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乙金华宗旨,开篇第一章:天心!自然曰道,道无名相,一性而已,一元神而已。性命不可见,寄之天光,天光不可见,寄之两目。古来先真,口口相传,传一得一。“这里应该不难理解,难点在于性和天光。性,应该是指本性,或者本源。之前对于性王的模糊概念,也逐渐清晰起来。性王,就是其中的根本道理。世间万相变化大千,而一性如如,不动如君王。所以说为性王。这句话是对老君含义的解释。老者乾阳,即世间万相。君者性王,即世间万相的根源。道家之道,义即如此。天光此处不应定性,但是两目,却着实是重点。”自太上见化,东华传递某,以及南北两宗,全真可为极盛。盛者盛其徒众,衰者衰于心传,以至今日,滥泛极矣!凌替极矣!极则返,故蒙净明许祖,垂慈普度,特立教外别传之旨,接引上根。闻者千劫难逢,受者一时法会,皆当体仰许祖苦心,必于人伦日用间,立定脚跟,方可修真悟性。我今叨为度师,先以太乙金华宗旨发明,然后细为开说。“这书倒也真的是适用于大众,大致的东西,基本谁都能看懂。太上见化,应指老子降世,东华,当指东华帝君,许祖,是指净明道许逊祖师。这里也是所说的物极必反,实际上也是阴阳交替的道理,大道同宗同源,没毛病。”
太乙者,无上之谓。丹诀总假有为而臻无为,非一超直入之旨。所传宗旨,直提性功,不落第二法门,所以为妙。金华即光也,光是何色?取象于金华,亦秘一光字在内,是先天太乙之真炁,水乡铅只一位者此也。“太乙,是至高无上的称谓。金丹的秘诀很多,关键在于凭借有为而达到无为,但是并不能超越一切步骤而直接达到无为的境界。所传的太乙金华宗旨,直接教授性功,不是进入旁门左道,最为神妙。金华,就是光,光是什么颜色,取自金华。金华中隐藏的光,就是先天太乙真炁。”陈文刀仔细的翻译着这一段,眯着眼品味,“水乡铅,只一位这里,有点难理解,简单看来,这个是否可以直观的把这一位,定性为先天真炁呢?”
回光之功,全用逆法,注想天心,天心居日月中。《黄庭经》云:寸田尺宅可治生,尺宅面也,面上村田,非天心而何?方寸中具有郁罗肖台之胜,玉京丹阙之奇,乃至虚至灵之神所住。儒曰:虚中;释曰:灵台;道曰:祖土;曰黄庭、曰玄关、曰先天竅。盖天心犹宅舍一般,光乃主人翁也。“这里很重要。”陈文刀觉得,有必要好好的理解一番。“能回转光的功法,完全采用逆法。意念集中在天心的位置,天心就在两眼之间。”两眼之间?陈文刀霎时间心中闪过诸如二郎神闻仲雷震子这些封神榜人物。这个位置,真有这么玄妙?“黄庭经说尺宅上的寸田可以支配生命。尺宅就是面部,面部村田,不是天心是什么?在这方圆一寸之地,有辉煌壮丽的景观,就像琼楼玉宇,雕台画阁,乃是至虚至灵的元神居住的地方。儒家称之为虚中,佛家称之为灵台,道家称之为祖土黄庭玄关先天窍。天心就好比一座宅舍,光就是这宅舍的主人。”光,这个光,很重要,看来要知道怎么来的,接下来还得仔细研读才是。
故一回光,周身之气皆上朝,如圣王定都立极,执玉帛者万国;又如主人精明,奴婢自然奉命,各司其事。诸子只去回光,便是无上妙诵。光易动而难定,回之既久,此光凝结,即是自然法身,而凝于九霄之上矣。心印经所谓默朝飞升者,此也。宗旨行去,别无求进之法,在纯想于此。楞严经云:纯想即飞,必生天上,天非苍苍之天,即生身于乾宫是也。久之,自然身外有身。“这是在教方法了么?还是在告诉大家一个总纲?或者兼而有之?”陈文刀心里其实已经大致有了一个方向,不过,他还是回过头逐句的再次反复思考一遍。“所以光一旦开始回转,全身之炁都会朝着头上的玄关汇合,好像至明至圣的君王确立国都,建立统治大业,天下万国都手持重礼来朝拜。又好比主人精干贤明,奴仆自然遵守主人的命令,各自管好自己分内之事。诸子只需要回转金光,这便是至高无上的妙智真谛。光容易运动而难以固定,长时间的回转,光自然就会凝结在一起,这就是自然的法身,就能够凝结元神飞升到九霄之上。心印经说默默的朝拜天地(元神),到一定的时候就可以飞升上天,说的就是这种情况。按照这个宗旨练习下去,不必再去寻求其它的方法,只需要集中意念进行光的回转就行了。楞严经说:专一集中意念就能飞升,必定能生于天上。这里的天,当不是茫茫苍天,而是身体里的天心的天。时间久了,自然就会产生道身外的身法。”不过也真是够神奇的,按照书籍里的方法,就是想,就是想这双目之间这个位置,但是,想什么呢?纯想即飞,这里的想,到底在想什么?
金华即金丹,神明变化,各师于心,此种妙诀,虽不差毫末,然而甚活,全要聪明,又须沉静,非极聪明人行不得,非极沉静人守不得。“金光就是金丹。神明的一切变化了然于心又依赖于心。想要掌握这种神奇奥妙,必须要做到毫厘不差,同时还要十分灵活。一切都需要聪明,又需要沉静。不是极为聪明的人是练习不了的,不是极为沉静的人也是固守不住的。”陈文刀心里几近狂喜,他知道,他找到了那曾经迷茫的源头,他找到了他梦寐以求的修道的大门。念头,还得强行压制下去,毕竟,这样的狂喜,是不可为的,是贪还是嗔?平心静气为妙,在未来,更加要注意这一点。不能说什么事都要做到无喜无悲,现在的自己,肯定做不到。但,心里要谋求真正的平静,就得从现在开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