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心为人一身之主,如树之根,如果之蒂,最不可先坏了心。心里若是有天理,存公道,则行出来便都是好事,便是君子这边的人。心里若存的是人欲,是私意,虽欲行好事,也有始无终,虽欲外面做好人,也会被人看破你。如根朽则树枯,蒂坏则果落,故要你们休把心坏了。心以思为职,或独坐时,或夜深时,念头一起,则自思曰:这是好念,是恶念?若是好念,便扩充起来,必见之行;若是恶念,便禁止勿思。方行一事则思之,以为此事合天理不合天理?若是合天理便行,若是不合天理便止而勿行。不可为分毫违心害理之事,则上天必保护你,鬼神必加佑你,否则,天地鬼神必不容你。你读书,若中举中进士,思我之苦,不做官也可。若是做官,必须正直忠厚赤心,随分报国,固不可效我之狂愚,亦不可因我为忠受祸,遂改心易行,懈了为善之志,惹人父贤子不肖之俏。
——【明】杨继盛《椒山忠愍公赴义先夕遗嘱》
白话
人心是人一身最重要的,就像树的根,果的蒂,心是最不能先变坏的。心里若是有天公道,那么做事就有章可循,是君子。心里如果存的是私欲,虽然也想做好事,却有始无终,装着做好事,也会被识破本意。就好像树根腐朽了树就枯死了,果蒂坏了那果子酒掉落一样,所以要你们不要把心坏了。有心就要经常思考,独坐时夜深时,有什么想法,就自己反思这想法念头是好还是坏。如果是好的,就去付诸实施;如果是恶念,就不要再想。做事之前也先思量,看要做的事合不合天理。合则去做,不合就不要做。不能做一丝一毫违心害理的事,这样上天鬼神都会庇佑你,否则的话,天地鬼神也不容。你读书如果考中进士,想想我的遭遇,不做官也可以。若是做了官,必须正直忠心忠厚,根据自己的能力报效国家,当然不要学我这样不知深浅的愚忠,但也不能因为我忠心反而受到祸害就改变正确的做法,放弃为善之心,惹来人说我们家父贤子不肖的闲话。
家训史话
《论语》中有:“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翻成白话是这样:“我每天必定用三件事反省自己:替人谋事有没有不尽心尽力的地方?与朋友交往是不是有不诚信之处?师长的传授有没有复习?”这才是曾子所说的“三省”。这“三省”说了两个方面。一是修己,一是对人。对人要诚信,诚信是人格光明的表现,不欺人也不欺己。替人谋事要尽心,尽心才能不苟且,不敷衍,这是为人的基本德性。修己不能一时一事,修己要贯穿整个人生,要时时温习旧经验,求取新知识,不能停下来,一停下来,就会僵化。
曾子还有一个故事:曾子穿着很破旧的衣服在耕田,鲁国的国君派人要封给他一块采邑,曾子坚决不受。再送来,曾子还是不受。使者说,这又不是先生你向人要求的,是别人献给你的,你为什么不受。曾子说,我听说,接受别人馈赠的人就会害怕得罪馈赠者;给了人家东西的人,就会对受东西的人显露骄色。那么,就算国君赏赐我的采邑而不对我显露一点骄色,但我能不因此害怕得罪他吗?孔子知道了这件事,孔子说,曾参的话,是足以保全他的节操的。
古训今鉴
杨继盛告诫儿子必须要保持心的洁白无瑕,做事之前先想想,不可做违反天理的事。自己因为奸臣谗言陷害而死,所以教育儿子即使考中进士不想做官也没什么,做官的话就必须是好官。
我们若能做到曾子所说的一日三省,常常思考自己过去所做的、所做的、即将做的事是否正确?将会有什么前因后果?那就不必担忧心会蒙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