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414200000009

我和我的编辑

大约前年,电视剧《雍正王朝》播出期间,有位边远省份出版社的编辑老远而来,兴致勃勃对在病榻上的我讲:“我们总编来电话,先生的小说文章我们包揽出版。不要您的书号费,一切费用全免。稿酬按规定最高的付给。”我不禁哑然失笑,回说:“多承厚意,实在感谢您和总编,不过您来迟了。”

我的这两句话都是实话。这位编辑大约出版偏居一隅,资讯不够灵动,不了解我的书稿正在为几家出版社所争夺,根本不存缴纳“书号费”之类的“初级问题”,而是用优惠条件也未必能如愿的事。然而他是诚心诚意的一脸的真挚,我不能心存刻薄,以得意之心应之,只能实话实说,我的那个“哑然”,倒其实真的有点“好笑”的意思,他真的是,怎么说呢?我这里饱食欲呕,他还要端盘点心:“上好的白面做得又肥又甜,请用……”我不能有骄之心对他,也不能对那些争夺稿子的出版社心存感激。就我的一生而言,没有什么值得骄的事。值得我感激的人倒是不少。其中编辑这行当中,顾士鹏、王汉章和周百义三位是的。

在部队军旅十年有余,到地方又在宣传部门,我的业务工作其实是个业余记者,也写过一些通讯报道、消息新闻之类的文章。那自然和现在的文学创作是两回事。采访、写稿、投稿(或者到报社送稿),别的事就没有了,看好,你就用,不行就拉倒。吃的是工资,跑的是工作,办的是“公事”。与编辑也就没有什么私交。老实说,《康熙大帝》的第一卷是昏天黑地偷着写出来的,心里一点数也没有,既不知自己的作品是否“够发表水平”,也不知写出来投给哪个出版社,怎样一个投法。天下文艺刊物多如牛毛,文艺出版社是林林总总不可胜数,没有二月河的杯水之交。

就在这时,当时的黄河文艺出版社来人了。社长王汉章还有后来和我多年切磋磨砺的老编辑顾士鹏(笔名顾仞九)先生。他们是道听途说“南阳有个凌解放,在写《康熙大帝》”。瞎猫捉死耗子地摸过来,果真地就碰上了。我的“知名度”如此之低惊动得出版社社长和编辑数百里奔波而来,自然有些受宠若惊的感觉。拿出了《康熙大帝》第一卷的前十章给他们看,犯人听候判决似的静等他们裁定。他们看稿子只用了半天,考核我用了两天半。怎样考核呢?那招待所是单间对面床。他两位坐一床,我坐一床,他们问,我答。不谈家庭、社会,也不谈学历、阅历,全部是清史上的问题。不单是康熙,清代的十代传主全都问。不单是《清史稿》,也包括野史,大量的笔记小说,人文观念,民风民俗,国礼典章,版图疆域……我看,所有他们能想到的问题尽皆罗掘俱穷详明追寻。据顾老师事后告诉我:“我们当然要全方位掌握一下你,因为我们对你一无所知……你可以说是‘对答如流’。”就我当时的感受,应对是应对了,多少有点“不为人信”的委屈。不久也就想明白了:你凌解放是谁?凭什么叫人相信你有能力写《康熙大帝》?不可以“考证”你一家伙吗?看稿子,“考核”的结果,王汉章和顾士鹏两位先生当场便说:“我们给你出书。”是年为1984年。

就这样,我开始了与顾士鹏的合作,《夺宫》《惊风密雨》《玉宇呈祥》《乱起萧墙》陆续推出。其中第三卷的卷名还是顾先生的动议。待到写完《雍正》第三卷时,顾先生面临退休,他希望在休息前与我再合作一次,考虑到这位品质极好的老编辑的期望,我停了《恨水东逝》的写作,先写了《乾隆》第一卷给他,回头才又写《雍正·恨水东逝》。这就是雍正乾隆两书时序颠倒的原因。

