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588200000050

第二节 晋剧史话

起源

中路梆子的起源应在清代咸丰年间。道光初年,被当时称作山西梆子的蒲州梆子再度复兴,所谓:“道光皇帝登龙廷,山西梆子又时兴”时期,蒲梆北上,来到了晋中、太原一带演出,不仅轰动了太原,而且也震撼了北京,这也正迎合了中路地区崛起的一批富商大贾们的娱乐要求,于是他们就以承包形式,邀请蒲梆班社在中路演出,这就是中路富商承办戏班的开始,但剧种仍为蒲剧。其代表班有平遥县的万和班、小平遥班,及介休县的吉庆班等。

到了咸丰初年,蒲梆开始冷落下来,致使中路地区出现了一个戏剧活动相对空缺的时期,这对酷爱着戏的中路群众,尤其是富商们来说倍感失望,于是少数人便开始邀请赋闲文人、票友以及秧歌、皮影艺人等,组织研讨班子,拟创立自己的剧种。到了咸丰中后期,经过众多班子的努力研讨,终于在继承蒲梆音韵和锣鼓经点的基础上,结合中路秧歌等的唱腔特点,初步形成了中路梆子的雏形班社,并开始试点演出。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有榆次黑店班和祁县三庆班,参加艺人,除了滞留的蒲梆艺人、秧歌及皮影艺人外,还有吹鼓手、店员、矿工、票友。

到了同治初年,山西社会秩序好转。新型中路梆子的出现,也受到了更多富商财主们的青睐。于是先后成立了上、下聚梨园班、四喜班、四兴班、四庆班等班社,在演出实践中,互相学习,不断改进,使唱腔及文武场面日趋完善;又学习外地剧种管理班社的经验,使戏班逐步走向了正规化。戏班人员,除文武场保留中路籍艺人外,其他演员大都以高薪从蒲州聘来,所以民间有:“祁太镏子,蒲州丸子”的谚语。戏班不属商业性质,盈亏全由班主自负。只是每到一处,将木制的、标有某某县某某财主所承戏班名称的虎牌立在前台,以示夸耀,还要在后台粉壁墙上题笔留名。这些舞台题笔内容广泛,成为今天研究晋剧发展史的金石之证。

随着中路梆子的日益定型,引起了中小财主和中等商人的承班兴趣。他们也从蒲州请来艺人或招来儿童,成立科班。至同治末年,中路梆子班社已在山西中路、以至北路少数州县初具规模。艺人的精湛表演,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至今晋中仍有“四喜班,是好戏,秃红、吐丑、盖陕西。人参娃娃、大嘴丑,后边跟的一杆旗……”等戏谚流传。

辉煌时期

光绪十年后,中路梆子再次兴起,出现了中路艺人演中路戏的新气象,使旧日那种蒲梆艺人演中路戏的局面开始改变。从光绪十五年后到清末中路梆子进入一个辉煌时期。演出活动有庙会戏、集市戏、踩台戏、开光戏、商行戏、开市戏、求神戏、还愿戏、祭祀戏、婚丧寿庆戏及官戏等。一般村庄,每年也唱戏一台;大型集镇,每年多达5~10台,中路梆子已成为中路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主要剧种了,而且它也随中路商人远足张家口、包头、归化等地,与当地剧种竞献技。中路梆子在发展过程中,由于地域关系,吸收民间艺术等成份的不同,在表演程式、演唱风格,前场经谱上形成了三大流派,即以太原府辖县的上路班;汾州府辖县的下路班;平定、辽州所辖县的东四处班而区分。直到解放后上述三者的较小差异,合为一体。

中路梆子走向极盛之后,江南丝竹班、京都花腔班等基本退出了中路舞台,只有蒲梆偶尔还来,已势头大减。

辛亥革命后,中路各县一度动荡不安,有钱有势者大都采取回避观望态度。因此,中路梆子的承班人多改为前清衙门、镖局遗老等人充任。同时中路籍艺人队伍也已成长壮大,蒲梆艺人中除定居者外,其余已不再来中路搭班了。民国5~19年(1916~1930),山西局势相对稳定,中路梆子又进入第二个辉煌时期。

此时的中路梆子,班社林立,流派扩大。不仅扎根雁北、占领口外,且在河北省西部、陕西省东北部,以及省内原平阳府、潞安府所辖的北部各县,也发展建立了班社,形成了横跨我国北方的山西、陕西、河北、绥远、察哈尔5个省区的大型剧种,从而被人们称为山西梆子。名伶荟萃,竞争激烈。中路梆子形成了一个人才济济、实力强大、互相竞争的大好局面。剧目繁多,文武齐备。由于人才辈出,上演的剧目多是名人手戏。常见的有《六月雪》、《凤仪亭》、《金沙滩》、《上天台》、《白蛇传》、《铁弓缘》、《百子图》、《法门寺》、《双官谐》、《万佛衣》、《中梁图》、《梅降褒》、《双罗衫》、《十三妹》、《塔子沟》、《玉棋子》、《烈火旗》、《一捧雪》、《金钱豹》等,共200余本、回、出。可谓文武皆能、行行不挡。演技精湛,百花齐放。此时,各个班社尽展新招,各门艺人也在唱、做、念、打特技等表演方面各领风骚。

从20年代起,山西梆子由于部分老艺人健在,舞台格局能维持男女同台演出,故涌现出了太谷锦艺园等上三班好戏。民国24年(1935),以著名女艺人丁果仙为首的步云剧社,和以盖天红为首的唐风剧社,分赴北京、天津、上海等地演出,大大地扩大了山西梆子的影响,也与兄弟剧种艺人交流了经验,丰富了自己。

