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649300000142

第一百四十章 猛人李横冲

这个计策应该是情急生智得出来的,那就是虚张声势。

李嗣源用胡语向契丹人喊话:

“你们这些兔崽子无故背盟,侵犯我晋国疆域,还有脸做人吗?我家大王已经尽起百万大军,杀到你们老家西楼,灭了你们种族,你们还不赶快回家去看看,在这里呆着做什么!”

少数民族兄弟们是比较讲究信用的,“无故背盟”的指责就让契丹人很不好意思。

然后又说晋军已经杀到契丹老家去了,这是大事,契丹兵都是游牧家庭里的劳力聚集起来的,他们出来打仗就是为了抢劫物资回去养家,现在物资没抢到,家先没了,不管真真假假吧,心里总是慌乱的。

你既然慌乱了,那我就不客气了。

李嗣源大喝一声,手持铁楇突入敌阵,打死一名契丹将领。身后百骑怒马突进,如同利箭一般杀向敌阵,左冲右突,如入无人之境。

契丹兵大乱。

没办法呀,不乱不行啊,李横冲(李嗣源)的名头不是盖的,人家有勇力还有脑子,冲上来不打小兵,直接冲着官大的去打,打死拉倒,打不死就追着打,让你都没时间下达进军命令。

后面的那百名骑兵护着主将形影不离,一直处于运动之中,像一只大泥鳅一样滑不溜秋的,你根本就逮不住人家。

杀入敌阵的骑兵,运动是保命的根本。你只要不停下来,就不会死得很快。更何况这些人还在追着对方的主将打,形成了局部上的优势兵力,这也让周围的契丹兵投鼠忌器,无所适从。

既然这样,那就跑吧。

结果就是一万多人的契丹骑兵部队被主将带着呼啦啦一阵就跑光了。

这种情况下,穷寇还是要追一下的。李嗣源、李从珂父子带人跟着契丹兵跑,这一跑就跑到了幽州城下。李嗣源父子成功入城。

契丹兄弟还是比较实在的,这些被打散的骑兵跑回大营,疯传老家被李存勖抄了后路的消息,契丹大营“嗡”一声就炸开锅了。

对于这种消息,耶律阿保机是不信的,但你不信,士兵信呐,你还没法子去解释,强行解释只会越描越黑。

谣言害死人呐!

契丹军心已失,仗是没法打了。

耶律阿保机也不想再打了。幽州很难打,既然打了这么长时间都没打下来,以后短时间内也不可能会打下来。而现在李存勖的第一支增援部队已经到了,后续部队还会远吗?

更可气的是现在军心不可用——可恶的谣言!

谣言肯定是假,但总有鼓动人心的成分,让你不得不去考虑一下下。

耶律阿保机就想啊,后路该不是真被抄了吧,按说百分之九十九是不会的,但那百分之一怎么解释呢,总还是有一丢丢的可能性存在的呀。然后他每天在人堆里听这些谣言,不信也信了。

退一万步讲,晋军没有去抄自己的后路,但这句话是从晋军将领嘴里说出来了,说明对方高层已经想到了这个问题,既然想到了,下一步会不会实施呢?

这是个问题,而且是很大的问题。

契丹人比谁都恋家,因为他们一旦出兵基本上都是举国行动,留在家里的都是妇女、老人、孩子,这些人的战斗力基本为零(述律后创造的奇迹并不常见),所以说汉人打仗有后方支持,他们打仗有后方拖后腿。

更何况现在天很热,把人晒得蔫蔫的,打仗也没有乘凉的地方,还是回家避暑去吧。

耶律阿保机带着主力部队回老家了。

自己回老家,幽州城他却也放不下,所以让部将卢国用继续带兵围城。

在耶律阿保机心里,现在还存在着一丝攻下幽州城的幻想。

你既然有幻想,我就打破你的幻想。

打破对方幻想的人是李存审。

李存审带的是晋军主力。当初李嗣源、阎宝发兵以后,李存勖担心对方带的兵少,所以让李存审带大军压后。

压后的大军现在到了幽州城下。

李存审见契丹兵还赖在幽州城下不走,决定送他们一程——乱棒打走。

打之前要先调戏对方一把。

李存审让主力军兵列阵以待,派出羸弱士卒拉着干柴草鼓噪前进,一时间烟尘满天,如同起了沙尘暴一般。

又是大呼小叫,又是烟雾缭绕的,契丹兵被镇住了。他们也很光棍,被镇住后并没有跑,毕竟草原上的汉子不打一仗就被人吓跑了,这话传出去丢人啊!