大约在《康熙大帝》第二卷写完尚未出书,第三卷刚刚开始的交替日子,湖北长江文艺出版社的周百义来了。他比顾士鹏年轻了老大一截,他俩的性格也完全不同。顾士鹏老成、实在、循规蹈矩,甚至有些古板。周百义则灵动聪敏,活泼机变、令人望之可亲。两个人也有一致的,似乎身体都不强,有病在身,再就是二人的执着与诚恳。他大概读了我的《康熙》书第一卷。在郑州朋友处打听到我的居处,夹着个布包,风尘仆仆便赶来,很单薄的样子进了我的“贫民窟”中。

作为我而言,始终觉得河南社对我有“知遇之恩”,“一饭之恩死也知之”,何况于斯?觉得私与“外社”交往不义气。但周百义却只是笑。他讲,作者不是哪个出版社私人的,而是全社会的。希望为他们写《雍正》,他会全力保障我的权益。没有哪个出版社能把一个作家包揽了的,也没有哪个作家是专为某一个出版社写稿子的……他愿意在南阳等我,我写一章,他拿走一章……他情真如此,我很感动;他很能讲,反复比喻,使我明了很多出版知识。但我还是问了河南黄河文艺出版社“此事可不可行”,他们答复说,别的不要考虑,集中一切力量,用尽最好的素材把《康熙大帝》写好……这时我也听说有议论,说二月河已“江郎才尽”,这才定下决心把《雍正》交给长江文艺出版社。《雍正》一书出版比《康熙》艰难。原因倒也很简单。第一,周百义当时是个年轻资浅的编辑,仅有小说的初审,他不能作决策。第二,接到稿子不久,他就调出了出版社。他还在当着这书的责任编辑,但人已不是出版社的人了。谁都明白这点尴尬或不方便,《雍正》第一卷被搁置了不短的时间。他对我一方是竭力安慰,又不能明白说清原委说别人什么,又不能多解释什么,且又不放稿子……后来知道,他在幕后是怎样地奔波“力争”。《雍正》终于是出书了,后来他又回来,当上了长江文艺出版社的社长。他的耐性、腕力、精明劲,都是很有风采的。

就我今日在文坛上的位置,当然有不少出版家给我以青目,我也是感念这友好,这知音,这心境的。我永远都不小看这份心意,因为别人看重我,我须得加倍地看重别人的情愫。但更为可贵的,是出版家中如上几位先生朋友,无一面之睹,杯水香烟之交,为一个陌生初起的作家修桥造路,是为人间真情的桥,社会人文的脊梁。

同类推荐
  • 韩非子

    韩非子

    《韩非子》 【战国】韩非所著,是中国传统文化名著。
  • 浮生六记

    浮生六记

    《浮生六记》是清朝长洲人沈复(字三白,号梅逸)著于嘉庆十三年(1808年)的自传体散文。清朝王韬的妻兄杨引传在苏州的冷摊上发现《浮生六记》的残稿,只有四卷,交给当时在上海主持申报闻尊阁的王韬,以活字板刊行于1877年。“浮生”二字典出李白诗《春夜宴从弟桃李园序》中“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
  • 人间世

    人间世

    《人间世》一书是二月河先生迄今为止首部人生笔记,共计收录杂文、随笔120余篇,绝大部分文章都是首次出版,并配有珍贵照片几十幅,对二月河迷而言是不折不扣的文化盛宴。
  • 初刻拍案惊奇

    初刻拍案惊奇

    《初刻拍案惊奇》 是【明】凌濛初所作的“三言二拍”系列之一。
  • 说呼全传

    说呼全传

    在中国古代通俗文学作品中,以著名军事将领英雄事迹为主要内容的“家将”系列小说,一直深受平民百姓的喜爱,比如:杨家将、薛家将、罗家将、狄家将、岳家将、当然,也少不了呼家将。出现于清乾隆年间的《说呼全传》就是完整、系统地演述呼家将故事的唯一一部通俗小说。 同杨家将系列其他小 说一样,呼家将的故事也是从杨家将故事中派生出来的。因为杨家将故事在民间传播广泛,影响深远,有好事者就凭借历史上的一点由头和杨家将故事,从杨家将故事中派生出了《呼家将演义》。
热门推荐
  • 不死止境

