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1558年9月10日
就在这一天早上,大明王朝那金碧辉煌的偌大皇宫中,那位已经有丝丝白发且有些苍老的万岁爷明世宗朱厚骢,此时,他却是雷霆震怒,因为南京的倭寇而发怒。
明世宗热中于修炼,所以很少上朝(在他在位的45年间,他竟然有20多年不上朝理事,由严嵩擅权达17年之久。明初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废丞相,设内阁,其职能相当于皇帝的秘书厅。首席内阁学士称首辅,实际上也就是宰相。),朝廷基本上是严嵩父子和一批宦官把持着,两派经常结盟,力压裕王(明世宗的儿子明穆宗)一派,明世宗一般不在金銮殿上议论朝事,而是在他所设置的内阁上议论国家大事,而且,明世宗喜欢让几个主要大臣在内阁上商议着,他却在屏障后面听,如无必要,他是不会露面直接参加讨论。据说:如果大臣们当着他议论的事情得到同意通过时,他就会敲一下小金钟,如果不同意就是敲两下。而在今天的内阁会议上,他却是今年首次从屏障后面直接走出来了,是个有眼睛的人都能看出他那满脸的龙怒之气,因为,刚才张居正这个兵部尚书提到了南京外有倭寇骚扰,而南京城的守城将士却无人出战,大灭我大明威风……
“说话啊,你们怎么都不说了。来,来。来!都说说,都说说你们的看法。”万岁爷刚一走出来,大臣们立即就跪地高呼万岁,可明世宗却没有向往常一样让大家起来,而是直接走在大厅中的那条只有万岁才能走的红地毯上,阴阳怪气中却充满火药味的问,吓的大臣们没一人敢说话:“怎么,还真的都不说话了,刚才你们还不是为了运河开凿之事争的你死我活的,现在怎么都不吭声了……”
明世宗走来走去,发了一大通脾气和牢骚话后,却拿手下这群大臣们没法,总不能都怪罪都杀了吧,只得无可奈何的做在龙椅上提手道:“都起来回话吧。”
“谢陛下!”大臣们立即高声道谢。
“张居正,你是兵部尚书,就由你来说。”
张居正虽然为人正直,可着实聪明,长期以来,他虽然支持朝中的正派大臣,但一直都没有直接出头,所以他的兵部尚书才坐到如今,可眼下,见躲不过去了,只得站出来:“启奏陛下,我天朝有史以来,还从未受过如此大辱,区区百寇,竟深入我朝腹地、横行千里,而且在南京城外还溜达了一圈,所以臣以为,首要任务就是要剿灭这股窜匪,恢复我朝尊严,安定民心。”
他说的多好,这百来名倭寇深入我朝,朝野震动,当然要剿灭了,他这话等于没说,而且是谁都不得罪,可他毕竟是以正派自居,当然得下点火候了,停了一会儿,见大家都同意,他也开始打出第一张牌了:“第二,尽快安定百姓,由朝廷拨专款两百万两纹银,抚恤那些遭遇倭寇而损失惨重的黎民百姓,恢复农耕和经济。”
他这话一说完,作为一直控制着朝廷经济大权的户部尚书,严嵩的儿子小阁老立即不干了:“启奏陛下,近几年,朝廷连连在北方用兵,加上黄河泛滥,紫禁城内遭(火)灾的大殿已经开始动工重建……银库已是年年亏空,而且今年的预算在年初就已经定下了,银库实在是拿不出这么多钱了。请陛下明鉴。”
张居正虽然属于明世宗儿子裕王一派,可他因为资历最低,所以很少发言,这次实在是被逼的没法子了,只好争斗下去:“可民生急迫,如何能不发放抚恤?”
“难道陛下的大殿不急吗?不用修复了吗?”
……
两人直接争论的是面红耳赤,这在内阁是很正常的现象,明世宗也鼓励这种争吵,以便于他控制朝政,可见他俩越吵越不像话了,都开始搬出旧事来算老帐了,只得挥手道:“好了,好了,都别争了。”
两人立即跪拜而下。
“小阁老(历史上,大家都是这样称呼严嵩的儿子,连皇帝也一样。),你说说,户部到底还能拿出多少银子?”
