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
水塔枯 张强改造
妻换容 喜生双胞
敖杆村种粮大户张强打深井,打出了泉水奔涌。村里的老人们筹款建起了龙王庙。时间一长,来庙上香祭拜的人越来越多。人们来庙里上完香后,还要到附近的山上转转,随手抛弃的垃圾日渐增添,随地大小便到处可见。给敖杆村的自然环境造成污染,也给山村防火带来隐患。村民们都反感,反映也很不好。
村干部想来想去,想出了一个好办法。村里投资,在庙宇四周垒起围墙,形成院落。修建围墙大门、门卫室。在院内设置厕所、垃圾箱、香纸、矿泉水销售点。组织村里的老人,换上统一的服装,负责入庙收费。并出售香、纸、矿泉水。打扫卫生、四处巡察。用收取的费用给老人开支,支付他们的劳动费用。这样既让老人们有了一定的收入,还能使环境得到治理。可以说是一举两得的好事儿。
组织这些老年人来从事这项工作,村干部没有时间整天价在这里盯着。那谁来签这个头呢?他们想到给农场敬老院看大门的老贫农代表纪老大。纪老大年过六十,远不适应敬老院繁杂的门卫工作。如果跟李丽蒙他们说说,让纪老大回村,她们不会不同意。纪老大也能愿意回来。
村书记去农场敬老院说明了情况。李丽蒙她们也很担心纪老大的身体。他有时开关敬老院的大铁门都很吃力。赶上有人看到,都要伸手帮一把。村书记没费啥周折,纪老大就跟他回敖杆村了。
纪老大回村后,挑选了十二名身体力行的老头子、老太太,把他们分两组,一组六个人,上、下午倒班看护庙宇。庙宇的所有设施全部建好后,老人们穿上统一服装,各就各位,开始履行他们的职责。有看门收取门票的;有销售香、纸、矿泉水等物品的;有打扫庙宇内外卫生的;还有在庙外巡视引路的。敖杆村龙王庙由村上统一管理,显得正规化了,附近环境也得到有效治理。
有一天,不知从哪儿来了个道士。只见他头戴四角见方的灰色道帽,身着老灰色长衫,脚穿一双黑布面、线麻纳底的方口布鞋。手里拿着一把马尾扎成的蝇甩儿,身背黄色褡裢。相貌堂堂。看上去年纪不大,也就四十多岁。走路轻快,直奔庙宇大门而来。他看了一眼大门口售票处的牌子。道士好像也识文断字,但他并没有理会。抬腿就要跨入大门。看门的老人拦住了他,管他要门票。他看了看门卫的老头儿,随口说了句:“出家人进寺庙是不用门票的。”说完,还要往里走。
纪老大闻讯赶来,笑着对道士说:“请问您是何方人士,我们也好多多请教。道士看了纪老大一眼,一看他像个管事的,就从身上背的褡裢前面兜子里,拿出一个小本本,递给了纪老大。纪老大当过那么多年贫协代表,是认识几个字的。他一看这是个证书。本子的外皮是蓝布贴面的,写着黄颜色仿宋体字的资格证书。打开看里面,有道士本人的二寸免冠黑白照片,照片的右下脚盖着钢印。里边写着道教协会会员。还有姓名、年龄、出生地、担任职务等。姓名上方盖有道教协会大印。
纪老大看完证书,还给了道士。示意让他进庙。道士进来后,一不上香、二不买纸,直奔庙堂。进庙堂后,看了一下四周,走到香案旁,仔细认真地看了一遍带有龙图案的挂布。从屋里出来后,对纪老大说:“你们这个庙宇,从外观的设计到室内的龙图,没有一点龙王庙的象征。纯属胡编乱造出来的一个四不像的庙宇。有悖历史、亵渎神灵。也随意践踏中华民族的古老文化。你们不能再这样继续下去了,好自为之吧!”说完,头也不回的走了。
纪老大看了看这个老道的背影,挠了一下后脑勺。好像没咋听懂这个道士说的话。但有一句话他听得很清楚,就是让他好自为之。纪老大生怕惹出什么麻烦,就把道士来龙王庙的事情一五一十地告诉了村书记。村书记问纪老大,道士都说些啥话,纪老大不明白道士说的啥意思,只能学个大概。就对村书记说:“老道说的倒不少,大致是说咱这庙不行,让咱们好自为之。”