既然不跑,那就打吧!

不打不知道,一打吓一跳。原来晋军又在玩花样,对方派来的人声势倒是挺大,但一点也不经打呀,一个个老弱不堪,根本架不住自己一刀砍的。

契丹兵开心了,他们认为晋军主力还没有赶到,对面的人只是虚张声势,纯粹是来闹眼子的。

打仗最先笑的人,结局一般都会哭得很惨。

这时候李存审的主力精兵开始出动,一声炮响过后,这些人从漫天烟尘之中杀出,凶神恶煞一般重创契丹大阵,重创之后是绞杀,绞杀之后是溃敌。

敌军溃退,接下来就是追亡逐北,扩大战果,进行最大杀伤的时刻来临了。

最大的恐惧来源于未知,契丹人不知道烟幕之后还有多少晋军潜伏,他们唯一知道的是败了之后就要撒丫子快跑,跑慢了是要丢命的。

其实跑快了也照样丢命,因为追击他们的是沙陀铁骑,俗称黑鸦军。

这一仗契丹亏大发了,损兵万计。

吃亏后的耶律阿保机应该可以总结出一个经验:围城不成就赶快跑,跑慢了是要蚀本的。这跟炒股是一个道理,伤不起啊伤不起。

幽州围解,契丹北逃,这一仗打出来了几年的和平。

………………………………………………………………

李存勖是个闲不住的人,既然北边儿太平了,那就打南边吧!

南边的朱友贞估计要哭。

然而哭是没有用的,老天爷已经站在李存勖这边了。

李存勖进兵的时候,天大寒,黄河到了枯水期,而且河面结冰。这样一来,黄河天险就不复存在了。

李存勖大喜:“用兵数年而无大功,就是因为一水相隔,现在河面成坦途,真是天助我也了!”

于是举全国之兵齐聚魏州,兵锋直指杨刘渡口。

这时候梁军大将刘掞已经被撤职,朱友贞显然没有让他将功赎罪的意思,也没有“不以一眚掩大德”的魄力,现在的刘将军成了亳州团练使,与北方战场无缘了。

没了这员大将,杨刘这一兵家必争之地,悬了。

梁军在杨刘还是布置有重兵的,当地不仅筑城守护,沿河数十里还有各类防御工事,阻挡敌军进攻。

晋军到达指定地点后,先突破防御工事,然后攻城。

杨刘城有护城河守护,攻城晋军每人背负葭苇,填平壕沟,四面围攻。

准备充足的晋军一鼓作气,当天就把杨刘城给打了下来,生擒守将安彦之。

杨刘大战的时候朱友贞正在洛阳拜谒祖宗陵寝,进而举行郊天仪式。忽然听说杨刘城失守,晋军已经抵达汜水关,挥军南下,把朱友贞惊得不行。也不郊天了,也不举行啥仪式了,慌慌张张返回了开封。

然而现在天气寒冷,也不是用兵的时候,李存勖打下了杨刘后,把濮州、郓州劫掠一番就打道回府了。他要为来年的大战做准备。

来年很快就到了,这一年是后梁贞明四年,也就是公元918年。

这次不等李存勖打过来,朱友贞打算雄起一把,他要主动出击。其实不出击也不行了,因为杨刘太重要了,此地一失,黄河天险不再啊。

出击就要调兵遣将,排兵布阵。在选将调兵的过程中,老臣敬翔出来奏事。

敬翔在朱友贞一朝基本没什么发言权,所以他也不怎么发言,现在之所以要强行发言是因为不发言不行了,后梁王朝已经到了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

敬翔的发言发自真心,也很感人,我们可以来听一听。

“国家连年丧师,疆域越打越小,而陛下您深居在宫中,每天都与左右亲信们商讨军国大事,能有什么远见呢?

