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588200000015

第二节 川剧史话

起源与发展

川剧是我国戏曲宝库中的一颗光彩照人的明珠。它历史悠久,保存了不少优秀的传统剧目,和丰富的乐曲与精湛的表演艺术。它是四川、云南、贵州等西南几省人民所喜见乐闻的民族民间艺术。在戏曲声腔上,川剧是由高腔、昆腔、胡琴腔、弱腔等四大声腔加一种本省民间灯戏组成的。这五个种类除灯戏外,都是从明朝末年到清朝中叶,先后由外省的戏班传入四川。

川剧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先秦乃至更早的时期,而后两汉的角抵百戏,为早期的川剧奠定了基础。战国名篇《宋玉对楚王问》中有“其为下里巴人,国中属而和者数千人”。所谓“下里巴人”,即是四川民间歌舞或者歌者舞者的代称。据《太平广记》及《稗史汇编》等文献记载,自蜀郡守李冰起,便有《斗牛》之戏。三国时期,更是出现了四川第一曲讽刺喜剧《忿争》,可谓川剧喜剧的鼻祖。

至唐五代时期,是川剧最为鼎盛之期,出现了“蜀技冠天下”的局面。这一时期常演的剧目有《刘辟责买》、《麦秀两岐》和《灌口神》等。并出现了中国戏曲史上到目前为止最早的戏班,即《酉阳杂俎》中所载的干满川、白迦、叶硅、张美和张翱五人所组成的戏班。

从《斗牛》之戏到宋杂剧《酒色财气》,历时千有余年,它们是地地道道的“四川戏”,可以视为广义的川剧。而现代意义上的川剧,应该说是在宋元南戏、川杂剧、元杂剧基础上的产生于明代的“川戏”开始的。

至清代川剧由昆曲、高腔、胡琴、弹戏和灯戏五种不同的声腔杂陈,晚清时期,便出现了五腔共和的新局面,使川剧面目为之一新,各类声腔的特色剧目和保留剧目开始形成。其后的川戏改良运动,成立了”戏曲改良公会”,集资兴建了“悦来茶园(今锦江剧场旧址)”、“蜀剧部”等演出场所。由此,川剧艺人自己组织的“三庆会”于1912年成立,也现了康子林,杨素兰,萧楷臣等一大批名角,精英多达三百余人。创作上也出现了赵熙的《情探》,黄吉安的《三尽忠》、《柴市节》等一大批名人名戏,流行剧目多达700余个。

清代乾隆时在本地车灯戏基础上,吸收融汇苏、赣、皖、鄂、陕、甘各地声腔,形成含有高腔、胡琴、昆腔、灯戏、弹戏五种声腔的用四川话演唱的“川剧”。其中川剧高腔曲牌丰富,唱腔美妙动人,最具地方特色,是川剧的主要演唱形式。川剧帮腔为领腔、合腔、合唱、伴唱、重唱等方式,意味隽永,引人入胜。川剧语言生动活泼,幽默风趣,充满鲜明的地方色彩,浓郁的生活气息和广泛的群众基础。

川剧为世人所喜爱并远涉重洋传遍世界。川剧名戏《白蛇传.金山寺》更是在国内外流传甚广。川剧,流行于四川全省及云南、贵州部分地区。原先外省流入的昆腔、高腔、胡琴腔(皮黄)、弹戏和四川民间灯戏五种声腔艺术,均单独在四川各地演出,清乾隆年间(1736—1795),由于这五种声腔艺术经常同台演出,日久逐渐形成共同的风格,清末后改称“川剧”。

高、昆、胡、弹灯在融汇成统一的川剧过程中,各有其自身的情况。昆腔,源自江苏,流入四川,演变成具有本地特色的“川昆”。高腔,在川剧中居主要地位。源于江西弋阳腔,明末清初已流入四川,楚、蜀之间称为“清戏”。在保持“以一人唱而众和之,亦有紧板、慢板”的传统基础上,又大量从四川秧歌、号子、神曲、连响中汲取营养,丰富和发展了“帮、打、唱”紧密结合的特点,形成具有本地特色的四川高腔。胡琴腔,又称“丝弦子”,源于徽调和汉调,也吸收了陕西“汉中二黄”的成分,先后通过“做唱胡琴”和舞台演出与四川方言和川剧锣鼓相结合,在腔调与音乐过门上起了不少变化,形成具有四川风味的胡琴腔。弹戏,即乱弹,又称“盖板子”、“川梆子”,因用盖板胡琴为主奏乐器和以梆子击节而得名,其源出于陕西的秦腔同州梆子。秦腔流入四川后,与川北的灯戏、高腔长期共处,互相融汇,又采用四川语言,便逐渐形成独具风格的四川梆子--弹戏。

