤清洗干净,或用医用酒精消毒。用生姜将患处皮肤擦至发红再贴膏药可增强疗效。

将膏药用微火烤后,撕开贴患处。注意温度适宜,膏药软化能撕开即可,温度过高使膏药变成油状可能烫伤皮肤。用蒸汽、暖气片、开水茶杯烫亦可。

贴药皮肤若有轻微搔痒可用手按住膏药轻轻按摩,即可消除。

若贴药处搔痒明显为过敏,将膏药揭下不可再用。

洗澡时可将膏药揭下,揭下的膏药可加热再次使用。或每24小时将膏药揭下一次再加热贴上,疗效更佳。

揭膏药法:一手按住皮肤,一手持膏药边缘慢慢揭脱。皮肤上残留的少许膏药可用布上膏药反复粘脱,或用热水清洗即可。

(5)贴膏药的注意事项

膏药是家庭中常用的一种外用药,具有使用方便、价格低廉、疗效显著、不污染皮肤及衣服等优点,备受人们欢迎。但是贴膏药应遵守以下八项注意:

平时运动或劳动时不慎造成肌肉挫伤或关节、韧带拉伤时,不要立即用伤湿止痛膏、麝香追内膏贴于受伤部位。因伤后即贴不能达到消肿、止痛的目的。

凡是含有麝香、乳香、红花、没药、桃仁等活血化瘀成分的膏药,孕妇均应禁用。特别是孕妇的脐部、腹部、腰骶部都不宜膏药,以免局部刺激引起流产。

如果贴膏药后局部皮肤出现丘疹、水泡、自觉瘙痒剧烈,说明对此膏药过敏,应立即停止贴敷,并进行抗过敏治疗。

穴贴膏药期间注意休息,活动量不宜过大,严禁房事,不要使用电热毯、热水袋,避免膏药移位、药膏流出污染衣被影响疗效。停止理疗按摩、针灸、牵引等治疗。

每次取下膏药应清洗皮肤(洗澡后穴贴疗效更好),外涂“皮炎平”软膏保护皮肤,如果皮肤出现红肿瘙痒时,请不要紧张,暂停穴贴。除每天涂“皮炎平”或“肤轻松”4~8次外,可口服“扑尔敏”每天3次、每次8mg,休息2~4天。痊愈后再继续贴膏药。

女性患者在月经来潮期间界停使用(尤其是腰骶椎停贴膏药3~5天),创伤性骨折前期、严重皮肤病等不宜贴膏药。

未用完的膏药一定要密封好置于阴凉干燥处,以防药物挥发,如天气炎热,可置于冰箱中,膏药有效期两年,不宜和茶叶、食品存放在一起。

(6)膏方的五大误区

①认识上的误区

不少人认为,冬今进补就是补,膏方离不开人参鹿茸,膏方就是一般保健品。其实,这些观点都没有正确理解冬今进补和膏方的作用与功能,在认识上是一大误区!冬令进补,是中医天人合一思想的具体体现,冬令阳气收藏,适合进补。但这个补,应该理解为删多余、补不足,寓固本清源为一体。而膏方是靠医生正确运用中医基础理论,辨体质、辨证候、辨年龄,综合患者人文环境等各项数据,利用气象学,禀赋学及药的剂型特色,对病人统筹安排,进行个体化防病治病的一种独特的治疗手段。它能对整体调达血气,平衡阴阳,剿抚兼施,却病延年,是治疗慢性病的最佳剂型,也是冬今进补的最佳剂型。

②选材与加工上的误区

不少人认为越贵越补,所以,一开膏方,就要有野山人参、冬虫夏草、鹿茸、燕窝等贵重药。其实,这也是误区。膏方是否有效,决定于辨证是否精当。立法应消补并用,通补兼施,千万不能小病大补,要牢记胃以喜为补、莫与气血为难的原则,呵护胃气,畅通血气的前提下制定理、法、方、药,这是正道。药不对证,将越补越雍,不仅浪费资源,反而会贻误时机,加重病患。当然,药材应选道地,不应追求昂贵,时下一料膏方以千元左右已是很够了。

膏方的加工是特别讲究的。药材要道地,细料要分开煎,入胶时要认真掌握火候,入糖时要注意是否粘锅或烧焦,所以煎膏也要有高手。膏方是一门高深学问,是医、药、工等综合的结果,不得马虎。但时下个别接受代煎膏方的单位、小作坊很令人耽忧,他们对药材的选择、炮制是否得当?煎熬是否合乎规范?管理不好,就有误区!

