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切适性给予教导,适时适地施舍方便。
有一位中年丧妻的父亲,独自抚养年幼的儿子。有一天晚上,他从公司回家,整日忙碌的工作让他身心疲惫不已,情绪更是烦闷不快,纵使如此,他还是挂念儿子是否已安然入睡。
走进房间探看,只见儿子躺在床上沉沉酣睡,才要帮儿子拉拉棉被,竟发现里头有碗打翻的泡面,他一怒之下,朝熟睡中的儿子打去:“这么不乖,把棉被弄脏惹爸爸生气。”被惊醒的儿子哽咽着说:“我没有不乖,我是怕爸爸的晚餐凉了,我才放进棉被的……”
他一听,真是满心惭愧,抱着儿子连连道歉,竟然不明就里,误解了儿子的心意。
孩子的世界是很单纯、善美的,倘若以大人的思想、观感去对待、揣测,只是徒增曲解,加深彼此的鸿沟罢了,又何以能走进他们的心灵世界呢?因此,如何搭建与孩子之间的桥梁,实是为人父母、为人师长者应当深思、学习的重点。
《普门品》提到观世音菩萨度众是“应以长者身得度者,即现长者身而为说法;应以居士身得度者,即现居士身而为说法;应以宰官身得度者,即现宰官身而为说法……”菩萨能随应众生的机缘,运用种种善巧方便教化,因为菩萨深知有情众生的根性与需要,能适切适性给予教导,适时适地施舍方便。这样深具悲智的教化方式,应可作为各位父母、师长在教育孩子,乃至与孩子相处时的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