后来山西梆子出现了由男角主演逐步向女角主演转化的局面。随之也带来了潜在的问题:因女子演戏更能招来观众、更能挣钱的影响,各地掀起了一般专门培养女艺人的热潮。山西梆子由于演员"阴盛阳衰",所以使许多优秀的盔靠戏、硬功戏、武打戏以及花脸、丑角戏等。逐步停演或失传,也使这个北方剧种特有的激昂奔放的道白、唱腔,和起伏跌宕的表演程式,逐步被婉转悠扬的曲调和绵绵缠缠的作派所代替,从而失去其昔日的那种阳刚之气和铿锵特色。

走向低潮

阎、冯倒蒋失败后,山西经济萧条。山西梆子的部分班社误入歧途,腐败风气传入戏班,造成台风不振,艺人思想堕落、艺术水平下降,给许多艺人的生活带来严重困难,以至少数坤角艺人,迭遭不幸,陷入困境,不能自拔。

芦沟桥事变后,日本军很快入侵山西,所到之处,烧杀抢掠,无恶不作,迫使各地戏班全部解体,艺人四散,其中部分人亡命国外,部分入改行种地。只有少数人进入太行、晋绥、晋察冀等革命根据地,以崭新的面貌为抗日军民演出服务。抗战前后的10多年间,山西梆子所遭受的劫难,造成了晋剧发展史上的第一次低潮时期。

新中国的成立,给山西梆子开创了第三个辉煌时期。1956-1958年左右,全省大部分地区县市以上剧团,相继建立健全起来。最优秀演员集中在省城太原演出,于是把山西梆子正式定名为晋剧,各地县所属剧团名称,也统一改为某某晋剧团。

*****的发生,使晋剧成为首先被冲击的目标之一,使晋剧再次走向低谷。1967年,剧团改为毛**思想宣传队。后又统一改唱样板戏,上场艺人还要通过政审后方能登台。晋剧元气大伤,造成了发展史上的第二次低潮时期。

热门推荐
  • 我有超强技能

    我有超强技能

    我有超强技能,其实说白了,这个技能谁都有,那就是努力上进,不甘落后,只要你拥有这样的决心,什么技能也比不过……
  • 神鹊

    神鹊

    因为一次意外,地仙界修士杨峰身陨,元婴逃出至地球夺舍一位正要自杀的青年周扬,从此开始了他在人间的传奇。
  • 三国:酒馆签到,被刘备偷听心声!

    三国:酒馆签到,被刘备偷听心声!

    刘元穿越三国,本以为蛰居小酒馆,签到满三年,就能回到曾经的繁华盛世。没想到却被刘备发现,能够听到这位绝世高人的心声。“刘元兄弟!跟我走吧!”听过抬棺打仗的,没听过带着酒馆打仗的。不去!我要做咸鱼。“刘元兄弟!知道白玉美人糜贞嘛?我亲自为你撮合!”“什么?糜贞!”刘备名下的女人,我真的能得到嘛?那岂不是说,貂蝉,大乔,小乔,孙尚香……我是那贪色忘义的人嘛!我是那见到美女走不动道的人嘛!我是那……好吧我是!什么时候动身!
  • 神鹊

    神鹊

    因为一次意外,地仙界修士杨峰身陨,元婴逃出至地球夺舍一位正要自杀的青年周扬,从此开始了他在人间的传奇。
  • 神医毒妃:摄政王有病,我有药!

    神医毒妃:摄政王有病,我有药!

    (穿越 医妃 摄政王 掉马打脸 苏爽甜撩)云初月,现代医学世家传人。一朝穿越成镇国公独女。还阴差阳错救了一只脚踏进阎王殿的病弱摄政王?前有渣男上门退婚,后有贱女污她清白。真是够了,还真当她是好欺负的主儿?惩渣男,治贱女,她在古代浪得飞起。谁知,那病弱摄政王也跟着上前凑热闹。云初月:王爷,渣男想同我退婚怎么办?某王爷;本王明天就十里红妆迎娶你过门。云初月:王爷,贱女污我清白怎么办?某王爷:本王现在就找十个八个乞丐教她做人。云初月:王爷你身边的侍卫长得真水灵。某王爷:呵呵,你占本王便宜的时候可不是这么说的。
  • 都市魔戒

    都市魔戒

    林枫醒来发现自己回到了十年前,还拥有了一个神秘魔戒,从此,他改头换面。赚钱?哥上辈子穷怕了,这辈子当然要赚钱。……
  • 董竹生的这几年

    董竹生的这几年

    《董竹生的这几年》主角董竹生原本是一个普通人,从事律师行业,但一切并不顺利,于是选择经商,在经商过程中遇到了一系列爱恨情仇,商场的尔虞我诈,他究竟这几年经历了什么?未来又将如何?本小说充满一个社会底层小人物对于现实生活的不甘,以及在面对情感,金钱时候的抉择,是现代人物现实生活的写照
  • 开局:从抢太上老君红包开始

    开局:从抢太上老君红包开始

    当抢到太上老君红包的时候。胡天的人生发生了改变。当直播老板,手下主播:九天玄女、嫦娥仙子、牡丹仙子一步步走向巅峰的男人。
  • 心冷兮

    心冷兮

    木冷曾是她的救赎,最后却成了她一生都恨的人,她被他强抢为妃,终生在后宫郁郁寡欢,她是造了什么孽?
  • 邪恶之国

    邪恶之国

    浅陌是一个21岁帅气的男主,但他的养母经常经常家暴他。一次偶然间他在广告上看见了新手机购买信息,他立即前往专卖店买手机,(他的钱是自己打工挣得,但大部分都交给了养母)。买完后他发现在新手机上发现了一款奇怪的软件,他点了进去,却发现自己在一个很大的小岛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