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壮士报国将欲行
难舍家园不了情
此时,是一九七二年十二月二十一日上午九时许。
焦武火车站广场,一返往日人流稀疏,安祥宁静的气氛。
远看广场上人流如织,人头攒动。近闻广场上人声鼎沸,哗声喧天。
走入人群你会看到,那一列列,一排排,胸前戴着大红花,身着崭新绿军装的新兵,一个个虽然是满脸的稚气,但眼睛里却充满了神气。
队伍不算整齐,但还算有形。
李晓辉此时站在队伍中,左顾右盼。一双眼晴飞速地扫描着四周,目光由近及远,搜寻着自己的亲人。
眼看着本村一起入伍的梁伟才、卫石头,都已见到了家人,还有周围大多数新兵,都在和亲人们话别,可怎么看不到自己的家人呢?
莫非爸妈还在生自己的气?他不由地想起了三天前的一幕。
那天他兴高彩烈地回到家里,无比激动地告诉爸妈,“爸妈,我体检合格,我要参军了。指导员和连长明天要来家访。”
爸妈一听,顿时楞住了。片刻,爸爸长叹一声,然后便陷入了沉默。爸爸总是这样少言寡语,虽然一直在大队和公社担任领导职务。但责怪、怨恨人的话语,以未说过。
此时,妈妈绷着脸,大声的说道:“你这孩子,去当兵你给谁商量了?”
晓辉一脸的迷茫:“怎么了?参军入伍,保家卫国,是每个适龄青年应尽的义务,我错了吗?”
妈妈不管三七二十一,大声地说:“你没错,是我和你爸错了。明天你舅家有事,我们俩一早去你舅家。”
晓辉无奈的说:“那怎么办?明天人家来家访,我怎么说?”
妈妈转身去盛饭,一边说道:“天黑了,先吃饭,明天你看着办!”
果然,爸妈一早起来草草吃了一点饭,俩人就骑着自行车走了。
临走时妈妈嘱咐我:“中午你给弟弟、妹妹做饭。我们回来可能很晚”
晓辉想说点什么,可是爸妈头也不回的走了。
晓辉拿着爸爸亲手做的木板橙,坐在院子里,眼睛始终紧盯着北边土墙上那道小柴门。门外的一切景象,晓辉透过柴门若大的缝隙都一览无余。
有道是:“干枝编就小柴门,只挡君子不防贼。昼夜不时常闭户,权当柴扉是门神”。
这道小柴门,正是晓辉家的正大门,整个院落座南朝北。南边是五间土垛墙,小青瓦顶的上房。东边是三间小青瓦顶的厢房。西边南侧有一间小槌棚。北边西北角,平行于那道东西土墙,有两间槌棚(槌棚:在河南北部,把石灰和炉渣搅拌在一块儿,再用棒槌一样的工具,反复捶打出来的屋顶,叫槌棚。)
院落一分为二,东侧属于大伯家的,但五间上房,小辉家仅拥有西侧两间。
小辉平时就住在那间独立的小槌棚屋子里。
这时晓辉突然想起,猪还没喂,于是,赶快拿桶去熬好的野菜锅里,盛了半桶野菜,然后,又抓了两把麦麸,放到桶里搅拌了一下。
推开柴门,院外西侧就是猪棚,晓辉将桶里的猪食,刚倒在圈中的石槽里,便听到一声哼唧。
咦,这不是猪发出的声音,此时,又听“汪”地一声轻吠。噢,原来是大黑,这是条很好的看家犬,晚上它就卧在猪棚上边,又看家又看猪。
晓辉意识到,原来大黑也没喂呢。一声口哨招呼,大黑跟随晓辉回到院子里。
晓辉把剩稀饭,倒在大黑的食盆里,你看大黑那个舔食的香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