你看看人家李亚子,他继位以来,攻城野战,无不身先士卒,亲冒矢石,最近攻打杨刘城,更是亲身负薪填平壕沟,冲锋在前,所以才能一鼓登城,毁我藩篱。

陛下您儒雅守文(武功不行),安然自若(龟缩不前),只令一些后进的将士们去冲锋陷阵,恐怕并非良策。正所谓谋而后动,还请召集贤臣众将,商讨退地之策,然后进兵,方能旗开得胜。

如果真的没有合适人选,我敬翔虽然已经老朽,还希望能够为陛下披甲上阵,前去退敌!”

敬翔的这番话可以归结为三点:

第一点,希望朱友贞能够亲贤臣,远小人,好好打仗。即便不能御驾亲征,也要选贤任能,把有战斗力的将领派到前线去。

第二点,军事行动要谋而后动,不能草率进军,应该提前根据敌我形势制定方针政策,然后由得力干将去实施。

第三点,如果前两点都做不到,我敬翔就甩开膀子上,为我大梁帝国发挥余光余热,为你老朱家的事业流尽最后一滴血!

敬翔估计是真的急了,大梁的江山是朱温打下来的,朱温打江山靠谁?靠文臣武将,靠老婆(张惠)孩子(朱友裕为首的朱家子侄),最后还是靠敬翔多一些。

大梁江山里凝结着敬翔的心血,他不忍心看着自己戎马一生辛辛苦苦积累下来的家底被败光,所以才会犯颜直谏,希望做最后的一次挽回。

他知道自己说的话对方未必会听,所以才会想到以一文官之身,去做武将之事。

敬翔对朱家父子的忠心,真是没得说了!

然而就是这样的一次赤诚进谏,朱友贞仍然不为所动。

说准确一点,他一开始是心动了的,最后之所以没动,是因为身边的人。

朱友贞身边的佞臣以赵岩(朱友贞姐夫)、张汉杰、张汉鼎(张德妃兄弟,外戚)等人为首,朱友贞把敬翔的奏表给这些人看。

奏表里已经拐着弯儿把这些人骂了一遍了,他们看到这道奏表还能有什么好的反应?

大家众口一词,避而不谈敬翔提出的合理化建议,反而污蔑对方自恃为老臣,心生怨望,口出怨言,辱骂圣上,应该责罚,责罚的最好方式就是杀头。

朱友贞没有责罚敬翔,也没有采用对方的建议,搞了一个折衷。

其实朱友贞这个人算是个昏君,却不是暴君。这个人之所以“昏”是因为能力不足,再有就是优柔寡断,这是能力和性格方面的原因,你不能说他坏。

他没有滥杀无辜,也没有各类暴行,对群臣的管控也比较柔和,这样的一位君主如果在和平年代还可以善终,得到一个不好也不坏的评价。

然而,他生在了乱世,老子朱温给了他偌大的基业,也留给他很多内忧外患,这就够他受的了。然而这还不算完,偏偏上天又给他安排了一个五代第一战皇的李存勖作为对手,然后让他背上一个末代皇帝的“美名”,是为梁末帝。

梁末帝朱友贞开始排兵布阵,去收复杨刘。

同类推荐
  • 欧洲那些事儿

    欧洲那些事儿

    了解欧洲的历史真相,搭建一个自己的认知框架,从而更好的了解人类历史的发展脉络。
  • 清王朝的覆灭

    清王朝的覆灭

    一个甲午战争后的小草民,遭冤枉,下死牢,意外被救,不意间获得了父亲留下来的一本兵书,入帮会,灭清兵,三合会的白扇,乞丐国的国王,魔天神教的副教主,参加了十次武装起义,显神威,处处彰显用兵有道,步步上扬,弘扬一个平民的人道,爱情、亲情,手心手背无奈何。一幅南方风情的长轴画卷,一部热血书写的革命史诗,一生的爱情追求乱世情怀,革命派与保皇派到底是敌是友,派系斗争,江湖矛盾,尔虞我诈,谁主沉浮,香山三宝,最后宝落谁处,一个战士克勤克俭,坚守终生的信仰……
  • 东周策

    东周策

    风卷云涌,雷震九宵,随之周室王朝大厦倾倒崩塌,一幅波澜壮阔历史长卷,展现于世人眼前。春秋诸侯争霸,战国七雄混战,大争之世,中华文明复兴之时!其时,诸子百家,各施其义;文坛巨匠,著史流芳;将士豪杰,浴血沙场;王侯将相,决胜庙堂!前后历时五百余年,成就无数不朽佳话,百世传颂
  • 飞司令

