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怀州城时,已是更定左右,阿隐与娘亲住不起旅店,便休于城门外。晚风有意来扰这对母子,尖声吹刮着。
“阿娘,我有些冷了,我们到底为何来此呢?”阿隐直往娘亲怀里钻。她摸摸阿隐的头,柔声道:“明日你便晓得了,说不定我们还能见到大诗人呢。”
“真…真的?我也好想像那些大诗人一样。阿娘你说我还有机会吗?”
“当然,娘的阿隐会成为最厉害的大诗人,一定会的。”——夜深了,他们就这样靠着城门而眠。
是日,城门早早打开,街上行人摩肩接踵,到处是熙熙攘攘。大半个怀州的人都赶在今日聚于此,各怀其志。
毕竟每隔几年的这个时候,李门都会在此招收弟子,考的是剑式(诗界以诗词歌赋为剑式,用剑结式而修),一是现有诗人创立的已存诗,二是自己写的诗。
阿隐与娘亲一到,便见一气质不凡之人。身着白色长袍,头插一木簪,鬓前几缕头发不羁地散落在前,手里一柄金色长剑,剑身上的字印密布而发亮。
此人正是诗仙李白,亲自来选二十名作为总招收人数二百人中的一成。其中包含一名内门弟子及余下十九名外门弟子。来者如满十二周岁,都可前去一试。
阿隐凑到人群边,不小心撞到前面一个看上去跟他差不多大,衣着尚好的少年,“对不起,这儿有些挤,不小心撞着你了。”阿隐害怕极了,忙说。
“无碍无碍,不必挂心。”此人一对杏眼弯弯,转身笑道,“我叫杜牧,唤我牧之便好。但我并非怀州人,而是随父周游于此,因走散,便到这人群中寻。”
“那你知道这里为何事而喧嚷吗?”阿隐没了顾虑,问道。
“我也不太清楚,但我猜应是李门在招收弟子,昨日我听父亲提起过。这不你瞧,那儿摆着那么多张桌子,笔墨纸砚一应俱全,明摆着让写剑式嘛。对了,你知道什么是剑式吧?”牧之说。
阿隐轻咳了一下,答:“这我还是知道的。现在我可算知道阿娘为什么要带我来这儿了。要不一起去试试?”
“好啊好啊。”于是两个少年挤过人群,来到檀木桌前。
等到桌子跟前人满,考试就算开始了。起初写的是已存诗,由于家里条件问题,阿隐没读几首,不太顺利。但到后来轮到自由发挥作诗时,大可肆意挥亳。
最终,太白先生公布结果,唯一一个内门名额被杜牧占了去,阿隐是外门,没有落第。
但是,外门就外门吧,能为阿娘争囗气了。现在阿隐这样想着。这时,他看到一个熟悉的身影从围着的人群中出来。是阿娘,她显然听到了最终结果,眼中含着泪花,将手里的布包递给自己。“阿隐,这些年你跟着娘受了不少罪。现在你凭自己的才华到李门,一定可以实现自己的梦想。娘一直坚信着,你必将成为一位大诗人,一定会成为一代大侠。”
“阿娘,我一定会的,要多保重身体。”
“嗯!”
她看着自己的孩子随李门一行人而去,长舒一口气,在心中一直默念自己所坚信的。
而此时的李商隐也充满干劲。
“我一定一定能成为大诗人。”
于是便就同杜牧一起踏上了前往李门之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