村书记听了纪老大的话,感觉此人不像是来这里敲诈行骗的。如果是那样,他不达到目的是不会走的。他要是走了,一定还会再来。就对纪老大说:“你们都留点心,先观察观察,不要乱说话。看这个道士还来不来,来了带没带别人来。管你们要钱啥地,千万别给他,抓紧派人告诉我。如果不来了,那就没事了。”纪老大听完书记的话,回去告诉老人们,都注意点,不要乱说话,等老道再来再说。
以后的日子里,他们按部就班地该干啥干啥。龙王庙上香的人也没见少。香火依然如故。但一直没见道士再来。时间长了,龙王庙收取的费用越来越多,不但满足了龙王庙日常的支出、给看护的老人们开支,连村里修缮庙宇的投资都全部收回来了。敖杆村龙王庙红红火火,持续了很长一段时间。
自然界有很多奇怪的现象,是人们预想不到、也是人们解释不了的。即便有权威人士按照客观理论的依据,出来说话,老百姓都不一定买你的账。他们的世俗观念有着几千年的历史渊源,是根深蒂固的。
种田大户张强,为了遏止井水漫涎,在农场的帮助下,修建了水塔,发挥了很大作用。塔里始终饱和的水,让他们种了几年好地。可是从去年开始,水塔的水位一直下降。原来用四个大功率水泵抽水,水塔始终都在饱和状态。可现在两个水泵半天就能抽干水塔里的水,而且井水也不再往上喷涌。张强他们只能把水泵下到井里。抽上来的水也只能浇灌菜地,已经没有能力再灌溉大田作物了。幸亏老天有眼,连续旱了几年后,这二年不再干旱了,风调雨顺。张强种的粮食连年丰收,得到可观的效益,收入与日俱增。如若再连年干旱,张强就没有那么乐观了。
水塔的水已经干枯,客观上说,并没有龙王显灵。如果真是显灵,水塔不会没水,井水也不会干枯的。对于这一情况,那些虔诚的人们,给出了这样的解释:他们说,这正是龙王爷显灵的表现。大旱之年,龙王爷让泉水奔涌。现在不旱了,龙王收回了泉水,不能让泉水白白浪费。龙王是想让泉水用的恰到好处,以解救芸芸众生。于是,大家更加信奉龙王,来庙宇供奉的人,不但没有减少,而且越来越多了。
张强时常来到水塔旁,看着这个庞然大物,站在那里思索。他琢磨的不是龙王显不显灵的事儿。他想,这么大一个圆体的坚固建筑,用了那么多人力,物力。消耗掉那么多资金,现在闲置无用。不是它不能储水,而是无水可储,今后还能有那种泉水喷涌的情况吗?人家李丽蒙、郑方同他们带那么人来考察,想建矿泉水厂,认为没有发展的空间,人家都撤了。现在已经验证了人家的结论。这个水塔如此闲置下去,是一个巨大的浪费。如何把它再利用、发挥它的价值呢?张强想了很多方案。比如说当粮仓、做仓库等方案,都不能达到物尽其用的效果。
张强最后决定,把水塔改造成冷库,储藏食品,才能体现它的价值。张强找来施工队,在水塔南面打开一个缺口,安上大门。在水塔外面做上厚厚的保温层,购进一批冷冻设备安在水塔内,没有花费太多的资金,冷库就改装完成。他根据季节的变化和人们在不同的季节不一样的需求,在价格低糜时,购进批量的肉类,鱼类,海鲜等产品。等价格上涨后,再拿出来销售,稳稳当当的赚钱。水塔变冷库让张强又扩大了经营范围。
张强并没有满足这些。农场敬老院需求绿色环保新鲜蔬菜,让他得到了启发。他筹措了一笔资金,在平坦的土地上又建起了十个蔬菜大棚。除种植蔬菜外,还栽种了许多南方的果树。特意请来了农业技术人员前来指导种植。塑料大棚克服了地域气候不利的劣势。冬季寒冷的北方,也有新鲜的蔬菜和水果。而不是从南方经过喷洒防腐剂后,运输过来的水果。大棚的蔬菜和水果,是无公害的,绿色的。尽管价格高了一些,但也深受人们的欢迎。市民们喜欢本乡本土的产品,张强的大棚的蔬菜和水果,销路畅通。
张强生产的蔬菜和水果,是否是绿色的,有关部门曾来考查过。就是否使用化肥这一项指标,他们就在张强这里考察了一个多月。张强的大棚需要的肥料都是附近的养鸡场、养羊场、养猪场的粪便,全部拉进大棚。地面上铺上厚厚的一层,然后再翻地,打垅,栽种秧苗。这样一来,无需再施化肥。秧苗缓苗后,黑绿黑绿的。这些农家肥,都是无偿拉来的。人家正愁着没地方扔呢!张强种菜成本不是很高。他把农村这片土地利用到了极致。发挥了它们的最大效能。
