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已至,车马徐行,邹晚似是终于恢复过来,他看向明,开口道,公主请说吧。
明抬头,开口道,正如殿下先前所见,我是公主明。在来王朝联姻途中被匪徒所劫,不知对方身份来历,但行从皆不知去向,随行之物悉数被夺。我被弃于荒野,侥幸被救后,因不知是何方人士要加害于我,故而不敢贸然回去母国机缘巧合,便随一使者舞团进入王朝都城。于中秋宫宴表演后被太子妃纳入宫中。
我本希望能将实情呈明于太子殿下,但宫中势力错杂,无法判断,却数次被太子妃救于水火。而后,巧遇将军府李煊李公子,知晓他有意要救太子妃出死牢,故而与他商议行事,殿下行程亦是由我透露,事出从急,未能及时向殿下禀报,我愿受罚。
邹晚听完,他伸手抬起她的下巴,明便抬头看着他。
邹晚说,果真是明国最美公主,不仅貌美,而且智勇过人。但是你为何相信一个将军府的李煊,一个素昧平生之人。
明看着他,不疾不徐道,其一,李公子多次出访过明国,其不俗智谋,在明国宫廷中有所耳闻。况且他是李将军之子,行事必有将府磊落之风,明国女子不少钦慕于他,虽未谋面,但早已风闻。
其二,我在宫中观察过,李公子似是与太子妃有旧识,我认为他们之间并非相恶之交,当时太子妃深陷囹圄,我除了选择相信李公子之外,别无他法。
邹晚深深的看着她,相信他?那本太子呢,是否在公主眼中,就是太子妃磨难深重的根源?是困其于囹圄的罪魁祸首?
明感受到他指尖渐渐加深的力度,她回答道:非也。太子为太子妃所做,皆是出于爱护之心。可是我也出身宫廷,何以不能知道宫中人心复杂,事事不能由己从心。而将府好歹是李公子主事,且远离王都。
邹晚松了手,露出些许赞赏的神色,渐渐舒开了眉眼,至少目前看来,公主明并非站在自己的对立面。
明见他舒了口气,也放松下来。不一会儿邹晚开口:接下来,李煊有什么打算?明未语,半晌开口,他只许我与殿下回宫,其余的未曾告知。
邹晚轻轻看她一眼,又收回目光,撩开帘子,看向车外,自语道,李煊。鼻息里轻哼一声。
马车经过城外的猎场,邹晚看着丰沛河流的对岸,那片林子,大约十数年前,他曾与父皇一起在此打猎。
当年相伴的,还有英勇无双的李大将军,以及他心爱的小儿子,李煊。并且那个记忆深处的女童,也慢慢浮现在眼前。
当年,年岁相仿的李煊与邹晚初见,当时的邹晚还并非太子,两人相见甚欢,玩耍嬉闹。当时总是跟随在李煊身边的女童,眉目清秀,甚少言语。女童幼小,却令人心生怜惜。李煊待其,如兄如长。
邹晚便问道,李煊,这是你妹妹吗?李煊点点头,又摇摇头,是我捡来的妹妹,家中唤她妹妹,家外便称家仆,是父亲的意思。
邹晚满眼羡慕,他便伸手想拉住她的小手,给她好吃的。李煊一把拦下,将女童往身后藏,说道,使不得,妹妹认生。家父自小教训,妹妹不能在外放肆,怕惹皇子不高兴了。
女童也不言语,便乖乖站于李煊身后,眼睛里空空的,却也亮亮的,小兜子里都是李煊给她的糕点。邹晚不知为何,那些时日,眼里心里都是小女童的身影,她那简单的小发髻,跟在李煊身后亦步亦趋的小身影,后来见仆从唤她,音儿,他便记住了,这个不爱说话的妹妹,叫做音。
后来与李煊书信往来时,便听他说,女童之后很早就离了将军府,被他人收养了,如今也无人知晓近况。
后来有一年,皇后主张给太子选秀,问及太子心中可有人选,太子心间浮现了这个小女童,虽已面目模糊,不知她现在何处,是否已许了婚嫁。但按宫里的说法,平民女子,大抵是入不了母后的眼,他便摇摇头道,听凭母亲做主。
说来很巧,初见太子妃,他便心生欢喜,仿佛见故人一般,似曾相识。
明见他,若有所思,便开口道,殿下,似是有故人之思。
邹晚回过神来,眼神空明,眉眼间淡淡苦笑道,其实无所谓,她是否是明国公主。又或许,她真的与将军府…有极深的渊源。
明也淡淡的微笑起来,虽不知道,李公子与她之间,究竟是何因缘,但她,从无有加害太子之心,太子切不可挂怀。
邹晚望着她,似乎是透过她,看见了别处之人。沉思后,问道,那你为何愿意随我回宫?
