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时期,为了制止各国之间的战争,晋、楚、鲁及其他一些小诸侯国,在虢国举行了弭兵之盟。
几年后,又各派使者到虢国重温盟约。没想到,就在各国再商议盟约之事的时候,鲁国的执政者季武子,派兵进攻莒国,占领了郓地。莒人就向虢国的盟会报告。楚使对晋使说:“重温旧盟还没有结束,鲁国就破坏盟约,应该把鲁国的使者叔孙豹杀死。”当时,晋大夫乐王鲋同晋国的执政赵武,一起来参加大会,他们趁此机会向叔孙豹索取贿赂,作为向赵武说情的条件。他派人向叔孙豹以要革带为借口,索取财物,但遭到叔孙豹的拒绝。
叔孙豹的家臣劝他说:“财物是用来保卫自身的,有什么值得您爱惜的?”叔孙豹说:“诸侯的盟会,是为了保卫各自的国家而建立的。如果用贿赂免于祸害,鲁国必然要受到进攻,还谈得上什么保卫呢?就好像人的住处之所以要有墙壁,就是为了用来防备坏人的,如果墙壁有了裂缝,那是谁的过错?本来是为了保卫它,现在反而受到了侵害,那我的罪过将是不可饶恕的。虽然我应该埋怨季武子的行为不谨慎,但鲁国又有什么罪呢?”于是就召见乐王鲋的使者,扯下了一片做衣裳的帛给他,并说:“革带太窄了。”赵武听到这件事后说:“面临祸患而不忘记国家,这是忠;危急中仍忠于职守,这是信;为国家打算而不顾自己的生死,这是贞;谋事以忠、信、贞为原则,这是义。具备这四种品德的人,难道还要杀害他吗?”于是他就向楚使请求,赦免了叔孙豹。
简评
叔孙豹在历史上有个著名的“三不朽”理论,是指一个人在道德、事功、言论的任何一个方面有所建树,传之久远,他们虽死犹生,其名永远立于世人之心,才是不朽。有副著名楹联:“五百年间气,三不朽伟人。”能做到死而不朽,可谓伟人。即人生的意义就在于对社会、对他人做出有益的事业,这样一个人的自然生命可以死而朽,但他所建立的德、功、言则可以永垂不朽。对他人、对社会群体有善意、有责任感,其道德、功业、言论才具有社会价值,才能由不为后人所忘却而得以“不朽”。“三不朽”是中国人传统的人生信仰,被中国历史上的精英和众多有学识的人所信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