③服法上的误区

常见的服法误区之一为欲求速效,每天服用几次,半个月内服完一料膏滋,毕其功于一役,结果适得其反!之二为感冒与消化不良时不停药。感冒与消化不良时,人的正常生理环境改变了,就不应该再服膏滋药。之三为一个膏方全家享用。膏方是针对个体的状况而制定的,应一人一方,不可混淆。贪小便宜者,一料膏滋药全家享受,无病者或体质不同者反而会受害。之四为忽略禁忌:。服膏时仍大吃大喝,或与常服药同时服用,皆影响疗效。

正确服法是每晨以沸水冲服一匙,如饭后无不适或病情需要可在晚间加一匙。感冒时必须停服。合理的起服时日为冬至至末九,共81天。

④辨证上的误区

辨证正确与否是疗效关键。常见误区如下:一为冬天进补、来年打虎论者,以补是论,自购人参、阿胶等加南货自煎,忽略了辨证,结果不少人服后胸闷腹涨,反害了自己。二为膏方成为群众性运动,全民进补。有些单位为职工谋福利,请来一两位医生,一个下午为全体员工开膏方,半天要开20~30张,这哪能仔细辨证、辨体质?无非是十全大补加归脾汤或补中益气汤之类的堆砌,不考虑针对性,自无疗效可言!

⑤年龄上的误区

膏方除辨证外,应根据病人的年龄不同而投药各异,老年人与青少年应区别对待。但常见误区如下:一是老年人常患有脑血管疾病或呼吸道疾病,痰瘀交杂的较多,还夹有气虚症状,倘舍本逐末,很易导致留寇为患。二是青少年因家长的疼爱,也在服膏方补身体。不论要求身高也好,要求益智也好,不要急着用补肾的药物,这很可能引致性早熟cols=1性早熟,将会贻害孩子的终身。

膏方是中华文明的延续,是中医的精华,有规范,有尺度,希望医药界同人予以呵护,维护她的主题思想,尊重她的内涵。近日也发现有免费煎膏、免费开膏方的广告,这样的膏方能对证吗?我不免忧心忡忡。千万不要一哄而上,走进误区,使这门中医精华的内涵滑坡。

热门推荐
  • 第三罗马:死亡与荣誉

    第三罗马:死亡与荣誉

    如果拿破仑在第六次反法同盟时期,成功撤离巴黎。如果拿破仑未将圣路易斯安那全境售卖给十三州。一场空前的想象,大胆的猜测。拿破仑带领法兰西走向跨大洲的辉煌。生存于死亡?这是个问题。
  • 那个人是那个她

    那个人是那个她

    从前有个人,她独自一人独闯各色空间,破解各种事件,拯救各种人,说过无数鸡汤,被所有人所敬仰。她,没有名字,准确地说是没有特定的名字,没有真正属于她的名字……她一直都是冷冷清清的,对人不冷不热,不喜不闹,仿佛没有什么事能让她的眼眸有任何波澜……遇到过许多人,却不曾有人会真正关心她,所以她也一直是无所谓的态度……从来不奢望别人的关心。【此文是我脑洞大开乱编的,灵感来了就会写,不喜勿喷】
  • 梦里栀多少