    飞司令

    归国青年林飞一进家门就遇到了灭门惨案,手刃仇人后他成了被官府四处通缉的逃犯,走投无路之下上山成了土匪。随着抗日战争的爆发,林飞带领一众土匪与日寇展开了殊死的搏杀……
  • 后唐风云

    后唐风云

    本书就是描写从后唐武皇李克用,历庄宗李存勖、明宗李嗣源、闵帝李从厚,至末帝李从珂的那段历史;亦即从公元856年到公元936年,从武皇李克用出生到末帝李从珂身死国灭的那段往事,历时80年。本书的定位是一部正史战争小说,资料来源于24史中的《旧五代史》、《新五代史》以及北宋名臣司马光编撰的《资治通鉴》,本书以基本历史事实为依据,再现了后唐帝国那段尘封的往事。本书尤其采用了中国古典兵学中的兵法、阵法来诠释那一场场浴血厮杀背后的未战先算、正合奇胜、谋形造势、避实击虚,让我们有机会再一次感受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热门推荐
  • 花开花落撒流星

    花开花落撒流星

    情是什么,有人说情是一杯苦咖啡,芳香中带着苦味。有人说情是一份承诺,但这份承诺是一生的。情真的是杯苦咖啡,是一份承诺吗?没人说的清,没人搞的懂,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
  • 我当创世神的那些年

    我当创世神的那些年

    (万界流,非创世流,第三人称,非第一人称)我从凡间来,更到凡间去。不拘名利场,却在红尘中。血染刀剑未沾衣,滚尘扑面不留痕。仙佛神圣难敌手,移星易宿谈笑间。英雄美人帝王将相,却难免生老病死悲欢离合。怪力乱神魑魅魍魉,也不过蝇营狗苟小肚鸡肠。呜呼!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
  • 我的三国很精彩

    我的三国很精彩

    一次意外的穿越,一次意外的邂逅。现代人穿越回三国,如何在暗流涌动的三国时代活下去,是自己创业还是投靠某一势力为其出谋划策?我的三国我做主。
  • 柔剑似情

    柔剑似情

    林玄心:你们都要我的命,有胆就来拿吧,强者的剑自然要用强者的血温养......,其父林天慈为寻葬天隐秘,孤身进入葬天海从此了无音讯,数年后林玄心盖压诸强成为武林盟主,跻身当代年轻一辈强者之列,江湖、朝廷、烈酒、快意恩仇............
  • 逐帝无双

    逐帝无双

    张时穿越到了一个全新的世界,一切从这里开始
  • 团宠女主
  • 肤浅又痴情

    肤浅又痴情

    甜甜的文哦,,特别甜呢!一见钟情、双向奔赴、各种甜、各种宠,女二性格被改变、撒娇、短片双女主
  • 山隰有荷华

    山隰有荷华

    原以为的并不是实际发生,眼见可属实亦非也真实历史故事背景,却并不是世人所流传那般不堪,暗箭伤人遭受唾弃的春秋美男子实况并非如此
  • 我当创世神的那些年

    我当创世神的那些年

    (万界流,非创世流,第三人称,非第一人称)我从凡间来,更到凡间去。不拘名利场,却在红尘中。血染刀剑未沾衣,滚尘扑面不留痕。仙佛神圣难敌手,移星易宿谈笑间。英雄美人帝王将相,却难免生老病死悲欢离合。怪力乱神魑魅魍魉,也不过蝇营狗苟小肚鸡肠。呜呼!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
  • 多情江湖无情客

    多情江湖无情客

    一场江山梦,半世江湖情。帝国末年,外有鞑虏叩边,内有流寇乱起,狼烟遍地,生灵涂炭。但与此同时,天骄辈出,妖孽横行,诸多天才人杰若井喷般,在这满目疮痍的大地上涌现,群星闪耀,交相辉映,碰撞出绚目璀璨的火花。王侯争霸!儒武问道!这是个极尽辉煌,却又尸骨万千的时代。而就在这样的时代,一个失忆的少年却后来居上,以乱世为炉,江湖为工,无情为碳,无义为铜,镇压所有王侯人杰,独尊天下,成为神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