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居心平,然后可历世路之险。盘根错节,可以验我之才;波流风靡,可以验我之操;艰难险阻,可以验我之思;震撼冲折,可以验我之力;含垢忍辱,可以验我之量。
——【清】曾国藩
白话
心里平和不偏激,可以经历史上的艰难险阻。遇到错综复杂、繁难无绪的事情,可以考验我的才能;遇到众人都趋之若鹜,风行一时的事情,可以考验我的操守;遇到艰难险阻,可以考验我的思绪能力;遇到打击和挫折,可以考验我的毅力;遇到毁谤和侮辱,可以考验我的度量。
家训史话
曾国藩出生于清代一个地主家庭,自幼虽笨,但勤奋好学,6岁入塾读书。8岁能读八股文、诵五经,14岁能读《周礼》《史记》文选,同年参加长沙的童子试,成绩列为优等。他生活在清王朝由盛转衰、内忧外患的动荡岁月里,既无家学,也无根底,却以一介儒生,仅凭自己的刻苦努力,在封建科举制度下考取了功名,踏上了仕途,先后任翰林院庶吉士、累迁侍读、侍讲学士、文渊阁直阁事、内阁学士,稽查中科事务、礼部侍郎及兵部、工部、刑部、吏部侍郎,最后升至总督,官居一品。
清道光30年(1850年),曾国藩已有40岁,他在写给家人的信中称:“余自去岁以来,日日想归省亲,所以不能者,一则京帐将近一千,归家途费,又须数百,甚难昔办。”此时的曾国潘已署兵部右侍郎兼吏部左侍郎,身为朝廷重臣,探家的路费都拿不出来,并且还欠了一屁股的外债,这在“一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的清代倒是有点另类,符合他所说的“波流风靡,可以验我之操”。
古训今鉴
曾国藩注重修身养性,也这样教导后代,居心平不惧世事变化。
千头万绪、错综复杂的事情正可以检验我的才能。毁谤侮辱正可以验证我的度量。艰难困苦,正可以见证我的毅力。今天的人读来就不要在抱怨世事不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