小阁老看了看他爹,见他爹微微点头,他装出苦恼之色道:“启奏陛下,户部最多能筹出一百万两。”
“好,就一百万两吧。”皇帝吃了颗太监递上的丹药,然后接着说:“下面,议一下从哪调兵去剿灭倭寇的事。我说的是整体剿灭,不是这区区百名窜匪流寇。”
小隔老也不是好欺负的,他霸道惯了,刚才张居正敢给他下套子,他当然得报复了,这不,他恶狠狠地瞄了张居正一眼,立即站出来启奏:“启奏陛下,如今北方蒙古骑兵蠢蠢欲动,而且臣接到秘报,中原大地上有些人不安分,黄河周边的军士正帮着百姓抢修洪堤,而且北兵南调,先不说会不会减弱北方边界防线的实力,单单说所花费的费用,那就得是好几百万两银子……所以,臣以为应该从南方各督抚直接调兵剿灭东南沿海的倭寇。”
这话一出,大家都知道意思了,这不是为难张居正嘛,因为自古以来,如果以长江为界,北方人重武轻文,南方人刚好相反,至于西南之地那些被朝廷轻蔑称之为南蛮子的各少数民族,他们压根就没想过从那招兵,都只希望这些蛮子安分些,别给朝廷添乱就成了,可南方多山多水,北方人不仅不擅长水战,而且就连山地战估计也不如南方本地人来的强。当然,在文化上,北方武士看不起南方,南方的文士也看不起北方人,所以在朝廷格局上,武将多是北方人,文臣多是南方人。而且,明朝的历史有些不同,举例说一下:在军界,只要是皇帝下令调动的军队,不管人数多少,其实际的最高长官就是皇帝派去的太监,美名曰‘监军’,他们代表皇帝的意思,而在地方上,监察司(明世宗时期,监察司全由太监组成)所派的太监的实际权利,也差不多是最高的,可以指手画脚干预地方事务,因为他们可以把地方上的一切活动,都直接上报给监察司,实际也就上报给了皇帝。
也许大家很奇怪吧,为什么大家都不提那些应负责的官员和太监,因为大家心里都清楚,事情都过去了这么多天了,几派人马早就把该如何处理的事都‘清扫’干净了,现在就算是处理也只能处理些‘小虾米’。
就在张居正稳了稳心中的冲天怒火,想站出来反对时,一名太监拿着一份紧急奏章上来了,他跪在地上,把奏章举的高高的,眉飞色舞的大声叫道:“启奏万岁爷,大喜!南京传来捷报!”
那位太监中的老大李公公,立即走下去,接过奏章弯腰双手呈给皇上,皇帝却轻声道:“念!”
“臣,南京监察史李安望北叩拜,今,有数股倭寇窜至南京,祸害苍生,臣与湖南省湘西州土家族众义士携手力战倭寇,终将倭寇灭尽,斩敌一千两百二十八人……”李公公宣读完了这份欺上瞒下、大肆吹牛的奏章后,立即把奏章递给皇帝,皇上看了看,只是轻轻点了下头:“不错,该给他们点封赏,小李子,这事你看着办吧。”
“谢陛下隆恩!”李公公面色不变跪地道,他心里一定不是这么想的,因为那个李安是他众多干儿子中最上眼的几个之一,也是他亲自安插在南京的心腹。
说起斗心眼,在场的十几个人没一人不是鬼精鬼精的,皇上自然就更不例外了,不然,他也做不上那把龙椅了。
只见皇上随手翻了翻奏章,合上本子后,轻描淡写的问了句:“土家族!是个什么民族?他们有多少人口?怎么我从来没听说过。”
说起来,在场的人没几个清楚的,只有那位忙于成仙而荒废朝政的陛下是个例外,不过,严嵩毕竟是当朝首辅,这么好的表现机会他怎么可能错过了,当下从椅子上站起来(因为皇帝的宠信,加上他年事已高,所以皇帝特别恩赐他一把椅子,可坐着议事,别人就没这福气了。),弓身道:“启奏陛下,陛下的子民何止千万,陛下日夜操劳国事,一时间想不起来也很正常。”
说到这,严嵩停了下,见陛下赞许的点了下头,他更加恭敬的说:“陛下,十几年前,西南各族因苛捐一事,而——!”
严嵩当然不会揭皇帝的老底了,说到这,他很自然的就停下了。明世宗也很上道,立即接过话题:“朕想起来了。没想到,当年朕怜悯苍生,放了他们一条生路,他们也感恩,知道为朝廷出力了,这就是《天道篇》里提到的‘因果循环’吧。”
严嵩立即带头高呼三声万岁,可我们这位万岁爷好像并不买他的帐,而是像陷入沉思一样的自言自语道:“朕自己当年这些蛮子被杀的是七零八落的,怎么,如今他们又恢复过来了?敢不经请示就擅自在出疆,朕……”
自从一心想成仙而开始修炼后,我们这位皇帝的脾气就开始变的古怪起来,翻脸就跟翻书一样,让手下的大臣们都很小心自己的小命。
见皇帝越说越生气,再说下去的话,很有可能他不先去剿灭倭寇,而是派大军直接去灭了西南各族,张居正立即跪地道:“启奏陛下,普天之下莫非王土,西南各族也是陛下您的子民,他们能够修身养息至今日,也是您的恩赐。”
“恩,有道理。”皇帝点了点头,接着又说:“可他们这些蛮子从小就喜欢好勇斗狠,无事生非,不能让他们过于自大,得想个法子,让他们安分些。”
可皇帝一说完,严嵩却接着说:“陛下,老臣想到一个万全之策。倭寇屡犯陛下天威,让我们不得不对他们加以严惩……如果陛下能下旨,让西南各族出兵剿灭倭寇……那不是一举数得吗?”
“好办法!来人,拟旨!”
……
在场诸位,无论在公在私,都暗自同意了这个方案,可他们心里也清楚,西南各族会不会给皇帝面子,那就难说了,可如今皇帝正在兴头上,哪个敢当出头鸟去纠正一下啊,于是,都默认了这个歹毒的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