张强出了名了,不仅在红旗镇、眀县,在整个北阜市都有他响当当的一号。张强现在的身份,不再是一个土里土气的种粮大户了,他已经成为一个新时代的农民企业家。
随着张强的名声大震,头顶上的桂冠也多了起来。什么先进农民企业家;优秀青年农民代表;模范青年个体户。牌扁挂了一墙。上级有关部门,还根据他家里的情况,命名为模范家庭、孝敬老人的先进典型。最重要的是,他被市委,市政府命名为“十大杰出青年”称号。
荣誉和头衔接锺而来。张强的应酬也多了,上级领导让他接待的客人络绎不绝。时常有人提及他妻子。他总是说,她在家照顾老人离不开。后来,市领导接见他,让她与爱人一同前往,给他弄的很尴尬。自己的媳妇真就拿不出手啊!他反复思考如何破解这个难题。
张强想到有些名人,看着挺漂亮的,实际上是通过美容整形,才达到理想面容的。我张强也不差钱,干嘛不给媳妇整整容,弄得好看一点。可上哪里去整呢?他边走边想,不知不觉的来到李丽蒙的家门口。看到她家门前停放一台吉普车。猜想李大姐可能回家看望爹妈来了。何不去问问李姐,就推门进屋了。张强看到李大姐、郑院长和他夫人都在场,都来看望李书记。
李书记最近一段时间,情况不是很好,经常呕吐,甚至有休克的现象发生。李丽蒙把这一情况跟郑方同和王欣说了以后,他们仨人来到家里,想让王欣看一下是怎么回事。王欣认真的检查了李书记的受伤部位和他的头盖骨用钢片固定的情况。王欣认为很有可能固定的钢片发生移位或是时间太久,压迫了脑部神经。她主张立即去省城大医院做一次全面检查。如果是他分析的那种情况,应立即做手术。否则病情会越来越重,以致危及生命。他们正说这件事的时候,张强进来了。
张强听了他们的议论,就赶紧上前说:“李姐,我那里有轿车,稳当,我去送叔叔上省城医院吧!”李丽蒙听后,一时拿不定主意。王欣一听说:“这样最好不过,因为李书记很怕坐车颠簸,轿车减振效果相对好一些。就用张强的车吧。要不然叫救护车来,也未必好到哪里去。”张强说:“那好,我回去取车,顺便把我媳妇带着,让她帮助照顾李叔,王姐我们四个人先走。”王欣一听就说:“张强说的行,农场敬老院的工作你们都没安排好,我们先去,等确定治疗方案后,再通知你们。”
张强开车,稳稳当当的把李书记送到了医院。当王欣办完住院手续后,张强对王欣说:“王姐,在李姐没来之前,让我媳妇照顾李叔。你放心,她可会照顾人了。有件事我求你,等李叔好了以后,求你找人给我媳妇做个整容手术,把他长的砢碜的地方收拾收拾。”
王欣一路上,都在琢磨李丽蒙爹的治疗方案,没怎么留意郑姑娘的长相,听张强这么一说,她仔细一看,我的天哪,这张脸需要收拾的地方太多了。他一想,这个郑姑娘不是外人,是李丽蒙妹夫的堂妹,亲戚还不远呢。再说人家张强,见面就出手帮忙,我哪有推辞之理。就对张强说:“你放心吧,过几天,我就去找美容科大夫,安排她做手术。”张强一听,挺高兴,由于张强的事太多,就开车先回去了。
王欣让郑姑娘领着李书记做了全面的身体检查。几天后结果出来了。根据李书记的体检结果、和他病情的临床表现,医生们进行了会诊,确定手术取出钢片。重新植入新钢片。手术由王欣亲自主刀。
现在的王欣由主治医生已晋升为副主任医师。手术方案确定以后,李丽蒙和她的妹妹、妹夫及郑方同都来了,张强也来了。王欣看了一眼郑姑娘,想起了她整容的事儿。王欣忙着出去一趟,领来了整容科大夫。王欣用手指着郑姑娘对整容科医生说:“这位是我老公的亲戚,你要把她的面容修整到最佳程度,费用你不用考虑。”医生听了王欣一说,立即表示:“王主任,你放心吧!这事就交给我了,整容后你再看效果。”说完,就把郑姑娘领走了,张强也跟了过去。