    梦里栀多少

    她把阳光刻在身上,以为这样就可以温暖一些
  • 我要地府重临阳间

    我要地府重临阳间

    “爹,我阳寿尽了,你去阴间帮我改一下。”“父皇,我三儿子快死了,还请通知阴间城隍,再给他续命三千年。”“司君,生死簿拿来,为我孙子续命五百年!”这片天地,阳间鼎盛,阴间没落,无力监察众生阳寿。恶鬼作乱,民不聊生。有阳间修者随意进入阴间,更改生死簿,践踏阴间秩序。天地混乱,阳盛阴衰!这一日,苏叶穿越阴间,成了一位勾魂鬼差。秉承阴间气运,得地府系统。建地府,设十殿,立轮回,监察诸天。“我儿阳寿未尽,为何勾他魂魄?”“私自更改生死簿,扣除所有阳寿,魂归地府。”“我乃大周太子,谁敢勾我魂魄?”“天下众生,阳寿耗尽者,皆可勾走。”
  • 奥特曼之巴巴尔星人

    奥特曼之巴巴尔星人

    看了好多大神们写的正派和中间者,所以想写个不一样的,不代表本萌新三观歪哦。因为某个不可说的存在,一位地球人的灵魂占据了一位死去的巴巴尔星人的身体并复活。从此,他要以成为一个强大的反派而努力。
  • 给她一束光

    给她一束光

    一个家境普通甚至可以说有点穷的女孩,短短十几年的人生。她喜怒无常,认识不久的人觉得她有趣,快乐无拘无束,但只有她自己知道,在这样一个皮囊下如果不搞笑,不幽默,那么她就会像一块肉失去了冰箱,被人唾弃,任由蛆啃食自己,无尽堕落。她一直在等,等一个人来给她一束光。
  • 另一个我你惹不起

    另一个我你惹不起

    你们相信宇宙之中会有另外一个你吗,你们相信世间之中会有平行时空吗?别不信,另一个你也许才是真正的你。那些所谓的歪理邪说,也许可能都是真的。且看神魔妖帝如何在这世间斩妖除魔,消灭一切恶势力......
  • 磬爱:毒后无欢

    磬爱:毒后无欢

    她是将门之女,五岁出口成章,十六岁一舞名扬天下成为天下第一奇女子。却注定了一生只能将家族荣誉放在心间第一的位置。他背负着亡国之恨灭门之仇而来,机缘巧合地与她一同成长,然后以不可避免之势缓缓淹没在她的温情里。甚至险些为她放弃复国大业,只甘愿在东陵做一名将军。却因前情种种不得解脱。互生的情愫,让两个想爱却不能爱的人,反复纠缠,仿佛永世不息。多年后,他凯旋归来,惊闻她嫁与了自己的仇人,却听见她冰冷而残忍的回答,她说,你不如他……待到头,倾覆这天下的究竟是他身负的血泪,还是她眸色中的一个回转?我若为王,你必为后。只因这世上只一个你,值得我倾尽所有。只要你叫我的名字,只道一声连城,我愿为你,逆天而行。我若为王,你必为后。
  • 医妃好厨艺,冷王超满足

    医妃好厨艺,冷王超满足

    天才医学生沈钟宁魂穿到废材娇宠大小姐身上。魂穿第一天就卷入阴谋被皇上赐婚,幸好这未婚夫楚修枂颜值够高,是她的菜!开局……他好像并不怎么待见她。嫌她废,嫌她蠢?好嘛,沈钟宁不仅凭靠一身好医术获众人称赞,还有着一身好厨艺,掳获了某人一张胃。这还是当初那个蠢笨如猪的废柴小姐嘛!还娶侧妃恶心她?她张扬跋扈,手撕绿茶心机婊,眼睛都不眨一下。虐的侧妃鼻涕眼泪一把流!楚修枂一把抱起沈钟宁,王妃,咱们要个孩子吧。”沈钟宁笑靥如花,“也行,要不然相公这么好的基因,不白白浪费了吗?”
  • 想象着去爱你

    想象着去爱你

    我以为初遇只是我的初遇,后来才知,我试着走近的你的同时你也在朝我走近,甚至比我更甚,爱情并不是我想象的。原来,爱你是如此美好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