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静经,又名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南怀瑾老先生曾经说过一段话:“道家有一本经典写得非常好,将近四百个字,叫做《清静经》,你们不管学佛修道的找来念念看。《清静经》可以同佛家的媲美,但是如果讲学术,对不起,那是仿照佛家《心经》来的。”对比,陈文刀倒是不敢苟同,隐隐觉得南师最后一句话在格局上已经落了下乘。也有说清静经真实的来历是太上老君西游龟台之时,为西王母演说。此经言简而意深,文短而理奥,乃玄门之妙典,大道之密旨。自古众圣口耳相传,不记文字。后葛仙翁,慈悲甚重。悯念下界众生,业障难消,三毒难灭。故书录此经,流传下世。而葛玄仙翁在公元164年就已经出现在世间,对比发现的晋魏时期成书的清静经来说,由此得知此经确确实实是葛玄仙翁所书录流传。所以此经流传到现在以有快两千年之久。不过总体而言,清静经是道家修行的一把密钥,应该是不假的。陈文刀定了定神,走去洗了个脸洗干净手,才又坐回来,翻开书,这才点开了手机里张道长的讲解视频。
视频不长,半个多小时的讲解,而且比较跳跃式的,虽然有很多讲解通俗易懂,但也有一些地方估计如果不把书熟读几遍都很难理解。“算了,不管怎么样,那就先把经文先诵读几遍,看看能不能有点感悟吧。”想到这里,陈文刀也不再犹豫,举起书本,直接开始了诵读,
清静经全篇
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原文:
老君曰:大道无形,生育天地;大道无情,运行日月;大道无名,长养万物;吾不知其名,强名曰道。夫道者,有清有浊,有动有静;天清地浊,天动地静;男清女浊,男动女静;降本流末,而生万物。清者,浊之源。动者,静之基。人能常清静,天地悉皆归。
夫,人神好清,而心扰之。人心好静,而欲牵之。常能遣其欲,而心自静;澄其心,而神自清,自然六欲不生,三毒消灭。所以不能者,为心未澄,欲未遣也。能遣之者,内观其心,心无其心;外观其形,形无其形;远观其物,物无其物;三者既悟,惟见于空;观空亦空,空无所空;所空既无,无无亦无;无无既无,湛然常寂;寂无所寂,欲岂能生;欲既不生,即是真静;真常应物,真常得性,常应常静,常清静矣!如此清静,渐入真道;既入真道,名为得道;虽名得道,实无所得;为化众生,名为得道;能悟之者,可传圣道。
太上老君曰:上士无争,下士好争;上德不德,下德执德;执著之者,不明道德。众生所以不得真道者,为有妄心;既有妄心,即惊其神;既惊其神,即著万物;既著万物,即生贪求;既生贪求,即是烦恼;烦恼妄想,忧苦身心,便遭浊辱,流浪生死,常沉苦海,永失真道。真常之道,悟者自得;得悟道者,常清静矣!
仙人葛公曰:吾得真道者,曾诵此经万遍,此经是天人所习,不传下士。吾昔受之于东华帝君,东华帝君,受之于金阙帝君,金阙帝君,受之于西王母,西王母皆口口相传,不记文字。吾今于世,书而录之,上士悟之,升为天宫。中士修之,南宫列仙。下士得之,在世长年,游行三界,升入金门。
左玄真人曰:学道之士,持诵此经者,即得十天善神,拥护其身,然后玉符保神,金液炼形,形神俱妙,与道合真。
正一真人曰:人家有此经,悟解之者,灾障不干,众圣护门,神升上界,朝拜高真,功满德就,相感帝君,诵持不退,身腾紫云。
陈文刀发现自己很无聊,他诵读完之后居然当真煞有其事的一个字一个字的数了一遍。不算标点符号的话,全文共计五百九十三个字;如果只算前三章正文的话,那么真正的经文应该是三百九十六个字,印证了南师的不到四百字一说。
陈文刀买的这本清静经是汇安书店发行的光绪十六年青松观重刊的版本,看起来与视频中张至顺道长所用的是同一个版本的书。“嘿嘿,还真是巧,直接就买到了张道长用来讲解的教材。”陈文刀心下有些得意,又觉得这缘字果然巧妙,“看来我与道家,本就是有缘分的,是不是大缘分,就不好说了。或许是前世的修道之途未走完,今世继续?”心神开始飘忽,隐隐约约中,总觉得自己所做的这一切,冥冥中似乎早已安排好了。“若真是这样,为什么不让自己在童年就走上这条道路开始修行,而是要到自己都快五十岁了,才开始接触,这也太…晚了点吧。难道真的是要经历过人世间种种坎坷,看过人家百态,遍历生老病死,心有所悟时,才可以静心向道?”陈文刀自觉经历丰富,坎坷也不少,经济上现在也还是在悬崖边缘跳舞。但是若是要尝尽人世间种种坎坷,他做不到。也不想也不敢去做,太可怕!
“其实真正有用的,一定就是那三百九十六个字。通篇都是老君曰,张至顺道长解读时说老君就是老子,这些都是老子说的话。那西王母呢?经文后半段不是说是西王母传下来的么,而且还是口口相传不记文字的形式。至于葛玄真人书而录之流传人间,倒是没什么疑义。”对于这里,陈文刀有些疑问。他知道,当自己真正开始去研究这三百九十六个字的时候,才是最大考验的开始。“这寥寥几百字,能流传千年,若说无用打死他也不能相信。只是,仿如易经一般,几千年下来,能真正懂易经的能走几人?自己能知道的,怕不足一手之数吧。姬昌姜子牙这些怕是算的,孔子能为易经插上翅膀,勉强能算半个;邵雍一本皇极经世,算半个倒也是够了;至于诸葛亮朱熹李淳风袁天罡刘伯温之流,估计半个都难。”
拉回混乱纷杂的思绪,陈文刀决定,先把那三百九十六个字录入到手机备忘,然后…诵读他十遍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