郑方同、李丽蒙一看王欣到了医院以后,完全像变了一个人。他们不知道,王欣日常在医院是怎么工作的,能忙到什么程度。就看她到病房这一会儿,后边就跟着一大串医生、护士、住院的患者。有找她请示工作的;有求她看片子的;还有特意来向她表示感谢的。郑方同、李丽蒙他们谁也没有想到,回到家里休闲自在的王欣,在这么大的医院里,是这么重要的一个人物,整天忙成这样。他们惊叹不已的是,王欣从来都没有说过工作上的辛酸苦辣。而好像和他们都一样的工作和生活。大家感叹王欣:郑方同感叹她不俱艰辛的刚毅性格;李丽蒙感叹她委屈求全的大家风范;躺在病榻上的老李书记感叹她能认识知青小郑是她眼光的高远。王欣在大家心目中的形象更加可心、可歌、可塑了。
王欣告诉小蒙,一会儿就要给李书记做手术了。先把他的衣服脱掉,等手术室工作人员来,把老人接走。你们只能在手术室外边等候。我给李书记做手术。你们放心,不会有什么问题。谁也不要紧张,这样的手术,在她们医院是很一般的手术。
李丽蒙听完王欣的话,像是得到了安慰,但心里还是惴惴不安。她眼巴巴地看着王欣,两只眼睛泪汪汪的,啥话也没说。郑方同站在那里,他的心像用绳子捆上一样,一个劲的发紧,张着嘴想说点什么,但是什么声音也没有发出来。李丽蒙的妹妹哭着拉住王欣的手说:“姐,让我咋感谢你呢?你受累了。”王欣非常平静地说:“你们放心,别紧张。你谢我什么,你帮我带那么长时间孩子,我还得谢你呢。”说完,摆了摆手,向手术室走去。
不一会护士把李书记推进手术室。手术进行了两个小时,术中顺利。王欣发现李书记原来头盖骨的钢片,由于时间长了,压迫了脑部神经,因此李书记出现了一些不正常的临床表现。通过手术换上了进口的钛钢片。一周以后,李书记拆线,经过观察,一些不正常的临床症状消失,出院回家了。
整容科大夫确定郑姑娘手术方案后,张强来到两家子村把丈母娘接来照顾她女儿。张强也真拿不出更多的时间来照顾媳妇。郑姑娘知道张强太忙,也愿意让妈妈来护理。郑姑娘的整容手术比较麻烦,需要拉眼皮,垫鼻梁,添两腮等。这些手术还不能一次完成。每次手术都要间隔七天、八天的。这些手术全部完成,得需要很长一段时间。郑姑娘在农村出生,在农村长大,身体素质没的说,每次手术后愈合的都很好,一个多月后,整容治疗结束。
整容后的郑姑娘,焕然一新,改掉以前的面容。本来郑姑娘的身材、身高就很匀称,现在换上娇美的面容。由一个丑小鸭变成了一个白天鹅。要是光看面目,一般的熟人都不一定认出来。拆开纱布的当时,张强一看眼前的媳妇,把他吓了一跳,这还是我媳妇吗?他都不敢认了。他把媳妇领到家后,妹妹高兴极了。这个医院也太神奇了,一个多月的时间,愣把一个丑嫂嫂变成了俊姑娘。可惜妈妈看不见,丑俊在她那里没啥两样,如果她能看到这一切,不一定乐成啥样呢?
瞎寡妇听大家高兴地谈笑着,也非常好奇。他并不知道儿媳妇长得丑,只知道儿媳妇对她好。她以前也常摸摸儿媳妇的脸蛋,大致有那么一点印象,大家这么议论儿媳妇。这次她好好的摸了摸,感觉确实和以前不一样了。除了喘气的气息和说话的声音和过去没有区别外,脸上的各部件与过去都不一样了。眼皮儿小了,鼻梁子高了,腮帮子鼓了,她想,这是怎么给孩子整的?都变了样了。就大声喊:“张强你怎么祸害郑姑娘了。”张强哈哈大笑没说话。妹妹说:“妈,你可别逗了,我哥领我嫂子去医院做美容手术了,现在可好看了。”瞎寡妇听了以后“啊”一声,自言自语地说:“啥整容不整容的,好看赖看都是我儿媳妇。”说完,就不搭理大伙了。
张强结婚后,操心的事儿多,工作繁忙,又因媳妇长得丑,俩人很少过夫妻生活,结婚这么长时间,郑姑娘也没有怀孕。瞎寡妇着急,郑姑娘更着急。他知道张强在外边应酬多,接触的人也广。有很多漂亮的姑娘巴结他。现在有他老妈在,他不敢扯三挂俩,越雷池半步,时间长了,就不好说了。老妈要是不在了,她可能难以保住张夫人的位置。