上述四种外地声腔艺术在四川流行的过程中,相继与四川语音及群众欣赏习惯相结合,逐渐演变成后来川剧的昆、高、胡、弹、灯五种声腔。

川剧现状

在川剧史上,曾涌现出难以数计的表演艺术家,如咸丰、同治年间的肖遐亭、岳春等,光绪、宣统年间的傅三乾、黄金凤等,清末民初的杨素兰、康子林、唐广体、 浣花仙等,民国年间的萧楷成、天籁、曹俊臣、鄢炳章等。新中国成立后,川剧舞台更是群星璀灿,人才辈出。老一辈艺术家如贾培之、张德成、周海滨、周慕莲、 吴晓雷等仍然宝刀不老;中年一代如刘成基、周裕祥、周企何、陈全波、阳友鹤、薛艳秋、姜尚峰、袁玉昆、曾荣华等正是如日中天;青年一代如陈书舫、竞华、杨 淑英、许倩云、司徒慧聪、李笑非等恰值风华正茂;后起之秀如赵又愚、蓝光临、张巧凤、刘世玉等早已崭露头角,人才济济,可谓集一时之盛。正是通过他们,使 古老的川剧艺术薪火相传,发扬光大。

川剧具有巴蜀文化、艺术、历史、民俗等方面的研究和认知价值,在中国戏曲史及巴蜀文化发展史上具有十分独特的地位。近年来,川剧同其他各种地方戏曲一样出现了生存危机,观众减少,演出市场萎缩,经费不足,传承发展举步维艰,抢救、保护川剧的任务正严肃地摆在人们面前。

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年5月20日,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7年6月8日,四川省川剧学校获得国家***颁布的首届文化遗产日奖。

热门推荐
  • 城宝图密码之五仙传奇

    城宝图密码之五仙传奇

    记载了羊城已经尘封了千年秘笈和宝物的《城宝图密码》,在即将被公开之际,遭不明势力干预和企图独吞。误打误撞获得线索的少男少女们,能否解开谜题,保全财宝,成就一段传奇佳话?
  • 林萧心灵卷使

    林萧心灵卷使

    十岁的林可茵本是一个不爱与别人交流,喜欢写作和童话的少女。在一次偶然机会下她与心之精灵——月牙相遇了,并且开始了一场关于心灵的邂逅,本以为是平平淡淡交朋友,结果却是危险重重,林可茵在重重危险中逐渐成长……
  • 造作时期的男女

    造作时期的男女

    男女主都很作,男主小气记仇,女主多愁善感,但是这是我们的故事啊!
  • 紫月巅

    紫月巅

    前世因果,烟消云散,瞑目不忘。吾之一切,为其开道,姻缘未断,必上月巅。
  • 肤浅又痴情

    肤浅又痴情

    甜甜的文哦,,特别甜呢!一见钟情、双向奔赴、各种甜、各种宠,女二性格被改变、撒娇、短片双女主
  • 穿书锦鲤:我靠拼夕夕娇养了禁欲摄政王

    穿书锦鲤:我靠拼夕夕娇养了禁欲摄政王

    【拼夕夕+萌宝+种田+穿书+锦鲤运】疲惫于拼夕夕提现的江溪,一觉醒来竟然穿书了,穿的还是一个同名同姓的炮灰女配!一脚踢飞了上门来占她便宜的孟老大,江溪惊喜地发现自己被拼夕夕系统绑定了。在系统的帮助下,江溪装叉打脸升级赚钱样样不误。只不过,曾经对她避之不及的禁欲山夫,如今成了摄政王,却时不时地要来缠着江溪求亲亲抱抱,着实让人有些无语。江溪面上无奈内心满足地摸着宋云紧实的腹肌,想着儿女成才成将,心中无限满足。啧,就差碗牛肉泡面了,江溪长叹一声,终于还是没忍住口欲,起身去了御膳房,留下已经蓄势待发的宋云一阵怅然。“娘子~求抱抱~”
  • 青龙有悔

    青龙有悔

    青龙,上古神兽,传说需下凡人间七世,领悟人世沧桑,参透因果轮回,方能得成正果。岁月如梭,沧海桑田,现代白领男李青龙出身普通,但年纪轻轻就身体、爱情、事业方方面面皆遭遇重创,无奈寻死之际得神仙搭救方知自己乃青龙转世,今生孤苦皆因前世作恶。机缘巧合,李青龙回到前世改写命运,真是没想到,病书生李青龙的第一世竟是赫赫战功青龙王,恶魔战神李青龙,造下累累杀业却难逃冤魂索命的短寿之报,第二世竟是被诸多红颜知己包围着享尽艳福的风流才子李青龙,真的情人越多越好吗,真心爱人在哪里?第三世又成了总是无法金榜提名的不孝子李青龙,为何功名总是被削,原来老天都恨不孝子,且看李青龙如何悬崖勒马,忏悔改过?坏人变好人,改写命运就在青龙有悔。
  • 风起中原悍刀行

    风起中原悍刀行

    平行世界古代中原的故事,,描绘了中原历史上,在割据时期发生的一系列故事,牡丹花重紫微宫,玄门风动鹿良城,全新脑洞新作,再续古都传奇,江湖是一张珠帘。 大人物小人物,是珠子,大故事小故事,是串线。 情义二字,则是那些珠子的精气神。
  • 校花,聊天群

    校花,聊天群

    校花误拉我加入了一个聊天群,发现里面全都是美女,而且天天都晒福利小照片和劲爆小视频,直到她们为了对付现实中的我,开始实行所谓的母猪计划,我潜在群中,倍感压力
  • 神鹊

    神鹊

    因为一次意外,地仙界修士杨峰身陨,元婴逃出至地球夺舍一位正要自杀的青年周扬,从此开始了他在人间的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