明思考了一下,回道,虽说天下之大,但于我而言,其实也无处可去,在母国宫廷,我身处边缘,随时可被交换牺牲。入王都后,几次身临险境,如悬丝而行。此间种种,我尚看不清因由几何...
此时车外,有声音传来,公子,前方便入了朱雀大街,是否继续前行?
邹晚向外面稍做手势,对方驾停车马。谈话戛然而止。
车马行至王都城内最繁华的大街,朱雀大街。此时日薄西山,夕阳余晖在天边,缱绻不已。街边店铺陆陆续续点上了灯,渐次亮起来的酒楼餐馆,鳞次栉比。街边小贩的叫卖声此起彼伏,无数车马穿行。
公主明掀开帘子,看见王都这一派热气腾腾的百姓生活之景,微微笑起来。
太子见她似有意趣,便呼停马车,邀她下来同游。
初冬,微寒,仆从为太子及明披上了披风,带上风帽,两人并肩而游。
路边有孩童在看花灯,看鲤鱼,还有热气腾腾的包子铺,烧饼铺。酒香也沿着晚风从不知哪个深巷飘了过来,亭子里还有唱戏的艺人,伴着丝竹之声,来到了耳边。
两人徐行,太子问道,明国与王都,有何不同?
明接过仆从买来的温热烤地瓜,握在手心,想了想说道:太子与皇后娘娘一般,都问了这个问题。
太子愣了愣神,回忆起来,中秋晚宴上,母后确实问过李煊,虽然李煊当时打了一圈太极。
明接着说道:我自小居与深宫,并未经常能出宫看看寻常百姓的生活。有时遇节庆,能随着宫中众人一并巡游。两国通商历史由来已久,明国流行什么新奇的物什,大抵和王都并无二致。作为一国之都,总会有各国人落脚。只是近些年战事频繁,流民增多,但同时也将他国的风物人情带来了明国。苍穹之下,百姓所求,也不过一方安乐,所谓风物人情,也不过是百姓的衣食住行,在我看来,都不过是人间烟火气罢了。
太子听她娓娓道来,笑道:没想到公主能如此抛开国别之见,颇有一国之主风范。
明听太子如此评价后,倒显出了局促,回应道:此乃明之愚见,惹太子笑话了。
太子看着她,点点头道:其实如今想来,你确实才是明国公主,太子妃不甚言语,我常常给她说起明国之事,她似乎极少有兴致。
明不语,太子看着街边的花灯,驻足下来。
太子回头看着明说道:我幼时,有一年随父皇去了猎场,遇见了李煊,还有一位幼年的朋友。
明望着他,静静地听着。太子示意仆从买下花灯,递给明,一边向前走,说道:那位朋友因为我和李煊贪玩,带着她去了野外的猎场,可没想到,害得她摔坏了腿,她年岁尚小,李煊被其父亲训斥,罚了禁闭。可是恰逢节日,城内夜里有花灯巡游,有市集,有各种新奇的玩意儿,我们想哄她开心,便偷偷轮流背着她,来到了市集。
明看着手中的花灯,若有所思。太子行至一家街边酒馆,算是安静,落座下来。
仆从点来了热食和热汤,糕点,太子拿起糕点,说道:我们本以为是哄她开心,没想到我和李煊倒是玩了个痛快。后来分别时,我不舍,便央求他们,将来一定要再来王都,我定好好作东招待他们。还约定要常常通信,不能断了联系。
说道此处,太子眼中有着少年的赤诚,熠熠闪烁。明问道:李煊公子如今任职于王都,不知那位朋友如今身在何处?
太子未有回答,随后摇摇头,看着远处人声鼎沸的热闹和烟火气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