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春冰雪初融,封冻数月之后的大地重又获得新生,正是诗人口中“春风似剪刀”的时节。京都虽不比江南瑞丽,此时淡淡的春意也丝丝缕缕的显现了出来。各宗亲王府、权贵之家原在奢侈一事上是不惜工本的,这皇城之中不说流光溢彩也是处处精致步步精彩。而这诸多的亭台阁院之中,最享有盛誉的则要数沁亲王府的藺雨楼。
说起来这楼其实是沁亲王府的内院,见过的人未必真有几个,享有这样的盛誉除却是有缘故的。而论起这缘故,倒要从那位如今手握着大雍二十三州兵权的沁亲王说起了。
沁亲王名李铭戎,乃是先帝第四子。他虽是先帝幼子,但由于母妃出身寒微且在沁亲王幼年时便早逝,所以素不受宠,又加之沁亲王年幼时体弱多病,就更难得到父亲的关心。偌大的宫中惟有素有贤名的太子对他关照有加。
也是否极泰来,沁亲王七岁时身染重疾,众御医皆束手无策,恰逢被誉为医圣的少林寺无戒大师到长安相国寺挂单。太子仁厚,得知幼弟病情后,亲自赶往相国寺将无戒大师请至宫中为幼弟医治,才使年幼的沁亲王转危为安。
事后无戒大师细观沁亲王之相,言明太子道,此子福泽深厚,可惜命中有煞节缠身,需得佛法庇佑方可化解。太子估怜幼弟年幼无依又是久病之身,所以向世宗进言,将沁亲王暂时送入佛门修行,以解煞节。之后的十一年里,这位大雍潮的四皇子都被人遗忘在了北少林的崇武院之中。
直至荣盛十三年,外蒙古坷玻沁部首领坎达汗一统草原,在会京建造王庭,称大燕。坎大汗公开拒绝向大雍称臣,并且在长城以北屯集二十万铁甲虎视青州、镇州,挑衅之意路人皆知。而大雍恰逢重灾,黄河两岸连年水患,饿殍遍野。国库多年的积蓄几乎都用于赈灾和整修河道。世宗首尾难以兼顾。不得已只有派第三子恭亲王李铭勇领兵二十万前往北线布妨,与大燕对峙于长城两侧以求能争得时间重整国库。
坎达汗久经沙场怎么不明白世宗的算计,所以他赶在初春冰雪消融之际率先攻占了青州、镇州和雍军北上必经之地桐城关。并派大军在桐城关外阻截援军,恭亲王虽是大雍名将但是仓促之下也被打了个措手不及,大军被围困在桐城关外四十里的虎踞峡内三天。幸而此时早已经被人遗忘的沁亲王率北少林一干精英于万军帐中突袭得手,年青的沁亲王亲手斩下坎达汗的头颅,这才乱了大燕的军心,和恭亲王里应外合反败为胜。。从此沁亲王和北少林一战成名,沁亲王更是凭此战逐渐位及人臣。直到多年之后,经历过当年惊险的武将回想起当年沁亲王一夫当关的英姿也是要道一句精彩。
可是这样精彩的人物其实一直都是活的低调的,甚至他一生中的大部分时间都几乎是低调得有些过分。终其一生,沁亲王只做了三件耀眼的事情,也只凭着这三件事,他便成就了大雍一段不能磨灭的传奇——这第一件自然是当年的一战;第二件则是他在荣盛十八年的夺嫡之战中,自南楚之地起兵为当时已经被软禁的太子扫平了恭亲王的一干叛军;第三件便是他不顾禁婚令和皇家宗典,执意取了南楚之地的一蓬户女子为妻。而当时的太子作为皇族之中唯一支持他的人就送了这栋蔺雨楼作他的新婚贺礼。
既是太子的贺礼,又有这一段传奇,这蔺雨楼纵是不美也多了三分光彩,何况这一座楼确是华美精巧,细致之处更胜传言。此楼取意南楚风光,自北面蜿蜒一脉青山作衬,引护城河水自山间流下,再顺其流向掘了一条小溪,溪两侧尽数种着南楚的四季花卉,到花开之际去看便如置身花海之中,恍然有仙境之感。这条溪自背面将蔺雨楼主楼环了半圈,远远望去,便如这流光溢彩的主楼在右侧装点了一支珠钗,浑然一体之中。
蔺雨楼主楼前是一座人工小湖,里面种的是南楚绝品的涩莲,此花每月十五开放,花期半旬,只要有温泉水孕育,即使冬季依然花开如锦。湖对面是数株百年树龄的樱花树,此花开在梅雨季节,娇弱妩媚,只是花意素有哀切之韵,原是不合适出现在大雍的王府里的,据说是沁亲王世子也就是如今的德郡王在十二岁生日时,亲自下令自南楚移得的。如今已是沁王府最宜人的景致之一。
这样的一座楼自然是足够成为传奇的,更何况,此楼在德郡王十二岁后便成了德郡王的别院,就是府中仆役、宗亲世交也是轻易看不到的。事实上,这么多年来,能随意进出蔺雨楼的客人只有一个——而此人现在正临在绽满涩莲的池边遥望着对面已经露出花苞的樱花树发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