郑姑娘总想给他生一个孩子,拴住他的心。可事与愿违,自己的肚子一直没有动静。这次整容以后,她按照大夫的要求,经常往脸上擦一些营养的化妆品,使得脸蛋更加细嫩。她看得出,现在张强愿意看自己了,时不时的还亲上两口,甚至着急有事的时候,都不愿意离开自己。
随之而来,俩张强和郑姑娘的房事也多了起来。没过多久郑姑娘就怀孕了。她想自己在婆家生孩子不太现实,婆婆还需要人照顾,谈不上照顾我了。小姑子一个大姑娘,也不能让人家伺候月子,就是她同意自己也不忍心,张强更是指望不上了。产期临近的时候,她让张强把自己送回娘家。娘家也知道张强家的情况,正想接女儿回家。见女儿回来了,很高兴。就告诉张强,让他不要分心,放心的工作。张强在老丈人家吃完饭,就回敖杆村了。
十月怀胎,一朝分娩。郑姑娘生了一对双胞胎,而且是龙凤胎,张强高兴极了,他把这一消息告诉了家人。瞎寡妇乐得流下了眼泪。她是多么想看一看自己的孙子孙女长得什么样啊!只可惜自己啥也看不见。但让自己摸摸也心满意足了。
张强看出老娘的心思。郑姑娘满月不久,就把她接回家中。把两个婴儿送到母亲面前。瞎寡妇高兴地抬着头,双手轻轻地摸着孩子的小脸,摸完了这个摸那个,舍不得收手。婴儿哭闹着想吃奶,这才放开手,让儿媳去喂奶了。摸到孙子、孙女的瞎寡妇的内心得到极大满足。只见她像喝了蜂蜜一样,巴哒了两下嘴,慢慢地盘起腿来,直瞪瞪地坐在炕上。双手抚摸着自己的膝盖,头一动也不动,像是在看着什么,或是被什么好奇的事情吸引了,让她出神入化。
瞎寡妇确实想起了往事。自己的两任丈夫都没有享过一天福,就匆匆地离开人世。他们活着的时候,家里穷,连顿像样的饭菜都没有吃过。特别是张瘸子,连个儿女都没有留下。张瘸子死后,家里的日子很难支撑下去,是儿子遇上了好人,也赶上了好时候,让儿子一步步走到今天。是儿子孝顺,让她享了清福。可现在孩子们一天天这么忙,儿媳照顾两个孩子,还要照顾老人,会把她累坏的。女儿为伺候母亲,到现在还没嫁人,还能让一个大姑娘家在家守老娘一辈子啊!不能再这样下去了,不能让张强成天为老娘分心了。听大伙议论说,儿子的恩人郑队长在镇上开了敬老院,村里头的老头子、老太太住进去,都挺享福。我何不去那里看看,减轻一下儿女的负担。
瞎寡妇想着想着,就情不自禁地喊了一声:“郑队长…!”她这一嗓子不要紧,可把大家吓了一跳。女儿慌忙跑过来说:“妈、妈,你咋地啦!哪疙瘩不得劲你快说啊?”张强正想着开车到场地看看,一听到屋里的动静,马上返回来。看见老妈呆呆地坐在那里,妹妹正摇晃着妈妈的身体,把他给吓坏了。他大声喊着“妈妈”,几步走到近前。儿媳妇郑姑娘也赶忙放下手里的孩子,凑了过来。
大家这一闹腾,瞎寡妇好像从梦中醒来,她用手拍了拍膝盖,惊讶地说:“你们这是咋地啦?这路吵吵,我正想事呢,看把我吓的!”大家一听,我的天哪,我们还把你给吓着啦?你可把我们吓得不轻。
张强在室外准备上车走的时候,就恍惚听老妈喊了一声郑队长。他进屋后看老妈呆滞的样子,估计老人肯定是在想什么事情。她想的这个事儿一定和郑方同有关联。就悄悄地跟老妈说:“您是不是想郑队长了?您要是想了,哪天我把郑队长请过来,跟您说说话。”瞎寡妇一听,抿着嘴笑了一下说:“拉倒吧!你可别找人家郑队长了,人家肯定比你都忙。我想改天出去走走,上镇里敬老院呆几天,跟那些老太太唠唠嗑。”
张强一听老妈的话,连忙说:“妈呀,敬老院你可不能去,不管你呆几天,你要一去,大伙会笑话我的。”瞎寡妇拿定什么主意,是谁都劝不了的。特别是当儿女的更是没着。大家都劝她,不让他去。包括郑姑娘都说舍不得她走。跟她说,如果她一走,张强、小妹都那么忙,整天不着家,自己连个伴都没有了。可瞎寡妇执意要去敬老院,谁说不让她去都不好使。张强没有办法,只得去找郑方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