    不死止境

    无敌神异存在来到边荒之地,游山玩水?广交好友!对于他来说,都没有任何意义,只是慢游的路上,遇到的有缘人,给予帮助!救赎!让他们不在遗憾的道路上前行。让他们明白在此间只有拥有一往无前的决心,才能抓住自己想要守护的人。
  • 此曲终兮不复弹

    此曲终兮不复弹

    浮生一曲安天下,纷扰尘世且看谁主沉浮。祸出乱世定乾坤,皇权霸业几多朝颜暮骨。潇潇江湖路,半生迢迢情,万里山河又将踏碎多少痴心不负。 有些人自初见,便心之所系。有些情自伊始,便覆水难收。十年寻找,三年等待,征战年华,生死相依。炙热爱恋过后便是平淡生活,朝夕相伴换来的却是不告而别。肖辛夷看着曾经的良人站在他以前嗤之以鼻的至高皇位上,看着他站在曾经不屑一顾的莺莺燕燕中,怀着最后一丝希翼问他:“你是不是有什么苦衷。”被冕旒遮住面貌的男子疑惑不解:“什么苦衷?我不知道你在说什么。”“你曾说过自始至终认定的妻子只有我一人。”“我的妻子从来只有你一人,至于她人,不过是用来平衡朝政。”“为何你会变成这样。”“我本来就是这样,从未变过。”“你曾说过会陪我在山中终老。”“不过是年轻气盛一时妄言罢了。”罢了便罢了吧。时隔多年,终知缘由,奈何情深缘浅,既然命运不肯善待你我,便终此一曲,再不复相见。
  • 肤浅又痴情

    肤浅又痴情

    甜甜的文哦,,特别甜呢!一见钟情、双向奔赴、各种甜、各种宠,女二性格被改变、撒娇、短片双女主
  • 团宠女主
  • 地球重启系统

    地球重启系统

    由于人类有着强大的智慧,造出了足以毁灭世界的各种各样的武器。为了各自的利用,不断开战,这将会导致地球重启摧毁人类的文明吗?人类真的就是最强的吗……
  • 我又灭了大自在殿

    我又灭了大自在殿

    我是合欢宗第十三位普兰长老的亲传弟子沈子姜,我又来大自在殿了。“把阮研修交出来!”扫地的小和尚一脸迷茫,“女施主,阮研修是谁啊……”话音未落,豫灵山钟声响起,震得翠绿山林鸟兽惊恐逃散,一个老和尚从大殿走出来,看见我转头向后院跑去,“师父,那魔女又来了!”
  • 关于我转生成冉伈羕这档事
  • 太古吞噬大帝

    太古吞噬大帝

    大千世界,万族林立,弱肉强食,宇宙沉沦,轮回不止,人族从弱小的一族,揭竿而起,群雄争霸,叶之秋,万古第一神体,吞噬之体,获吞噬神决,吞噬天地,得太极天帝剑断刃,断剑重铸之日,其是归来之时,一剑擎天,剑指苍穹,世间万物,皆系于一剑之上。,推翻神族,从此由人族掌控。成就威名,骁勇善战,宇宙洪荒无敌,人称,太古吞噬大帝。
  • 神探太司懿之明王出世

    神探太司懿之明王出世

    太司懿不想留在京师,毅然决然的带着三个人离开了,也就是朱臻,朱小将,朱小君。经过两月的路程,一群人终于来到开封。刚进城不久,太司懿感受着寒风刺骨的大风,原本繁星点点的天空,飘来一阵阵血腥味,居然碰到了命案。《神探太司懿》系列小说的第四部!
  • 错误的不你是世界

    错误的不你是世界

    当人们看到那小小的存在挡在前面的时候人们沉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