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善于教学的老师,会根据学生的资质,因材施教。
被世人尊为“至圣先师”的孔子,门下弟子就有三千人之多。孔子对弟子的教导,是依照个人的特质与根器,施以不同的教育法。《论语》便有一则孔子“因材施教”的记载。
一次,子路问孔子:“听到一件合于义理之事,是不是应该立即付诸实践?”
孔子说:“倘若父亲、兄长还在的话,应该先去请示,不能马上去做。”
又有一次,冉有也来请教,问:“听到一件合于义理之事,是不是应该立刻去做?”
孔子回答:“是的,应该立刻去做。”
公西华看在眼里,心里觉得很奇怪,就去请教孔子:“为什么老师对相同的问题,会有两种不同的答案?”
孔子解释:“那是因为他们两人的个性不同。冉有的性格畏缩不前,所以要他积极向前;而子路个性急躁,所以要他三思而行,不可莽撞行事。”
一个善于教学的老师,会根据学生的资质,因材施教。而佛教的导师——佛陀,也是根据众生的根器,观机逗教,应病与药。对于执空者,佛陀说有;对于执有者,佛陀说空。能够依教奉行者,佛陀耐心给予调教;不能依教奉行者,佛陀也方便加以摄受。所以佛教八万四千法门,三藏十二部经典,无不是因应十方有情根器、性格万千而施设,透得此理,就能明白法法道同,空有不相矛盾,而能在当中寻得适合自己的法门,不致寻寻觅觅,盲修瞎练了。